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起搏相关论文
起搏器的基本起搏频率包括下限频率、最大传感器频率和上限跟踪频率.下限频率是起搏器最基本的程控参数,出厂时常默认为60次/min.......
心室安全起搏是起搏器厂家为防止交叉感知可能引起的心室停搏而设置的一种安全保障机制,即在心房起搏的绝对空白期后设置安全起搏窗......
<正> 1969年,Mistsui首先报道一组安置起搏器的患者,在起搏器工作正常的情况下,出现心悸、气短、胸闷、面红、出冷汗等症状,将其称......
患者女性,43岁,6个月前因反复发牛心动过速,在本院接受电生理检查诊断为左侧隐匿性房室旁路,成功地进行了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术后电生理......
临时心脏起搏术是预防和抢救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的主要方法,临床上应用广泛。常规是在X线指导下经静脉(常用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
2005年5月,欧洲心脏病学会在其网站上公布了新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将在年内发表在欧洲心脏病学杂志上),将心脏再同步化治......
外科手术已证实,左心房与冠状静脉窦之间存在电连接.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形态学与心房肌相同的肌束环绕于冠状静脉窦,这些肌束以不......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作为一种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其疗效已不断被临床研究所......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药物难治性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已得到肯定,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可明显降低病死率.但经心脏静脉......
从第一台可植入性起搏器问世至今,起搏器的发展经历了50年的历程。在此过程中起搏器的寿命越来越长、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
临床上各种原因引起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房颤)合并缓慢心室率、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较常见,有些患者症状较重,单纯......
目的:研究持续快速心室起搏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兔模型心肌组织的细胞凋亡,以及基因p53、bcl-2、Bax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
目的比较生理性起搏与心室起搏对缓慢型心律失常心脏耐力、生存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安置心室起搏器(vⅥ型起搏器)338例,生理性......
经导管射频消蚀房室旁路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低等优越性。但对特殊部位的房室旁路——希氏束旁旁路,由于其邻近希氏束、消......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性心动过速等多种类型。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鉴别方法包括心......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起搏部位诱导出心脏记忆的beagle犬模型中对心电图,T波,心脏功能(心超,BNP),心肌结构及信号通路中环磷酸腺苷(cAMP)......
目的:探讨右室高位室间隔(HRVS)起搏和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右室高位室间隔起搏的临床应用提......
目的:探究右室心尖部起搏、右室流出道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关于右室心尖部、右室流出道起搏对心功能影响......
研究背景: 严重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死亡方式主要是心力衰竭恶化致死和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的心源性猝......
目的:结合心电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比较双腔起搏器心室电极不同植入部位对心电图特点及心室起搏对心脏功能的即时影响。方法......
目的:观察频率适应性心室起搏时患者的运动耐量和血液动力学变化,并与固定频率心室起搏相比较。方法:对19例心动过缓患者植入了体动感......
<正> 经食道心脏起搏常用于诊断及治疗某些室上性心律失常。对心脏骤停病人采用食道心室起搏进行抢救,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一......
<正> 经食道心室起搏是救治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一种简单、有效、无创性的方法,国内报道尚少,现将我院两例报告如下。一、仪器及方法......
为适应整个医疗事业发展及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促进起搏及电生理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普及,本刊特约朱中林、蒋文平两位教授分别作“实......
早期的起搏器治疗有症状的心动过缓只有心室起搏,近期的起搏器既可心房起搏又可心室起搏以获得房室同步起搏(生理起搏)。初步研究表......
有研究[1]显示植入起搏器后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率以及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无论心室起搏(VVI/R)或生理性起搏(DDD/R或AAI/R......
患者,男,73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安装VVI起搏器4.5年后动态心电图(CM1、CM5导)示:起搏信号规则出现,其后均随宽大畸形......
患者男,71岁。安装VVI起搏器4年来我院复查心电图,心电图示:起搏器起搏频率74次/min,可见窦性夺获,窦性夺获的QRS后T波倒置,并由......
例1.男,76岁.阵发性心悸15年,再发8 h于2000年 8月26日入院.入院诊断: 冠心病,阵发性房颤.患者服药控制阵发性房颤不理想,近来常有......
建立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兔模型。用人工体外心脏起搏方法 ,持续快速心室起搏 3周 (P组 ,n =7) ,观察心脏大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
临床试验研究表明双腔起搏较心室起搏改善了生活质量,降低了心房颤动及起搏综合征的发生率,但卒中、心力衰竭及生存率无改善;而在......
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分子、细胞学基础,能全面影响患者的心室功能及生存预后.研究发现不同部位心室起搏可通过影响心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