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发于阳相关论文
《伤寒论》“病发于阳,病发于阴”的“阴”和“阳”应是代表两种不同体质类型,实为揭示不同体质类型对疾病发生、发展、传变的影响......
《伤寒论》第131条争议颇多,笔者认为病发于阳可以理解为发热重恶寒轻的太阳病,病发于阴可以理解为恶寒重无发热的太阳病;“痞”字......
本文将伤寒、温病外感病的传变规律作了详细探讨,认为《伤寒论》是按"病发于阳""病发于阴"规律传变的,而《温热论》的卫气、营血传变则......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通过还原《伤寒论》写作大纲——六经病欲解时系统解读太阳病三篇,明晰张仲景太阳病分三篇的意义。太阳病上篇主要讲太阳阳虚和中......
<正> 《四川中医》87年第5期的“《伤寒论》第131条析疑”和第12期的“《伤寒论》第131条之我见”,都阐发了作者的见解。这里,也谈......
<正> 《伤寒论》第131条,历来见解不一。《四川中医》1987年第5期刘自平同志“《伤寒论》第131条析疑”一文,对本条三个问题作了新......
<正> 《伤寒六书》(以下简称《六书》)为陶华所著,成书于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陶华一生著有《六书》及《伤寒全生集》,《六......
<正> "总纲"一词,不见于《伤寒论》经传,后世注家亦多未提及,而是首见于清·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柯氏说:"起手先立总纲一篇,......
<正> 一“不可余药”太阳篇(126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仅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文中“不可余......
<正> 《伤寒论》中明确提到病“发于阳”“发于阴”的仅见二条。历代医家对此理解不一,歧义于今。笔者认为《伤寒论》中的“阴”“......
对《伤寒论》"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这一条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