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科相关论文
利科曾谈到过西方解释学具有哥白尼式革命性质的两次转向:从局部解释学到一般解释学,从方法论解释学到存在论解释学。而笔者认为解......
In his dissertation Discourse,Figure based on Freudianism,Lyotard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 of figure and discourse,empha......
20世纪60年代以后,受法国解构论哲学的影响,解释学领域出现了一批极具颠覆性的理论。它们虽然保留着“以文本作为基本理解单位”的......
<正> “历史不允许假设”,这几乎已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种老生常谈。在历史事实不容更改与抹煞的意义上,当然没有历史假设的余地,这......
哲学诠释学是西方长期发展的重要成果,其核心观念强调了认识为理解者和被理解者双方相互理解的对话过程,诠释学的基本理论对现代中......
皮埃尔·诺拉主编的多卷本《记忆之场——法国国民意识的文化-社会史》陆续出版后,引起了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中文节译本导读......
摘要 保罗·利科关于文学的观点是从语言哲学出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在利科看来,文学和行动哲学有着极为密切的理论联系;其......
不管异性感情还是同性感情,在生活的彼此迂回中,才能更好地看到另一个自己,也才能看到另一个更好的自己。 当周围的男人女人们带着......
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项目”资助(项目编号:Yxm2014129)。 摘 要:保罗·利科以学识渊博、见解独到、思想严谨......
本文是对保罗·利科的解释学的批评研究,本身正是对保罗·利科思想的一种解释。文章利用新批评的文本细读的方法,确切地讲,利用语义分......
诠释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在古代它被认为是有关理解、翻译、解释的技艺学;在现代,它逐渐被纳入到认识论意义上的哲学范畴之中。利......
解释学的发展经历了两次转向。即第一次转向:从局部解释学到一般的解释学,这一转向使解释内容的注释学变成了对作者意图的理解。第......
在哲学研究中,主体问题是无法否认和视而不见的,人们必然会遭遇主体概念,面临如何对待主体的选择。在这意义上,利科没有追随后现代对主......
利科诠释圣经文本时常有意识地聚焦于叙事文类之上,以突显它与其他文类产生互动时所扮演的角色.对信仰群体而言,互文性是活生生之......
商谈伦理是协商民主的哲学理论基础。虽然哈贝马斯很少使用“社会合作”术语,但其探讨的核心议题是社会合作的可能性。保罗.利科认......
保罗·利科倡导的叙述的变革力量通过语言、对话和想象被极大地扩展了,尤其在一群西方的发展者和泰国北部的马来布族人之间.持续的......
认同是人生在世的基本处境,涉及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就其本质而言,它关涉到自我,是对“我是谁”的追问,因而是一个古老且持久的哲......
利科的隐喻哲学在二十世纪诸多隐喻哲学理论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利科隐喻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隐喻的概念、隐喻与文本的关系、隐喻的......
利科从自己“叙述智力”与“情节化”理论的角度认为,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是逻辑合理化的产物,它用对象化的方式所区分出的功能及......
<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中的这一绝代佳句,饱蘸着爱国诗人的生命浓情和志士献身的果决意志,始终激励......
保罗·利科对意识形态的看法和一般观念不同,他认为意识形态首先不是对现实的歪曲和倒置,而是构造我们的观念系统。他的这种思考主......
在休谟和康德之后,主体性在理论哲学上得到辩护的前景变得黯淡起来。在这种背景中,利科对于主体性的辩护是一种重要的尝试,它在从......
利科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解释学家,他以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为视角,对诸如法国结构主义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等学说进行了深入的对话......
利科主张一种非实体性的和返身性的主体观,强调主体在主动中见被动的性质。根据这种主体观,利科批判了自我中心主义和自我虚无主义,并......
研究者们经常指出,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是一种解释学哲学,但事实上,19世纪和20世纪的哲学解释学往往也是过程哲学。对于保罗·利科的......
"信心解释学"与"怀疑解释学"是利科最早提出来的,这对概念区分了两种类型的解释学,"信心解释学"强调对意义的展露和恢复,"怀疑解释......
"忘"的概念既是脑神经科学或认知科学的议题,亦是利科现象学的议题。脑神经科学或认知科学所讨论的"忘"(forgetting)和现象学所讨......
历经数千年岁月的翻译实践不仅仅是文字与文字的相遇,也是文化与文化的相遇和相融。从本体论意义上说,翻译更是"自我"与"他者"的存......
保罗·利科的文本诠释学在以往诠释学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他的文本诠释学以文本为中心,区别于以往的作者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
在现代诠释学研究领域中,保罗·利科是一位既有扎实的哲学史功底,又富有创造性思维的法国哲学家。他关注翻译问题,重视诠释学及实......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研究推动其作品传播的英文翻译葛浩文的翻译思想及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利科诠释学的视域分......
伽达默尔和利科对"真理"和"方法"两个概念及其内在联系的理解有着明显的分歧。利科认为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导致了真理与方法的断裂,......
本文试图通过佐藤信夫与利科的语言哲学的比较,展示出佐藤对西方修辞哲学的突破。这种突破体现在三个方面:1、他从西方传统修辞学中......
本文以利科对承认问题的思考为方法论框架,考察批判理论在关于承认与礼物关系方面所具有的局限性。作者将为承认而斗争的概念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