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态助词相关论文
摘 要:汉语普通话中,位于句末的“了2”是事态助词。从本质上来看,它的语法意义是表示“事态或状态的变化”;在具体语境下,它也可以解......
趋向结构“V起O来”内部具有四种形式:“(V起)+O+来”、“V+(起O)+来”、“(V起O)+来”和“VO+起……来”,而表达的意义主要有两种......
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许多语法关系、语法意义都要通过虚词和词序来完成。在众多虚词中,助词“了”是语法研究中长期受到关......
事态助词是近代汉语中新产生的一个助词小类,主要有三个1,这里主要探讨一下其中之一的“去”.rn一、“去”的语法意义及功能rn这样......
晋南解州片方言“去”既可以作动词述语,也可以用于句末兼表趋向和事态意义:在行为动词后面,“去”的趋向功能与事态意义融为一体,......
从晚唐五代到元末明初时期,近代汉语中的事态助词“来”、“去”、“了”语法特征尤其是语用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在三个时......
摘要:本文考察了《金瓶梅》中助词“来”的使用情况,根据是否具有时体意义,把助词“来”分为事态助词和语气助词, 并分别描写其在文本......
摘 要:中原官话沛县话中的虚词“来”[l55]分布极广,使用频率极高,主要有可做介词、事态助词和语气词。对虚词“来”的各种用法进行深......
对近代禅宗语录中的"……处去来?"格式,一直存在认识分歧.本文从几部禅宗语录的用例出发,探讨了这种格式的结构形式、性质特点和语......
方言句末助词"着"有两个意义:语气义和事态义."着"在祈使句末尾和疑问句末尾表示祈使语气和疑问语气."着"在陈述句末尾是个事态助......
上高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上高话属赣方言宜浏片。上高话的体标记与其他片区的赣方言大部分相同,但也有一些体标记的配置独具特色,......
包头方言中的“来”用法丰富多样,既可以作一般动词,也可以作趋向动词,还可以作助词。作为一般动词和趋向动词,包头方言的“来”与......
“来”在近代汉语中可以用作事态助词,它能表示过去、完成以及事物状态发生了变化等多种语法意义。但作为事态助词的用法,“来”在......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清代传本苏州弹词的方言助词。苏州弹词发源于苏州,盛行于江浙沪一带,是一种散文和韵文结合,以叙事为主、代言为辅的......
赣语上高话助词"来",既可位于句末做事态助词(记为"来1"),表示过去曾经发生过、完成了某事,且有成句作用,是过去已然态标记;也可位......
文章从历史来源和共时表现两个方面分析现代汉语中“某地 +去”“V +去”“到 +某地 +去”中的“去” ,认为它是一个事态助词 ,表......
本文从"来"的初始语法化格式"V(+NP)+来"入手,详细探讨了"来"由实词演变为事态助词的过程,认为事态助词"来"在南北朝时期、最晚在......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关于事态助词“来”产生的年代还不够明确,形成的过程还比较模糊。梁银峰(2004)认为“来”产生于南北朝及隋代。......
当位于“来”之后表达时段概念的名词短语的句法位置发生变化后,方位词“来”的语义和语法 功能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于是逐渐向事......
句末助词“来”是一个具有方言特色的词,它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仍然活跃在不同的方言区中。在清徐方言中,我们通过......
助词是最能体现汉语,尤其是近代汉语语法发展变化的一种词类,而宋代是助词系统内部调整、融汇、规范的时期,这时各类助词的结构逐渐稳......
黔东苗语“yangx”是一个表示“实现”义的事态助词,表达“事态进程”而非“动态过程”,其语义可标示为[+现实][+完整];而在表时功......
在山东临沂方言中,"着"有着与普通话不同的用法,"着"可以用作事态助词,表示"……的时候"或者"……以后",用作语气词,表示假设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