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道相关论文
“和”作为先秦儒道核心观念,可分为“有名之和”与“无名之和”.先秦儒家重视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有名之和”,讲究现象世界......
两千多年来,先秦儒道人格美的思想影响着各个时代的人们。因此在今天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它,挖掘它还不曾为人发现的价值,显然有着重要......
本文对先秦儒道审美观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指出,“天和”与“人和”分别是先秦道家与儒家的美学追求,儒道审美观之基础即是“人......
建设生态文明,一方面我们要不断促进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不断研究和总结先哲留下的宝贵理论财富。人类所面临的生态问......
和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无论是强调以礼乐制度支持人际和谐的儒家,还是强调人与自然和......
先秦儒道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先秦儒道都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但关于通......
摘要:在中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从表面看来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积极进取,一个消极避世,两者存在着......
本论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儒家和道家为重点,对先秦“一统”思想进行尝试性探索。 笔者认为,中国古代“一统”思想,主要......
基于“生命哲学”层面去考察儒、道思想,更能彰显出传统思想的巨大差别.文章通过对“贵生”思想的分析,揭示出儒道在“生命观”上......
【正】 天人关系是先秦哲学思想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儒道两家孔、孟、老、庄、荀诸子提出的天人观是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的......
从《庄子》中的孔子形象看先秦儒道冲突李霞,李峰一《庄子》共33篇,其中涉及孔子的达20余篇。在这众多场合中,孔子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换言......
先秦儒道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反映出中国古代传统的价值观,具体体现为社会结构中人之自由和价值学说方面的人道原则和自然原则;在社会......
<正>《周易·系辞下》载:"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浩荡千年,进行先秦各家乐舞理论体系研究的学者们,其成果早已汗牛充栋。百......
自二十世紀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傳統為學方式受到西方學術的極大挑戰,最主要的兩種分别是以胡適、馮友蘭為代表,受英美影響的全盤......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深层次的概念,"天人合一"既是一个哲学命题,又是一个生态伦理原则。先秦儒道"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天人整体之学,......
<正> 一个民族对待死亡的态度,集中体现着该民族对宇宙、对人生的基本看法,是其文化心理结构的本质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死观念......
儒家的审美目标以伦理为本位,追求审美的社会功利目的,而道家则强调自然之道,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在审美的途径上,儒家重感性认知......
先秦儒道养心观努力的目标都是把心以及养心论证为一个自然而然的事实,但二者在具体进路上分为德行与自然两条进路。先秦儒家主张......
<正>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是先秦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古代时期两大基本美学派别。在先秦,儒家美学主要指以孔子为代表,包括孟子、荀子......
儒道关系,一直是中国哲学和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从起源上的儒道异说,到学派上的儒道互黜,思想上的儒道互补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