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悲剧相关论文
《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学习马克思主义、以书信体对美学的一些关键问题所谈的新认识.在第十二封《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中,......
很高兴到吉林大学学习、取经,因为刚好是吉林大学文史学科60周年,包括张院长、李老师,都是我们多年的朋友,特别是吉林大学一直对我......
谈及“废墟”的文章不少,而像余秋雨的《废墟》那样思考深刻、内蕴丰富的却不多。它很有嚼头,但要真正嚼透,怕不是很容易。本文避重就......
《赵氏孤儿》与《麦克白》均为中西悲剧各自的典范,本文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分析,浅谈中西悲剧人物之差异,主要通过看定义、说形象和......
摘要随着歌剧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歌剧题材、歌剧美学特征等方向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悲剧题材歌剧各音乐审美元素的研究,已经......
屈学肇始于西汉初年,屈原悲剧性的人格光芒使历代学者们沉潜于此,剔抉爬梳,探赜索隐。屈原作为中国悲剧文化的先躯,其人格是中国文......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古典悲剧,曾被王国维赞为“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日本江户时期的《菅原传授......
评赵山林︽中国戏剧学通论︾韩俊伟胡益民近人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
作为《文艺报》理论部主任,熊元义不仅把他所负责的版面编得有声有色,而且自身也是一个活跃的文艺批评家和理论家。十几年来,他在哲学......
中国悲剧的形成是与戏曲同步的,不同时代的悲剧作品各有其特点。从宋元南戏的小人物的社会悲剧,到元代成为中国悲剧创作的典型时代......
受儒道释文化之影响,中国悲剧艺术表现出了和西方悲剧不同的形态特质,比如道德伦理的教化功能、类型化的人物设定、悲喜交构的情节......
文明新戏由于艺术渊源和演剧风格的不同,向来被分为两个系统:春柳系统和进化团系统,或称为“春柳派”和“进化团派”。“春柳派”主要......
豫剧之父樊粹庭为豫剧发展所做的贡献不啻于莎士比亚为英国戏剧所做的贡献,樊戏《义烈风》与莎剧(《奥赛罗》用不同的方式诠释不同文......
在20世纪中国美学史上,王国维、朱光潜、唐君毅等学者都对中国悲剧做过专门研究。他们在西方悲剧观念的背景下讨论中国有无悲剧,分......
综观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作品,不难发现,绝大部分是以正义战胜邪恶或皆大欢喜的大团圆作为结局。悲剧的区别在于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
<正>今天报告内容比较简单,介绍一下美国、欧洲对中国戏剧的研究情况,还有它们的不同之处以及为什么不一样。所以我会先谈欧洲汉学......
【正】 西方历来重视悲剧。悲剧创作和理论都极发达。但在我国传统的戏剧美学理论中并没有如现今广泛使用的“悲剧”概念,也不曾用......
<正> 西方人一般善于运用数字分析的逻辑思维方式分析生活中的一切,特别是古代西方人,对什么都爱问个究竟,问个为什么。正因为这样......
从“春秋”到冬夏,一个弱女子的眼泪四季长流,流了两千多年。强权的土石方治不了这样的水患。像神话中的息壤挡不住自然的洪水一样......
中国悲剧有其独特的内在意蕴——文人强烈的忧患意识,这是中国悲剧的灵魂,浸润着中国文人理智的痛苦,也是对中国文化理性的抚摸和......
生存悲剧是人类文学的共同话题。中国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弥漫着浓郁的悲剧色彩。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无数的悲剧作品竟然没有堆垒......
<正> 一中国古代的戏剧小说,往往“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亭”,而且“善人必令其终,恶人必罹其罚”。因此,......
<正>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真正的悲剧作品很少见。并不是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悲剧,也不是我们看不到悲剧或在文学作品中排斥悲剧,而......
从世界文明三态("农耕""游牧"与"海耕")以及世界历史三态("神的时代""英雄时代"与"人的时代")的宏观空间与时间视域,借助希腊悲剧......
在悲剧结构形态上,中西方存在明显差异。西方悲剧强调剧作的毁灭性结局,而中国悲剧则往往追求一种"和美圆满"的结构布局。阎连科的......
灾难片一直是电影票房的常胜军,中美灾难片却有着很大的差距。本文通过对比危机意识在中美灾难片中选材等方面的不同,探讨危机意识......
中国悲剧“大团圆”结局有“虚解”和“实解”两种艺术形态 ,它与中华民族生存环境的改善、稳定的农业生产方式、家国同构的宗法血......
中西悲剧毁灭都是正义战胜邪恶,这就是美。只不过这种美,中西悲剧的表现各自不同而已。中国悲剧表现在外在的正义力量战胜邪恶势力......
悲剧以其深沉激昂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强大的艺术震撼力和道德感召力。中西悲剧作家塑造出了风采各异的悲剧人物,不同的悲剧主人公取......
近现代以来中国学者对中国悲剧的认识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以王国维、蔡元培、胡适、鲁迅、朱光潜、钱钟书为代表;第二阶......
中国悲剧不能太深、喜剧不能太浅的观念以及中国悲剧分类上的特点与喜剧的民间性特点,使我国戏剧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更重要的是它直......
“中国悲剧”问题在近现代所经历的学术发展及其象征意义。它在美学中留下了长久的困惑 ,进入文化领域成为国民性批判的一个开端 ,......
中国悲剧的大团圆结局形式究竟是不是违背了悲剧的本质呢?如果我们只是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其本质,这势必会造成认识上的错误和研究视......
<正> 谢柏梁在《中国悲剧的美学特征》(《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6期)一文中指出: 中国爱情悲剧有这样几个特点:(1)重婚姻形式而轻情......
论关汉卿对中国悲剧艺术范式的构建周国雄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和中国古代一流的剧作家,关汉卿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不仅为人类留下了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