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病相关论文
<正>一、方药及煎服法 生石膏60~100g,生大黄6~10g,柴胡、茵陈、青蒿(后下)各20~30g,细辛2~3g,黄芩(酒炒)10~15g,紫草15~20g。便秘者大黄后下,......
从《伤寒论》原文解析入手,结合后世医家临证经验,探讨阳明中寒证的病机特征、诊断要点、治法方药,总结其证治规律。阳明中寒证属于阳......
张仲景在《内经》腹诊基础上发展建立了仲景腹诊学术体系,将腹诊区域详细地划分为胸胁、胁下、心下、大腹、少腹、脐等部位,并将望......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激素拖尾期外感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难治性肾病激素拖尾期外感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
“辛以润之”的思想最早见于《内经》,认为辛味药可以开腠理、致津液、通气化而治疗燥证。临床将辛味药运用于外感病、口干症、糖......
结合当今环境和体质特征,参考卫气营血辨证,借助病理体质学说,提出"营热体质"理论和"清营解表"治法.认为由于环境、饮食等因素的影......
感冒是最常见的外感病,有发热恶寒、咳嗽流涕、舌苔薄、脉浮等表现。按中医理论,感冒可分为风寒型、风热型、暑湿型、体虚型四种类型......
感冒后咳嗽常迁延难愈,对抗生素不敏感,按常规辨证也难奏效。笔者曾用小柴胡汤治疗此症,屡治屡验。《医学实在易》注小柴胡汤时谓:“胸......
目的:探讨麻黄细辛附子汤对肾阳虚外感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8 mg.kg-1)法复制肾阳虚小鼠模型,按体......
健康 现在人们都在说“健康”,还衍生出了“不健康”、“亚健康”等词汇。大多数人模模糊糊知道健康就是好的意思,其他的就不予深......
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是中医外感病的三种辨证方法,这三种方法相互独立、互相补充又互有重叠,给学习和运用造成了较大......
张仲景《伤寒论》一书,古往今来研究者颇多,然他在治疗中重视调治顾护脾胃的思想,尚不为人所广泛重视,本文提出重视脾胃、强调病机;反对......
罗大伦本草堂 罗大伦,原名罗大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兼任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主编,曾出版《古代的......
外感病,是由于疫毒侵入畜体,是正气与邪气在体内进行剧烈斗争,引起机体以阴阳、气血、脏腑机能失调为主的一种急性、热性疾病.根据......
古人认为,孩子的问题,一般抓住外感病和脾胃病两个范围就可以了,这里面外感一般是急症,脾胃可能病程缓慢一些。但是,两者的用药时间都不......
A1型题(答案见62页)rn355.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rnA、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B、阴精阳气rn的盛衰C、气血的盛衰D、正邪的盛......
笔者根据用葛根治疗外感病项背强痛的经验,以葛根为主治疗颈椎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举验案如下.rn金某,女,48岁,1998年5月16日初......
快下班时,小卢在家人搀扶下软绵绵地走进诊室,家人说他是感冒发烧了,咽痛得厉害,量体温高达38.9度!据家人介绍,小卢身体一向很好,平时伤风......
六淫致病,湿为其一 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自然界阴阳相移,寒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
中医学中的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
这个世界上,没有孩子是靠药物和保健品的支撑长大的,一定是靠合理的饮食和体育运动保持健康的,用药只是在孩子的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帮......
从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辨证、论治处方、社会因素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和病理特征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和探讨社会因素对中医外感病认识......
在现代文献中,逆传与逆传心包常被混同使用。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可知,逆传之名首见于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外感病传......
为调查基层医生行医习惯及其对外感病就诊患者分布情况的认知和治疗行为,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在2020年2-3月进行问卷调查。用......
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第一部临床专著,其中的《伤寒论》是外感病辨证论治的经典。明清时期以吴又可、叶天......
徐氏医理深邃,经验宏富,治小儿病有其独到之处.他指出阴为体,阳为用,阳气在生理状态下是全身动力,在病理状态下又是抗病主力,而在......
头痛乃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很多病人常以头痛力主诉求治于门诊各科。不予止痛,病人痛苦不堪,予以止痛,则易掩盖病情,延误诊治。故辨......
应用银翘白虎合剂治疗120例外感高热症,并与60例西药治疗作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0.0%,总有效率99.17%,24小时退热率达65.83%,48小时内退热率为100.00%,疗效都较对照......
<正> 升降学说无论对外感病还是内伤病的治疗均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医源》云:“天地之道,阴阳而已矣,阴阳之理,升降而已矣”。......
外感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有,男女老幼皆易罹患。我从事临床工作近40余年,每日临诊因外感病而来求诊的患者不计其数......
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精于实践,撰写了不朽著作<伤寒杂病论>.该书以六经辨证为理论体系,理法方药相结合,开创了中......
通过总结临床经验,探索一种外感病的中西医治疗方案。将方案应用临床,观察治疗128例,总有效率93.75%,从中医理论、现代医学理论证......
流行性感冒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针对流感,西医学除了早期给予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支持治疗外,没有更好的办法。古代中......
【摘要】外感病表证作为临床常见证候,虽皆由感受外邪引起,但因外邪性质、地域气候特征以及病人体质等差异,可引起不同的证候表现,临床......
中医不仅重视辨证,重视选方用药,其实中药的煎法服法也极为重要。在临床性,多数医师往往忽略患者煎服中药之法是否得当,这细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