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英相关论文
《新中国文艺丛刊》 老作家李辉英先生的书话集《三言两语》中,收有《从翻版书上看到的》一文,谈到上世纪70年代初,在香港的市......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了严家炎、李今编纂的《穆时英全集》,把这位有“新感觉派圣手”之称的作家的作品汇集一起,为人们......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 在我......
1月22日,惊悉武侠文学大师梁羽生逝世,不禁想起我与他的一面之缘。那是1984年12月,严寒笼罩着北京,可全国作协会员代表大会却洋溢着春......
本文是就鲁迅三十年代收藏的五种刊物所作的札记。《青年诗话》1936年1月由南国诗社创办。该刊重视木刻,鲁迅收藏的两本刊物,封面......
【正】 鲁迅收藏时《青年诗话》鲁迅藏书中,有两册广州青年诗社出版的《青年诗话》。编辑者署“余之谷”,印刷者署“广州清平路致......
李辉英香港时期小说创作是其一生文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后的香港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意识形态管制相对宽松,只要不对公共安......
<正> 一、混沌产生有序在东北现代文学研究中,随着研究者主体意识的逐步强化乃至参预,和由此带来的思维观念、方法的刷新,以及时间......
据文艺报载,老作家李辉英在香港逝世了! 但是,直到今天,这位奋战文坛五十余年。曾以自已的小说创作发出反帝的最早呐喊,以他的第一......
“在文坛上勤奋耕耘五十余年而不辍的李辉英先生,他的第一部以抗战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万宝山》创作于一九三二年的三月至五月间,出......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抗战时期的李辉英始终带着一种强烈的家国、社会与民族担当进行写作,体现了一个满族作家可贵的中华情怀与积极入世的现实主义精神。......
【正】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深深地怀念为中国抗战文学做出杰出贡献的东北爱国作家李辉英。 吉林省籍香港作......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香港,一个熟知的名字,当代香港文学,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本文在极其有限的资料的基础上,拟勾勒当代香港文学的发展脉络,且加以......
【正】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以新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现代文学园地里伴随着伟大的人民抗日......
法国作家都德的名作《最后一课》曾在20世纪的中国产生过巨大影响,出现过众多仿作。中国东北作家李辉英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创作的《......
<正> 三十年代,东北文学骤然间以一种异军突起的姿态展现了生力。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大变动给东北文学的发展带来的刺激,也依然可......
中国东北素以荒寒、冷硬著称,北方寒冷的气候、广袤的山地、古朴的风俗、杂融的民族,以及北方人豪爽的性格、高大的身材、粗犷的节......
<正> 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抗战这一时期,流亡关内的东北作家和与其柑应的“东北流亡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
一第一次文代会后,新文学史写作被提上日程。1949年9月25日,时任文化部长的茅盾在《一致的要求和期望》一文中说:"对于中国文学史,尤......
李辉英是东北抗战文学的先声,最早将创作视角投向被日本侵略的东北大地,开创了以东北人民抗日为题材的抗战文学创作。1972年,李辉......
“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于1965年在香港建立,此后经历了被取消、再度建立并持续发展的曲折过程。该学科在香港建立之初面临......
【正】 前言抗日战争爆发后,武汉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挤、文化的中心。以数百计的作家云集江城,“全国文协”在汉成立,在中国共产......
东北作家群的重要成员李辉英,1950年移居香港后积极融入香港生活,逐渐地实现从东北作家到香港作家身份的转变。他的短篇小说以温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