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写本相关论文
《文选集注》是传世唐写本中保存唐人《文选》注释最为完备的资料库,1856年由日本学者涩江全善、森立之《经籍访古志》一书率先著......
日本金泽文库藏唐写本(佚名)《文选集注》残卷,其中骚类残卷包括卷六十三“骚一”,为《离骚》从“小序”至“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
莫友芝(1811-1871)是晚清贵州著名的学者、宋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与郑珍皆被人目为西南巨儒,在文学史、艺术史、学术史上都很有贡......
日本神田文库所藏裴注《史记.河渠书》残卷之论赞末附有一条《集解》,该注与《河渠书》论赞及正文全不比附,实是游离篇外。此条《......
池田温《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收录的No.107《妙法莲华经卷六后记》是一份初唐时期的写本文献,其中有关于《妙法莲华经·提婆......
《陆机五等论卷》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敦煌藏经洞所出《文选·五等论》唐写本,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一级藏品。纸质,纵28.5厘米,横179.......
敦煌遗书伯2833<文选音>残卷的作者,近人王重民假定为隋萧该--王子渊<圣主得贤臣颂>"清水淬其锋",<(文选)集注>引<音决>云:"曹七对......
诸家时于俄藏敦煌φ242<文选注>写卷注者、抄写年代多有论列,其论皆据避讳以为说,但结论分歧甚大.又此写本不避唐高宗李治讳,故诸......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是一部优秀的<史记>注本,宋代与<史记集解>及<史记正义>合刻,单行本遂亡佚.收入二家注、三家注合刻本的<史记索......
浙敦072号《抄十七地要》为唐时人抄录《瑜伽师地论》概要的手稿.该写本对研究吐蕃统治时期及张议潮归义军初年敦煌佛教状况具有重......
敦煌残卷《唐写本唐人选唐诗》所收陶翰《古意》诗,作者又有王季友一说,经考证,应为陶翰诗。诗题又作《古塞下曲》、《塞下曲》、《古......
莫友芝的晚年时期即莫氏48岁至61岁时——清咸丰8年至同治10年(1858-1871)。莫友芝晚年的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中......
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俄藏敦煌文献》第6册中,收有Дx.00098、Дx.00513两件文书,均被定名为《太公家教一卷》。两件文书从外观上......
<正>多年前,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处理旧书,我挑选了若干种,其中有《考古学零简》("东方文库"第71种,1923年),陈垣先生著的《开封一......
<正>《世说新语·规箴》:"郗太尉晚节好谈,既雅非所经,而甚矜之。后朝觐,以王丞相末年多可恨,每见,必欲苦相规诫。王公知其意,每引......
近代中国文化学术史上有四大发现,1900年6月22日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敦煌遗书就是其中的代表,敦煌遗书中包括《下部赞》《摩尼光佛......
<正> 在晚清的学术舞台上,孙诒让可以说是荟萃前贤,雄视当代,他与俞樾、黄以周被称为晚清浙江三先生,然以学术成就而论,俞、黄显然......
<正>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是北美收藏中国文献最负盛名的图书馆之一,其敦煌西域文献藏量仅次于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居北美第......
【正】 书仪是写信的程式和范本,供人模仿、套用。西晋索靖留下了所书《月仪》,按十二个月编排,每月两通书札,一往一来,先结合月份......
<正> 我国古代辞书,汉代创其端,出现了以《尔雅》、《说文解字》、《方言》和《释名》为代表的各种性质的辞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正> 《尚书》的本子,在经书中是最为纷歧错杂的,至今未能有一个为大家公认接近真的本子。因为只有弄清楚了它的源流与演变系统,才......
中古时代,大量的写本经卷系由专职抄经手手写而成,字迹端庄工美,北朝写本书法颇具隶韵,南朝及隋唐写本为楷书间有行草。写经的辨别......
《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残卷是今世所见许慎《说文解字》最早的传本,对文献学、校勘学、说文学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作为早于二徐......
<正> 从語言的角度上来看历史文献資料,有些书的古旧写本并不一定就好过后来的本子。往往后人整理之功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不能随便......
<正> 《尚书》这部我国最古的史书,除没有传下来的汉代今文本外,几次出现古文本,每次都以它字体之古相标榜。如西汉的古文本,原说......
文物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的王素先生编著《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是对中国传统经学的一大贡献,也......
期刊
中国的书籍出版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装帧形制,也是随着生产工艺和所用材料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化,因而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形制。对于......
<正> 《文心雕龙》最早见录于唐贞观十年(6(?)6年)成书的《隋书·经籍志》和同年成书的《梁书》刘勰本传。尔后新旧《唐书》、《崇......
王国维是我国20世纪一位非常杰出的学者,对我国史学、文学、哲学都有十分重要的贡献,尤其在甲骨档案、汉晋木简档案、敦煌文书档案等......
<正> 最早断言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帙为赝品的是同治三年(1864)年仅17岁的孙诒让。由于百余年来相关材料从未公诸于世,故孙氏的......
<正> 周易丁氏传二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周易丁氏传》二卷,马国翰所辑,载《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丁氏者丁宽,宽字子襄,梁人。景帝......
拙作《敦煌卷子流散见闻录》在《档案》杂志发表之后,关于敦煌卷子流散问题的话题并未就此结束。最近,笔者叉搜集了新的相关资料,......
<正>何九盈《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帙的真伪问题》一文(《中国语文》2006年第5期),重提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帙(除引文外,以下简......
<正>何九盈(2006)据孙延钊(2003:59-61)详细介绍了以孙诒让为代表的孙氏父子最早断言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帙(以下简称"残帙")为......
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 ,在考订现行大徐本《说文》小篆字形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本文依据日藏唐写本原件和出土的古文字材......
“柆、拉、啦”三字有无源流关系,在各类语辞书中一般都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以前的语文辞书,均未见“......
茲編採用注疏體,據宋邢昺《論語注疏》阮刻本迻錄論語全經並分章,章閒捃述經文異文及先儒校勘考識之語,皆以意離合疏通,或下案語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