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相关论文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温病代表医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及王孟英四人对虚劳病的辨治及用药规律,以期为此病的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目的:搜集整理王孟英诊治的痰病医案和相关论述,探究王孟英痰病辨治理论,总结提炼王孟英痰病用药经验及痰病证治规律。方法:本文主......
目的:运用文献研究方法结合数据挖掘,从王孟英舌诊的诊断辨证和处方用药的规律,探讨其对痰热证的诊断治疗思路。方法:整理王孟英有......
本文旨在分析清代医家王孟英医籍中关于产后病的医案,剖析其治疗特色.王孟英治疗产后病见解独到、特色鲜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
王士雄(1808—1863),字孟英,是温病四大家之一。他编纂的《温热经纬》是一部有关温热病的注释著作,全书13万余字,共五卷,主要引用《......
目的:研究《王孟英医学全书》中暑病医案,探究王孟英暑病辨治理论,运用其暑病理论指导相关疾病辨治。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数据......
本文对清代医学家王孟英的生平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指出其著述丰富,在《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著录与王孟英有关的著作有33种,文章对其......
研究目的: 通过普查盛增秀主编的《王孟英医学全书》,撷取其经方医案,运用计算机软件录入年份、病、症(舌)、证、方、出处等要素,并......
风温是感受风热之邪引起的一种以肺系病变为中心的春季多发疾病,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云:“风温者,春月受风,其气已温,经谓春......
一、研究目的通过普查盛增秀主编的《王孟英医学全书》,撷取其经方医案,运用计算机软件录入年份、病、症(舌)、证、方、出处等要素......
目的:通过系统整理研究张福利教授基于王孟英论治“肝阳”与“痰湿”合病并病理论指导下运用自拟藤芍温胆汤治疗肝阳上亢和痰湿壅......
本方出自《霍乱论》,由滑石、香豉、山槴、黄芩、省头草、川朴、半夏、白蔻组成,为治热霍乱之剂。“燃照”即点燃犀烛以照之。古......
临床处方,必须结构严谨、针对性强、主攻明确,用药精准。遣方用药除精专之外,还应注意调整剂量,有些药用至一两至数两,有些药只用......
[目的]总结王孟英关于“露”的学术思想与临证诊疗经验.[方法]通过对王氏主要论著(以《王孟英医学全书》为主)的系统研习,搜集、整......
暑天是传染病、特别是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在此推荐几款价廉物美并有良好养生和防病作用的佳品。 一、苦瓜。苦瓜又名锦荔枝......
王孟英是清代温病之集大成者,对温病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氏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大家,高尚的医德是先决条件之一.袁凤桐曾题诗......
徐大椿《洄溪医案》是历代医案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于学习、研究徐大椿的医学临床经验和学术水平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该书在徐氏生......
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重新认识王孟英其人其学、中医学术史上的地位,对其在道光4年至23年(1824-1843年)所记载的医案及其临证经验......
丝瓜色泽翠绿,营养丰富,是人们喜食的夏季当家蔬菜之一。众所周知的中药材丝瓜络即取材于它。然丝瓜的叶子,亦有很好的药用价值,能......
清代名医徐大椿《洄溪医案》,生前未曾刊行。咸丰五年(1855)名医王孟英得到抄稿本与浙江海宁藏书家蒋光焴合作刊印。本文重点考订......
王孟英(1808~约1868),名士雄,浙江海宁人,与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并称“清代温病四大家”,著有《温热经纬》、《王氏医案》、《归......
梳理总结《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伤寒杂病论》中有关霍乱的论述,近一步探析王孟英、张仲景二人所述霍乱在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
盛燮荪(1934~),男,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擅长应用传统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肝病、......
痹证从痰论治,早在《丹溪心法》中即有记载,其后,叶天士及王孟英等的著述中亦多有验案。近年来,我们对某些颈、肩、腰腿痛等伤科痹......
清代温病名家王孟英十分重视饮食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饮食专著《随息居饮食谱》便充分体现出其“人以食为养,而饮食失宜,或以害身......
目的:探究温病医家王孟英血证学术思想及临证诊疗经验。方法:选取《重订王孟英医案》治疗血证的医案复方,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将有......
蚕矢汤见清代医家王孟英所著《霍乱论》卷下。药物组成:晚蚕沙15克,生薏苡仁、大豆黄卷各12克,陈木瓜9克,川黄连(姜汁炒)9克,制半夏、黄芩......
<正>如今,电饭煲早已是家庭中十分普及的家电之一。因此,当笔者拿到润唐RB-FT40E2-S不锈钢健康胆微电脑电饭煲(以下简称润唐电饭煲......
期刊
晚清江浙名医王孟英精于温病,为温病四大家之一。其运用养阴保津法治疗内科杂病经验主要有:沉疴痼疾,治以平淡清养;增水行舟,独发新......
王孟英临床诊病思维中很重要的一个特色就是善于辨别复杂寒热病证的本质属性,以病证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遣方用药。尤其是对当时临床......
王孟英(1808-18677)名士雄,清·钱塘人。曾祖而下四代皆善医。王孟英幼承家学,博览群书,平生著述较多。《随息居霍乱论》、《温热经......
近人每称宋代"重方药,轻理论",其实重方药不等同于轻理论,方药之中就有重要的理论可研究、可探索.以现在临床常用的生地黄、麦冬、......
<正> 王孟英,晚清海宁人,以温病大家驰名遐迩。对妇产科学亦颇潜心,入于奥堂而自有一番心得,将温病、内科和妇产科治法贯通。他在......
<正> (一)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一个关键。临床时只要细心揣摩,“虽不中,不远矣”。“证”即证状也,往往从一系列的证候群中着眼......
<正>王孟英(1808~约1868),名士雄,浙江海宁人,与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并称"清代温病四大家",著有《温热经纬》、《王氏医案》、......
目的:本课题基于证候要素的理论,应用朱文锋教授提出的证候要素辨证体系,通过证素辩证和现代统计学方法研究王孟英医案,整理王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