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四调相关论文
“七官还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古老音乐技艺,它与古代文献上记载的“五旦七声”、“八十四调”、“燕乐二十八调”等理论有着千丝......
突厥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隋唐之际,他们在大漠南北纵横驰骋长达二百年之久,无论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给我国历史带来......
改韵易调 和声与转调在中国古代,也应是紧密结合的,其结合的支点,还是“阴阳”。张炎《词源》: 六阳为律,六阴为吕。一日黄钟。元......
中国古代以"三分损益法"计算出各音之间的音高关系,确立了二十律吕;以结音作为调式依据的简单调式概念形成;强调宫音重要性的从宫......
所谓“一均三调”、“一均五调”、“一均七调”之说,是否为古人已有之说,不能局限于术语表面看问题。“四百二十调”的“一均七调”......
<正> 日本雅乐调中黄钟调、盘涉调、平调等调的名称,都已成为日本化了的调名,因其渊源迄今尚无定论,所以从来就有不少人对此进行过......
略论《事林广记》音谱类中的《总叙诀》丁纪元《总叙诀》云:“五凡工尺上,四六一勾合。律吕一十二宫,三宫别分清浊。宫分八十四调,闰分......
<正> 我国西部边陲的新疆及广大中亚地区,古时称作西域。“西域”之词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并不陌生,它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盛集地之一......
<正>第三章 石类乐器的乐音石头加入音乐行列,我觉得是中国人别具一格的艺术!我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古希腊人、古埃及人和伽勒衣人或......
梁武帝是南朝伟大的音乐家,他的贡献表现在正乐、创造清商曲、创作佛曲音乐、发明四通十二笛及"八十四调"理论。梁武帝早年深受传统......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雅、清、燕三乐,是自隋唐以来历史上每每提及且具有音乐品种性质的三种音乐,其历史下限可以延至宋末。唐宋各种文献对此或多或......
张庚等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将芝庵《唱论》中所说“有子母调、有姑舅兄弟”二句,理解为不同节奏的曲子与曲子之间的关系。而细......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黄翔鹏先生提出"同均三宫"理论后,一时间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反应,赞同、附议者有之,采用、发展者有之,怀疑、反对......
1981年,当我在研读了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中用工尺谱字记录的燕乐二十八调以及张炎<词源>、陈元靓<事林广记>中分别用律名......
最近读到郑祖襄发表在《音乐研究》上的《也谈宋代文献中的“变”与“闰”》一文(以下简称“郑文”)。从“郑文”的行文来看,主要是......
(一) 隋代有两位大音乐家,一位是郑译,一位是万宝常。二人在《隋书》中均立有传,且都为后世所崇敬。不过对他们崇敬的角度各有不......
<正>五、举例讲解如何研究分析乐学文献下面我们以"郑译乐议"作为例证来讲讲乐学研究中的分析文献。(一)背景交代刚刚提到乐律学的......
<正>《隋书·音乐志》中关于苏祗婆的记载,除七调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五旦的问题,即“然其就此七调,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调。以华言......
<正>根据苏祗婆七调名和印度乐语一致以及苏祗婆的胡琵琶是印度系的五弦琵琶等事实来看,龟兹乐和印度乐有密切的关系。正如伯希和......
<正> 一、唐代末期的二十八调在日本雅乐的六调子、枝调子中,有些调名,如盘涉调、沙陀调、大食调、乞食调等,起源于印度。为了证明......
黄翔鹏先生曾提出"范阳祖氏之学",孙晓辉博士曾提出"祖氏家学",二者同指北朝至隋唐间祖莹、祖珽、祖孝孙家族家传的乐律学理论。但......
十六国北朝时期,西域各民族部乐进入中原,与中原传统音乐相杂融合,产生了八十四调,为古代戏曲宫调音乐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艺术基......
<正>徐荣坤先生《一本舛误甚多的谱例集——评〈中国传统音乐一百八十调谱例集〉》①(以下简称"徐文")一文,对黄翔鹏先生生前的未......
<正>乐学乐学涉及的问题要比律学复杂得多,律学只是某个乐官在治礼作乐的过程中搞的一些基本理论,影响面不大;乐学则涉及全部音乐......
万宝常是隋朝时期著名的音乐家,他自撰《乐谱》六十四卷,提出了有名的八十四调,发明了用水尺来定音律以调整乐器声音的办法,推断出......
佛教乐舞的华化(下)黎蔷3、西域五旦七调与印度乐律西域龟兹音乐家苏祈婆带入中原地区的“五旦七调”理论,经过颇具学识,兼通音律的柱国......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在今新疆),小时候就听说了的,他的故事已经融入老一辈的口头传说。即使不读中国历史,也知他是一位猛将,常身着白袍,手持......
<正> 梁武帝、名萧衍(公元464—549)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曾任南齐雍州刺史,镇守襄阳,于和帝中兴元年(公元501年)乘齐......
“开皇乐议”是隋初朝廷以改作雅乐为题的一场讨论。郑译、万宝常、苏夔、何妥等各自提出了看法 ,一时众说纷纭、是非混乱。隋文帝......
中国古代以 三分损益法 计算出各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确立了二十律吕 ;以结音作为调式依据的简单调式概念形成 ;强调宫音重要性的......
<正>燕乐二十八调,是隋唐宫廷燕乐的演奏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宫调系统。它对古代歌舞、戏曲、词调、说唱等诸种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是......
苏祇婆与龟兹音乐的东传王嵘苏婆是我国北周时期人,出生于龟兹(今库车)一个音乐世家,其祖辈是龟兹艺坛的琵琶高手。苏婆自幼随父亲学习......
<正>音乐的审美价值,在于它可以用旋律复写整个感觉世界,从而引起人们情绪上的共鸣.黑格尔说过:“通过音乐来打动的就是最深刻的主......
唐代俗乐二十八调不是“琵琶调”,龟兹乐也不是“燕乐调之源”。琵琶入华不但因为自身的局限而不可作为应律乐器,更为了适应中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