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睐相关论文
195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令人难忘的年头。在“大跃进”的声浪中,千百万急于摆脱几个世纪以来贫穷落后帽子的中国人用豪言壮语设定......
纪念李约瑟博士援华50周年及“李约瑟文献展”在上海举行纪念李约瑟博士援华50周年暨学术讨论会1993年12月9—11日在上海举行,李博士在华的老朋友......
口述:王芷涯 采访、整理:陈 静 【采访前记】 王芷涯,1945年2月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化学系,同年2月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解......
【正】常常有人,希望得到众口一词的好评。其实,大千世界人有各种,差异很大,能得到所有人好评的人怎么可能是正直而有原则的人?得......
<正>1965年9月17日,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牛胰岛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消息传出,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1966年4......
<正>1.起源和1949年以前的发展最初,生物化学或生理化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上世纪初,医学院开始在全中国蓬勃发展。其中最......
<正>1965年9月,新中国的科技先驱在我国经济基础羸弱、西方发达国家严密封锁的条件下,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全合......
【正】 一九八一年底,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王应睐特别繁忙。作为亚洲分子生物学组织的发起人之一,他......
1907年11月13日,王应睐诞生于福建金门县一个华侨家庭。他2岁丧父、6岁丧母,在兄嫂的扶养下,他先在私塾读书,以后进入鼓浪屿著名的......
科研机构的根本任务是“出成果,出人才”。在这两个方面,由王应睐领导的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均极为突出。本文简要介绍了......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The Chinese Society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eular Biology)分离自中国生理学会.原!灞中国生物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