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良哈相关论文
苏完部在“三部长来归”时,已屯居于努尔哈赤所在的建州左卫附近,其为毛怜卫兀良哈女真一部,这一部族1400年前后活动于图们江流域......
现行初中历史课本第二册(人教版)附有一幅“土木堡”插图.土木堡位于河北省怀来县东20多里.本名统漠镇,唐初高开道所设置,后讹为“......
李成梁与蒙古部族关系,是明代隆庆、万历年间明政府对辽东边疆民族政策的直接写照和反映,本文追溯了明政府与蒙古兵戎相见、互若仇......
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朝覆亡,元顺帝逃往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再逃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西岸)。随着蒙......
居住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蒙古族人的来源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明初从北方南下的兀良哈部的蒙古人,一部分是明末从鄂尔......
【正】 有明一代,居住在今牡丹江和绥芬河上游一带的“野人女真”尼麻车、都骨兀狄哈部族,他们在这里披荆斩棘,顶风冒雪,辛勤劳动,......
评永乐帝的五次北征杨杭军帝王亲自领兵伐虏在历史上是不多的,特别是在国家稳定之后更为少见,历史上可以举出的不外乎是魏太武帝和清......
也先,又译额森、厄僧等,是明代蒙古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曾经联结东西蒙古诸部,巩固两翼,拆除明廷的“西域屏障”和“辽海藩篱”,并......
锡伯族叶赫那拉氏的由来那启明,韩启昆一九八九年九月,我们参加了在伊宁市召开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次锡伯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
明代辽东边墙是我国万里长城的一部分,西起山海关,东抵鸭绿江,长达千余里。它不仅是汉民族同兄弟民族聚居区的划分线,而且还是一种具有......
明代女真各部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本文试图通过兀良哈和兀狄哈的比较研究以揭示其不平衡性:一、他们各自的历史出发点和所处的现实......
<正> 《朝鲜李朝实录》把当时女真人区分为斡朵里、兀良哈、女真、兀狄哈等部种,其中兀狄哈又区分为骨看兀狄哈、具州兀狄哈、速平......
<正> 此名之音譯,最初見于汉史者作“达旦”,然“旦”字不能代表中古之入声,故本篇一般写法,均采用次見之“达怛”,若夫征引旧文,......
<正> 构成今之蒙古人民共和国(已改称蒙古国——译者)人口大部分的喀尔喀族,在占领外蒙古地域前,其地域被称作兀良哈万户(土绵)游......
蒙古科尔沁部的迁徒、分化塔娜科尔沁部作为成吉思汗二弟哈萨尔及其后裔所属,自蒙古帝国时期即在额尔古纳河,呼伦湖一带游牧生息,元末......
<正> 一关于额鲁特部的研究,是当前世界蒙古学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额鲁特部名称的更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特定历史的发展状况。......
<正>历史上鞑靼一称有三个涵义,随着时间的差异和内容的不同:第一,唐、五代、宋、辽、金各朝兴起于蒙古之前,后为蒙古所灭的塔塔儿......
<正>1367年10月,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等率师北伐中原。第二年大军逼近通州,元顺帝望风北遁。此后由于明军的打击及内部纷争,蒙古......
<正> 一 和硕特部是漠西蒙古四卫拉特之一,也是青海蒙古族的主体,关于它的来源与名称源由,是至今尚未弄清的一项难题。国内外学者......
<正> 《龙飞御天歌》是李氏朝鲜歌颂穆祖至太祖、太宗几世祖宗政绩的古籍,内中记述了太祖李成桂于明洪武年间,招抚牡丹江、绥芬河......
<正> 公元1510年(明正德五年),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爆发了一场蒙古统治阶级内部的大规模战争,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右翼之战”。这场......
<正> 明代的女真人,分为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和野人女真三大部。《明会典》记载说;“盖女真三种,居海西等处者为海西女真,居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