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三品说相关论文
在对中国古代哲学家人性论的研究中,异说最多的莫过于董仲舒的人性论。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是他的名性以中说混淆了儒学人性论两种基......
自古儒家论“性”,春秋战国时期便有论述,最早见于孔子《论语》之中,后至唐宋时期共大约1500年间各代文人思想家皆对“性”有所论......
“性善论”是孟子思想的基础,孟子被认为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然而孔子却未对“善”作过专门论述。老子称“上善若水”,孟子“道性善”......
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少人倡性善学说。唐初,已有人主张性善,后来封建文人逐步认识到性善说对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以巩固统治的重要性,开......
儒家人性论从孟子到董仲舒经过了一个由高到低的思想转向过程,这一转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儒家学说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发展......
从先秦到隋唐,是中国古代性情说的产生和发展时期.这一历史时期,围绕性情问题,在哲学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不但关系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本文比较了日本儒学家荻生徂徕与中国哲学家韩愈的人性论思想,在指出徂徕的“性不可变化说”直接渊源于韩愈的“性三品说”的同时,也......
董仲舒在继承孟、荀人性论的基础上,融合阴阳思想,将人之情性纳入天人哲学体系之中,提出了"性善情恶"的命题和初具雏形的"性三品"......
<正> 一、问题的提出 学术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董仲舒的人性论是主张“性三品”说的: 例如:“与孟子性善说以及荀子性恶说不同......
儒家人性论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哲学理论基础,主要有“性善论”、“性恶论”、“性三品说”,它们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成、修正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