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鹰相关论文
小剧场戏剧的艺术震撼力张健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艺术家们,在小剧场戏剧的十年实践中,把追求"震撼人心"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我们知道......
我非常高兴来参加“卢昂导演艺术研讨会”。我 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对研讨会的召开、对卢昂同志取得的成就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我的印......
中国已经入关,世界已经融进,我们的戏剧院团何去何从?是等、靠、要,还是关、停、并、转?是自生自灭,还是自强自立?是在改革的大潮......
<正>阿瑟·米勒,是一位严峻关注现实的作家,他的 作品总是在“有关是非曲直的现实问题的现实生活”面前,思考人类罪恶的属性。米......
期刊
问:英国剧作家迈克·弗雷恩1998年新作《哥本哈根》,在世纪之交的国际剧坛引起相当大的反响,连续获得托尼、普利策等重要戏剧奖项......
二○○五年底,一台名为《原罪》的话剧在上海俨然已成气候的安福路艺术剧院公演。如果单就上海各有见地、评判不一的话剧演出市场来......
本刊讯5月18日~23日,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国、越南、蒙古等22所国内外艺术院校的专家,云集于中国的......
泛娱乐的话剧大唱金融危机的反调 21克拉只相当于4.2克。这里需要探讨的是钻石与人类灵魂之间的关系。 钻石达到21克拉,......
王晓鹰,安徽合肥人,生于北京。国家一级导演、文学(艺术)博士、国家话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品:《死亡与少女》、《......
2012是中国小剧场戏剧30年,在全国的戏剧创作者都纷纷向这个历史性时刻献礼的同时,上海戏剧人更用一台台题材多样、创作新颖的艺术......
近日,作为2016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原创演出季剧目,大型历史原创话剧《大清相国》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恢宏上演。该剧剧本由编剧洪靖惠经......
话剧《哥本哈根》将众说纷纭的“哥本哈根会见”用平行的“罗生门”式的叙述手法,将原本的事件解构、重组成为四段独立的回忆,其非......
“2000年小剧场戏剧展演暨学术研讨会”1999年秋天,广东剧协的主席姚锡娟找我商量,他们准备举办一次小剧场的演展,约我到广州与他......
《大清相国》小说自出版后就颇受关注。中国国家话剧院曾想排这部戏,联系作者后得知小说改编的版权已经给了上海话剧中心,正在遗憾......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人艺”就代表着中国话剧。一个在名称上理应更适合代言中国话剧的演出团队似乎被人忽略了——中国国家话剧院,成......
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剧》杂志社、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主办,话剧《于无声处》座谈会于2008年11月21日上午在中国剧协召开。与......
上世纪九十年代,戏剧人还在满脸愁容地讨论话剧是生存还是灭亡的问题;进入21世纪,中国的文化市场迎来了全民消费时代,起起伏伏几近......
一辆黄鱼车被推上舞台,一群盲人围拢过来,往小板凳上一坐,吃起了宵夜。 话剧《推拿》第一场戏以这样一个典型南方市井的场景开了头......
简爱,出身低微家境贫寒却倔强高傲;家珍,沉默寡言忍辱负重却拥有如大地般宽广的心胸;白素贞,怀揣着做人的理想拼着千年修为只图人生走一......
基于对戏剧“假定性”的深刻认识.使得王晓鹰当之无愧地成为“新世纪杰出导演系列研讨会”上一个备受关注的对象。作为“第四代”导......
中国话剧要立于世界戏剧之林,除了要具有新锐而正确的能够引领大众的思想之外,还必须具有本民族美学特性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具体地......
【正】从1982年第一个小剧场话剧诞生,话剧小剧场在我国已经有31年的发展历史。它以低成本、小制作、低票价、小规模演出的特点,受......
在1978年的《人民日报》上,一篇名为《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在科学界刮起一阵春风。春风吹来了中国科学的春天,也吹来了全社会对......
<正>自1978年导演秧歌剧《兄妹开荒》起,40年来,王晓鹰导演的各种舞台剧作品已达80部。当今的社会文艺舆论,已经将王晓鹰定位于中......
长期以来,因"主流"与"主旋律"的含混胶着,使得我国主流戏剧失去了应有的品格。王晓鹰是新时期优秀的戏剧导演,他有着独特的主流戏......
<正>话剧《霸王歌行》是我在2009年春最期待的话剧演出期待,源于目前的一种缺失——上海已很久没有倾心打造精英型的话剧了虽然这......
中国现代戏剧即将走过它的百年历史。一百年的沧桑,把一种“舶来”的西方舞台艺术,改造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民族文化的存在形式。然......
2010年我国的话剧舞台,用媒体的话讲,是五彩缤纷、色彩纷呈,显现了中国话剧的整体实力。这无疑带给人希望,并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也......
"新时期"的"戏剧观争鸣"在上世纪80年代初爆发,旨在为中国戏剧寻求出路。内容上倡导"人学"的复苏;形式上主张"新现实主义"(或曰"诗......
意象戏剧,既是本体论的,也是实践性的。作为戏剧美学本体概念,它一方面融会中国古典艺术美学的内涵,一方面又秉承了西方现代戏剧美......
<正>彼得布鲁克说过,戏剧只存在于当下。复排经典,容易因时代的差异产生接受困难而陷入尴尬,国内作品尤甚,比如两三年前的《雷雨》......
今年3月,国家话剧院上演了一台新颖别致的小剧场话剧《霸王歌行》,对历史人物项羽进行了现代观照,在观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为此,......
<正>如果你能看,就要看见,如果你能看见,就要仔细观察。——箴言书·引自《失明症漫记》由著名导演、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执导......
<正>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年11月19日,话剧《于无声处》30年后再度进京演出。11月21日,中国剧协、《中国戏剧》杂志社和上海......
<正>2006年8月,或许是了解我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的小说《失明症漫记》的强烈喜爱,中国国家话剧院编剧冯大......
<正>《离去》(Taking Leave)是美国剧作家奈戈·杰克逊(Nagle Jackson)创作于1996年的舞台剧,它将一个当代美国社会的家庭故事与莎......
<正>2011年春天,国家话剧院集结国内一批中青年话剧导演,组合推出"新现实主义"话剧演出季。其中,以王晓鹰导演的4部作品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