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参照相关论文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侵犯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白介素(IL)18可诱导Th1反应,在各种过敏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
本实验旨在探明程序性死亡因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病程中的表达,并研......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在肾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26例肾细胞癌和10例非......
目的研究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脑内多种药物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情况。方法选择15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和5例对照组患者......
设计了以内参照为基础的竞争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同时定量检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前C区野毒......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和地塞米松对发育期胎鼠肺表面活性蛋白(SP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胎鼠42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盐酸氨溴......
我们通过检测48例膀胱癌标本及15例非肿瘤膀胱组织中Livin基因表达情况,随访2年观察该群患者的预后情况,探讨其在膀胱癌发生发展及......
近年国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对部分白血病患儿微量残留病(MRD)进行了精确定量检测.1998年,Pongers-Willemse等[1]率先使......
本研究旨在动态监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浆循环DNA的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采集66例AML患者不同临床状态的静脉血,以60例体......
目的 探讨重复性注射镉金属硫蛋白(CdM T)对小鼠肾脏金属硫蛋白(M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β-actin 为内参照,采用半定量RT-PCR......
目的通过观察染铅大鼠肾脏纤维化相关基因核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探讨铅导致大鼠肾脏......
龋病是典型的生物膜感染性疾病,对其中毒力因子表达的研究可以在分子水平上提示龋病的发病机制,为了研究致龋毒力因子基因在不同致......
目的 登革病毒核酸检测竞争性假病毒颗粒型内参照品建立与评价.方法 将登革病毒核酸检测靶基因序列间引入180碱基与登革病毒无关基......
运用PC基因mRNA与PC基因DNA相比缺少1个81 bp内含子序列的基本原理,应用PCR技术和生物工程原理,通过1对引物,进行1次克隆,成功构建......
本研究对多重PCR体系各成分和循环参数进行了摸索和优化,建立了以18SrRNA为内参照的同时检测3种百合病毒的多重RT-PCR体系,所检测的3......
目的建立检测趋化因子CC亚家族配体20(CCL20)表达水平的内参照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方法将人CCL20编码基因克隆到p......
方位结构包括“名词性成分+方位成分”和“方位成分+名词性成分”两种类型。由名词性成分充当的参照可以出现在结构的前端,也可以出现......
我国果树主栽品种多数携带病毒。随着果树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栽培时间的延长,病毒的危害越来越明显,已引起广大科技人员重视,无病毒化生......
自然侵染马铃薯作物的病毒超过25种。其中,部分病毒普遍发生且对马铃薯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显著降低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据文献报......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是登革热(Dengue fever, DF)、登革出血热(Dengue haemorrhagic fever, DHF)和登革休克综合症(Dengue shoc......
目的研究内参照细胞对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判定的价值。方法在同型对照与内参照条件下检测分析细胞表面与胞内抗原的表达结果,检测晶......
目的设计新型血浆外参照(plasma external reference,PLACON),用于人类血浆mRNA、miRNA的检测分析。方法从低级别物种秀丽隐杆线虫......
<正>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目前认为慢性 ITP 患者存在 Th1/Th2失衡,并以 Th1反应占优势。调节性 T 细......
根据鸡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和内参照基因PUC18质粒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以不同荧光素标记的TaqMan探针。通过对反应条......
目的:探讨分子信标荧光探针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设置内参照的分子信标荧光探针检测178例肺结核标本,并与痰......
根据柑桔衰退病毒(CTV)P20基因序列设计cquctv9/cquctv10特异引物对,以柑桔RNApolymeraseⅡ基因作为内参照,建立了柑桔衰退病的常......
背景:尽管EB病毒在鼻咽癌中明确的致癌机制仍未被探明,但是二者之间密切的关系早已被众多的研究所证实。原位杂交实验研究表明,在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