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故相关论文
陈寿撰写的《三国志》何时传人日本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从现存的日本史料来看,至少在公元760年(日本纪年天平宝字四年)成书的《藤氏......
胡适 胡适 (1891—1962),字适之,现代学者,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早年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与我外......
随着时光流逝,老亲的背影渐行渐远,变得模糊。我们自己也进入老境,记忆自然淡化。幸有老照片在,还能勾起许多可能丢弃的往事。我们的五......
首先,请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原谅,我在形容韩寒时用了省略号,因为实在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词来概括。1999年,韩寒这个名字开始进入人们的......
讲教育离不开教育典范,离不开大师和一流学者,一个大学没有大师,内涵就会大打折扣。而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一些大师级人物。即使不提大......
几何时,中国一直想要送走一个人,告别的手几乎挥动了整个20世纪,却每每送他不走。直到21世纪的新十年,此人又风风火火带着全方位的视听......
近年来关于国学之讨论,甚为热烈。何谓“国学”?《辞海》曰:“犹言国故,指本国故有的学术文化。” 几遭废止的国学 我国是一个有......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暴得大名”后,无论是鼓吹文学革命,率先用白话文写作,还是倡导整理国故,教育救国,胡适都是以“但开风气不为师”为己......
内容提要 20世纪初期从对国学的提倡到“整理国故”运动的开展,即是面对西学的强势拥入所进行的对自身传统文化的捍卫与自救,并由......
关云长死了。身首异处。 电影《关云长》从曹操厚葬他开始——工匠和僧侣们用整根木材仔细地雕琢着关云长的木身,然后将其置于华......
山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文化遗存特别多,无论是齐国故城、鲁国故城、东平陵故城、即墨故城,还是城子崖遗址、齐长城遗址、洛......
在1919-1929年“整理国故”运动中,胡适对青年们的要求有一个转变过程,即由积极鼓励青年学者整理国故转变为警告青年学者“不要过......
晚清民国时期,以西方学术重构中国文化体系成为近代新学术社会建立的必要环节。国难之际,科学学术与民族精神间的张力日趋紧张,如......
“国学”概念,始于清末。其从广义讲,是指中国的固有之学、传统之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从狭义讲,则专指与西方学术相对、能体现中国文化......
20世纪初,赴海外求学的青年人有学成归国者,面对凋敝的社会现实,遂萌生学术救国的志向。于是,以启发民智、革新风俗为宗旨的报刊相......
胡适的“新思潮”观以“评判的态度”(即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为轴心,以“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为三大要务,以“再造文......
饶锷先生是近世潮州学术大家,毕生致力于"国故学"研究,著作等身,成就斐然。他全盘接受了近代革命家的"新国学"理念与方法,在思想上将国......
主要探讨人文学的危机问题及其原因,探求人文学复兴的途径.中韩两国的传统学术本来都很重视人文学,不过,由于受到西方拜物主义的影......
追溯自加世纪初章太炎以来,国学兴替之成败得失的历史,从近现代学术文化变迁大势中,实事求是地论述了王国维作为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晚清、民国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对'文学'的界定也出现了多歧的现象,一种仍坚持传统观念,以传统的'文章博学'界定文......
当下,一股"国学"热潮经久不衰.但鲜有人了解我国现代史上关于"国学"之争的情况。本文针对"冬烘先生之‘国学’",对20世纪前30年两......
20世纪初,章太炎领导的保存国粹运动开启了国学的近代化进程,这场运动凸显了文化自觉自信意识的重要性。随后,以胡适为核心的整理......
从词源学上说,"国学"一词,古已有之,最早是指国家开办的学校,到了清朝末年,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20世纪20年代,在“整理国故”的思想风潮影响下,文言与白话,旧学与新知的斗争更为激烈,并从思想界蔓延到了教育领域。以上海澄衷中......
《国故论衡》是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前夕对自己学术思想的总结之作。关于这本书的命名,体现了章氏对当时风行一时的国粹主义思潮之取......
清季民初,"国学"、"国故"、"国故学"曾一度并行于世,给人们造成了相当混乱.实际上,此三词既有不同涵义,却又相互关联.从一般意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