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立国相关论文
20世纪20、30年代,一批当时知名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等参与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其核心是中国究竟要走“以农立国”还是“......
“以农立国”思想,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重要的一部分,大约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与“以工立国”思想展开纷争,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论争......
宋朝赵家管政府,管得相当马虎。因为怕军人掌权,所以军队几乎被解散掉了。地方上只有小小的自卫队,没什么用处;禁军虽然都摆在首都旁边......
<正> 荒政在中国经济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中国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虽有有利的一面,但也有不利以至严峻的一面。......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自然条件相差悬殊,历史上,灾害的发生连绵不断,灾年也极为频仍。据《中国救荒史》一书统计,仅明清两朝灾害记录就......
中国最早的社会,是从三皇五帝开始的。三皇是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人们通过渔牧、采集和狩猎谋生。五帝为神农、......
“以农立国”论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经济思潮,具有反都市化和工业化的特性,表现为憎恶现代工业社会和都市生活,向往或企图......
《读懂中国农业》,张云华著,上海远东出版社,2015年4月 【推荐理由】中国历来以农立国,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农耕文明,跨入工业社会和......
数千年来,以农立国的中华民族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营养不足、消瘦、赢弱成为民族之特征,人们热切盼望改变此易受外侮之欺的状况,因......
缘由rn中国自古以农立国,田赋乃国税大宗.千百年来,因政权更迭,政治变迁,苍海桑田,地形互异,致鱼鳞图册多半无存,粮户黄册亦欠完备......
一、前言rn中国经济史的众多课题之中,以江南经济史最为触目.自唐末以来,江南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之地,研究中国经济史的都集中......
张天福1910年8月18日出生于上海名医世家。作为名医世家的独生子,父母希望他能够攻读医学,将来继承祖业。但他年轻时就立下了以农立......
十月迎来第九届上海双年展,而我们的“热土”专题,迎来了秋耕的季节。城市之外的中国,这片被翻耕了两千多年的土地,依旧默默生产,......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有着悠久的、丰富的农本思想和民本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倡导“节用而爱人,使民有以时”,孟子亦有“天......
经常听人们说起“一亩三分地”,却不知这个典故出自北京的先农坛。我国古代以农立国,各代皇帝常常举行“祈年”和“亲耕”大典。除了......
和中国一样,印度是个以农立国的国家。自古以来,广大印度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养育了这个国家。不幸的是,自16世纪西方殖民者入侵后,在殖......
在很长的时期内,中国推进工业化的难度更大,因为长期以农立国,工业化的资本、技术、人才门槛太高,难以逾越。比较之下,“城市”却是老早......
杰斐逊的经济思想是其民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任总统之前的杰斐逊主张以农立国,建立“小农共和国”。就任总统之后,其经济思想由......
【正】古代以农立国,素有"重农抑商"的传统,但具体到官员体系中,农业等经济领域又是个容易被忽视的部门,这种状况在三国时期有所改......
米饭,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主食。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古代的植物性食料主要是谷物。早在三千多年前,甲骨文中就有了“米”字。在我国很多地......
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里出现一股倡导"以农立国"的思想,它不同于传统的农本思想,而是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一种探索。作为近代中......
<正>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以农立国,传统的农耕劳作作为整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在农业文明及至华夏文明的演进中起着无可替代的......
据法新社报道,缅甸曾享有稻米之国的美誉,但半世纪与世隔绝使其大米产量和质量远远低于另外2个世界米仓泰国和越南。缅甸政府希望能......
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既取决于决策集团的价值偏好、主观意愿,更取决于其所在的时空环境。即所谓“形势比人强”。在所有的时空环境中......
盐是国家财政的大宗,又是百姓日常生活必需的产品,关系国计民生。在以农立国、工业不甚发达的传统时代,历来都是官府专营。但随着社会......
要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正确理解和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与具......
中国古代为维系国家的政权稳定和统治地位,统治阶级从战争依赖于经济的基本思想出发,积极调整统治政策,注重发展农业经济,把发展农业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中国立国道路的论争是当时备受关注且颇具影响的一个重要议题,在这次论争中,形成了三大派,即以农立国派、以......
全民阅读推广计划中,6亿多农民显然占据全民的绝对主体。从某种意义讲,全民阅读计划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6亿多农民的阅读。 农村......
“周公型模”产生于中国黄土高原,这种环境与古希腊海洋岛屿易于发展商品交易的特点不同,它催生了“周公型模”以农立国且抑制商品交......
本文试图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以农立国论,在探索中国现代化的背景下进行重新审视,并进一步阐释它与我国传统的农本思想的渊源,以另一......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在历史文明的演进中,马匹、耕牛等作为交通和使役动物始终伴随着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史。家畜的养殖和使役推动了......
“以农立国”思想是章士钊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一项思想主张。章士钊著文立说,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竭力阐述自己的主张,构筑了......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学术界掀起了一场关于“以农立国”还是“以工立国”的争论。这次争论的发生,一方面缘于救亡图存运动的......
<正>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都视农业为“国脉民天”,以农立国,形成了许多具有我国特色的传统农业。今将这些特点概括于下; 1.有......
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以农立国”和“以工立国”的争论,是中国是否要实现工业化的争论,是进步和退步的争论。本文对这场争论发生的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出现了一次关于"何以立国"的争论,争论的核心是"以工立国"还是"以农立国"。此次争论包括了耳熟能详的一些经......
1920—1940年代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对农村建设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也分成了若干派别,如“以农立国派”、“以工立国派”、“调和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