直寻相关论文
钟嵘的《诗品》作为一部文学批评理论著作,“直寻”是贯穿其整个文学思想的核心,无论是缘“物”而起,即景会心之“直寻”诗歌对象内容......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诗品》虽然篇幅体制短小,却为诗歌批评开辟了新的道路.“直”作为文中突出的概念,经历了从日常......
摘 要: 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到了“自然英旨”的观点,“自然英旨”观主张在诗歌创作中追求自然美、真美,诗之声韵应符合自然,应当以“......
钟嵘的《诗品》中存在着一些偏义现象 ,如果不对这些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 ,我们阅读、理解《诗品》一书便难以达到应有的深度。本文......
钟嵘作为南朝齐梁时期最重要的一位诗歌理论批评家,代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美学的最高成就.其《诗品》与刘勰的《文心雕龙》并称......
钟嵘的"直寻"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王夫之的"现量"说是中国诗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强调以直觉等......
直觉主义对感性直观、直觉、非理性等因素的重视和强调,与"直寻"说不谋而合,但相比之下,"直寻"说仍有一定的理性因素,没有堕入直觉主义......
【正】 “味”与“味外之旨”,是中国古代诗论中的一对重要理论范畴。这不仅因为他们自身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内容,而且中国古代诗论......
从经学史的角度,本文全面分析、评价了北宋的<春秋>学,认为北宋<春秋>学著作丰富,在中唐啖助、赵匡和陆淳以来<春秋>学研究的基础......
历代文人不懈地探求诗词成功之本,先后经王充、曹丕、萧统、刘勰、钟嵘、司空图、严羽、谢榛、王士祯、王夫之、王国维等人一代代......
钟嵘的"直寻说"是中国古典美学与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它与克罗齐的直觉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其都不同程度地高扬主体性,注重主体......
“直寻”与“直置”均为南北朝以前常用语。“直寻”与“枉尺”连用,意为“屈小伸大”、“总体把握”;“直置”则意为“直抒胸臆”、......
魏晋时期一向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处于“自觉时代”的诗歌,既开启了“直寻”思维的新视域、新范式,又人为性的制度化、......
《诗品》的作者钟嵘围绕“直寻”这一中心范畴,对具有“自然”品格的诗作之审美特征,及如何创造出这样的作品,给予清晰有序的回答......
作为中国诗学创作的方法论,"直寻"的生成同传统的文化思想息息相关。从字源学、文化学的角度看,它包括"直"与"寻"两重意义,前者代......
"直寻"是钟嵘在《诗品》中提出的一种诗歌创作理论,也是一种诗歌审美理论。在整个诗歌创作过程中,"直寻"活动贯穿始终,但"直寻"并......
清末词家郑文焯深受南朝钟嵘《诗品》论诗的影响,强调了词人填词须遵循"直寻"原则,要求"不使才、气",尊重审美直觉能力真实呈现词家心......
"直寻"是钟嵘的诗歌创作理论,学术界对这一理论的解说主要可分两类,一是认为"直寻"就是直接反映现实,二是认为"直寻"就是直抒胸臆.......
钟嵘《诗品》中提出"直寻"说,影响深远;严羽的《沧浪诗话》则以"妙悟"说为后人关注。本文着重分析了从"直寻"到"妙悟"诗学理论背景......
钟嵘《诗品》是古代诗歌理论的丰碑,它对推动诗歌创作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后世诗歌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它对诗歌的本质作......
南北朝梁代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话,通过对五言诗的评论,提出了"滋味说"的理论体系,对于我国诗歌创作、诗歌评论、诗歌教学具......
“滋味说”作为钟嵘《诗品》的一个核心概念,它的诗学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然而由于钟嵘并未予以......
创作实践显示,诗人创作的思维模式即艺术思维(形象思维)与童年思维模式有着许多相通之处。二者的相通之处有三:认知方式上以直寻为......
钟嵘自然思想的源头是老、庄哲学所倡导的“自然无为”观念。钟嵘诗学倡导的“自然英旨”、“直寻”和自然声律说,正是这一观念发......
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理论专著,《诗品》一直以“思深而意远”著称,它所开创的一系列理论概念奠定了中国诗歌理论的基础,对中国传统......
南朝钟嵘的《诗品》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批评专著。与前代政教为中心的诗学截然不同,他的诗论着眼于诗歌作为独立体式审美创造的特......
"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在李白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直寻"是李白诗歌重要的表达思维。其"直寻"可分为即目直寻、观念直寻、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