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相关论文
历史学家吴晗一生著作等身,成就显著。而他和妻子之间的旷世之恋则鲜为人知。 1930年,21岁的吴晗因文史成绩优异,被清华大学破格录......
陶峰和吴晗近照 2013年10月的一个夜晚,英国杜伦大学的6号化学实验室内正举行party,庆祝该院系的中国留学博士吴晗与男友联合署名......
一 1963年,历史学会党组书记、北京市委党校校长赵征夫奉调西北局,北京市委派廖沫沙兼任历史学会党组书记。廖、吴在历史上并没有......
以饰演马派《海瑞罢官》而著名的北京京剧院须生安云武,在电话里跟我说:“去年是批判吴晗先生《海瑞罢官》40周年,今年又是‘文革’浩......
1948年和1954年,毛泽东两次看了吴晗写的《朱元璋传》,都批评吴晗尚未完全接受唯物史观。1954年,毛泽东直接指出,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
摘 要: 作者记录了一次以“走进义乌名人——吴晗”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学习吴晗身上刚正勇为、追求真理的精神。......
《吴晗传》(北京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八月版)中有一段史料,人名有误,有些背景还可加以补充。即一九四八年,吴晗准备取道上海,经香港去解放......
今年9月24日是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吴晗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这本该是要祝贺的,但想到先生死难之惨,历四十年而......
何焯屺瞻,学者称义门先生,以藏书与校勘名于世,其弟何煌心友,实亦有同好,然吴晗《江苏藏书家史略》,杨立诚、金步瀛合编《中国藏书家考略......
我以记者编者的身份和吴晗同志相识,是一九四六年七月的事。 那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正磨刀霍霍准备大打的时候。日本投降,毛主......
求实出版社出版了柴德赓的《资治通鉴介绍》,这是一本好书。深入浅出,广积薄发这些都不是容易做到的。对一个历史问题、一部学术著作......
<正>2016年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社会公布的《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继续开展全国范围的"书香中......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奖励,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对积极进取的学生进行表彰过程中,我觉得采取“持续进步奖”是一个很不错......
读过朱自清先生的那篇散文《荷塘月色》的人,若是初次在荷花盛开之际走进清华,几乎百分之一百的人都会认为《荷塘月色》中描写的荷塘......
“四史”运动兴起于特殊的政治背景之下,自始即偏离了历史科学发展的规律与轨道,而一定程度成为政治运动的衍生之物。但由于“四史”......
一 《吴晗全集》(十卷本)第四卷第二百五十三页上刊载了吴晗的《题〈碧血录〉》,其全文如下: 读完此书,胸中不知是甜是辣,因想及自......
吴晗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是一个群魔竞舞的乱世。那些依仗武力叫嚣民国的军阀头目们,留给国人......
吴晗的《谈骨气》一文中写道:“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闻一多的“骨气”,但我却......
从古今中外许多学者的治学经验来看,“摘抄”确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唐朝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提出“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
朝鲜史料记载了明成祖时后宫的两起冤案:一为诛投朝鲜籍妃嫔多人及宫人宦官数百余人:一为大挖汉妃鱼、吕同党,连坐二千八百人。还......
20世纪40年代,有一次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前散步,给范文澜提出一个问题:满族是东北一个小民族,怎么就把中国都统治了,并且统治了二百多年?当......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一生博览群书,方法是作资料卡片。他在阅读书籍、报刊时看到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就随手将它抄录在卡片上。他主......
周总理:该给牺牲的战友找一块栖身之地 1949年,新中国创建之初,百废待兴,党和国家领导人日理万机,周恩来总理更是天天都要紧张工作十......
1950年11月,北京市决定拆除明清北京皇城的西城门——西安门,以改善交通,准备会都开了,就要动手了,西安门却意外地于当年的12月1......
40多年前,一个改建故宫的计划在神秘地进行着,故事以一些人的悲剧收场,使一些人的声名流传 故宫博物院院庆80周年之际,40多年前......
新中国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但周恩来总理在日理万机的同时,一直在考虑一件大事:为在战争年代牺牲的革命先烈们选一处永久安息的地方......
1958年1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同意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关于他不作下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候选人的建议的决定》。1959年......
60年代,在北京城内,一座简朴的院落里,有位素衣女子安静地坐在竹椅里。屋内收音机里,传出经典昆曲《长生殿》:“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
古代人读书很不容易,因为在印刷术和纸没有发明之前,一般人是读不起书的。第一,书很贵重,得用手抄写在竹简或者木牍上,一片竹简、木牍写......
1926年,21岁的张荫麟在北京一家四合院见到伦慧珠后,才发现原先没有爱情的青春岁月,就像以诗织锦,即使再华丽,摸上去亦是轻飘飘的。 ......
六十年代,在北京城内,一座简朴的院落里,有位素衣女子安静地坐在竹椅里。屋内收音机里,传出经典昆曲《长生殿》:“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
陈明远教授曾有神童之称,从小就与郭沫若、田汉等“世纪老人”相识交往。本文是他专谈与郭沫若交往以及他所知道的郭沫若的一些情......
一 吴晗,原名吴春晗,自幼博览群书、笃志好学,是远近闻名的“蛀书虫”。1930年,清华大学因吴晗文史成绩优异,将他破格录取为历史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