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学相关论文
《化度寺碑》是初唐重要的宗教石刻,也是书法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名品。原石早毁,后代翻刻作伪不断。自清代翁方纲开始对此碑进行系......
郑樵是南宋著名的史学家与文献学家,其《通志》开创《金石略》一卷,将金石材料与文献史料提升至相同高度,是为金石材料个别作略并......
欧阳修的金石学研究,不但有着朴素的唯物论与辩证法,还有着方法论的启示。具体表现在《集古录跋尾》中,如信古与疑古的辩证分析,广......
清初金石学家曹载奎于私家藏器中选取60件古器,刻于碑石,成《怀米山房吉金图》。此图谱流传至今的有三个版本:常熟市碑刻博物馆藏碑刻......
桂馥,生于乾隆元年(1736年)。终生致力于文字学研究,精通金石考据学,擅长书画诗文。桂馥尤善汉隶,有“六朝以后无隶书,桂未谷先生出,......
在宋代金石学的相关学术文献中,有不少涉及玺印的收藏、典故、鉴赏、考据等方面的论述,是宋人于金石学中无意间滋生出的印学萌芽。由......
本文通过对两宋时期文人题刻风行的探究,将杭州西湖周边摩崖题记进行梳理。以十数年来的田野寻访为基础,甄选出20则具有代表性的题刻......
黄庭坚所作《山谷题跋》是在他人或自己的书法、绘画、诗文等体裁前后所写的感想与认识,山谷的书法题跋是指专为书法内容所作的题......
王昶一生两仕云南,分别是乾隆三十三年(1768)参与第四次滇缅战争,乾隆五十二年(1787)出任云南省布政使。作为金石学家,王昶宦滇期间,除......
中国近代学术谱系和学科体制的发展,一方面源于传统文化及学术架构本身需要获得新生命而酝酿着变化,另一方面则来自西方外来文化的......
清代金坛蒋氏家族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蒋衡、蒋骥及蒋和祖孙三人在书法、绘画、金石学以及书法教育等方面成就卓著。......
袁克文(1889-1931),字抱存,一作豹岑,号寒云,袁世凯次子,河南项城洹上村人,他又是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另三位是傅侗、张伯驹、张......
清初书法,碑风兴起。鉴于晚明时期“尚奇”的审美倾向,清初书法开辟出一条“因奇尚拙”的金石书画道路。石涛便是清初践行以“金石......
拓片作为金石学的核心研究对象,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拓片兼具学术与审美、文物与商品、技艺与雅玩的多重属性,串联起了制作......
朱琪著《蓬莱松风:黄易与乾嘉金石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20年5月出版。本书是作者十年间黄易相关研究的一次总结,也是首部黄易......
[编者按] 自清乾隆嘉庆二朝起,青铜器及碑版石刻的相继出土,引起当时文人的极大兴趣,并因此形成了发轫于清中期,崛起于晚清,对民国乃......
号棠村、圆振居士,1972年生,祖籍河北正定,齋号看云山房,秋碧堂。幼承庭训,初学颜柳,继而学王羲之、苏轼、黄山谷,以行楷书见长,嗜金石书画......
二、胡适与马衡 马衡是位传奇式的学人。他生于1881年,1899年科场得意,与马鉴双双考取秀才。但他俩放弃了同年秋天在杭州举行的乡......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
【摘要】清代金石学的兴起、新材料的出现及其学术思潮为书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沈曾植将“对立”“变化”“经典并非绝对化”的哲学......
薛龙春(以下简称 “薛”):一转眼,三联书店版《傅山的世界》出版已近十年了。记得当时有人说,傅山有什么好研究的?他不过是二流甚至三流......
金石学发展到清代最为鼎盛,形成了目录、考证、纂辑三种学术传统。王昶《金石萃编》作为纂辑体的集大成著作,为后世金石书的编纂提供......
摘 要: 中国文学“乘风破浪”飞速发展,清代王阳明心学的产生,使我国文学发展处于顶峰,而文化发展只有不断吸收古人的哲学思想,才能保持......
【摘要】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建立既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又有传统史学的烙印,马衡和李济两位先生对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突......
三、同气相求 赵之谦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具有全面修养且有开创之功的书画家、篆刻家,同时还是一位学者,一生致力著述,于经学、史学、......
汉画像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是中国艺术史的一座不朽丰碑,古往今来的许多学者都在不断进行搜集和研究.汉画像的发现和研究大体上经历......
摘 要:汉画像砖、画像石是一个历史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民间艺术的综合写照。这一艺术样式的出现绝非偶然,既不是某一区域或某......
翁方纲和黄易为金石至交,过从甚密,缘于二人相同的兴趣爱好.山东博物馆藏翁方纲致黄易札,共四通,反映了两人在金石方面的交往,为王......
“画外求画”是对篆刻艺术领域中“印外求印”这一定义模式的借用。“印从书出”、“印外求印”的篆刻艺术观念最早从清朝中期的邓......
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
摘 要:故宫博物院藏有光绪三年(1877)吴大澂致潘祖荫七十通未刊信札。这些信札,对了解光绪初年京城官员的金石收藏与鉴赏活动,对补充丰......
传世隋代文献的短缺,使得隋代碑志的史料价值与学术意义大大提升.清代金石学家进行的隋代碑刻研究活动为当代隋志研究者积累了颇为......
本文以黄易相关文献文物为基础资料,以黄易与友朋间往来信札为线索关联,旨在阐释清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秋,黄易于嘉祥紫云山重......
有清一代,学淹古今,博通经史的大学者可谓不绝于史.余之同乡,金石学家、史学家、校勘学家、阶州邢澍,适逢乾嘉之世,以其精深广博的......
孙星衍是清代乾嘉时期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他师学多家,以兼通见长,治学范围之广和治学方法之灵活务实在乾嘉时期堪称翘......
明明代自嘉靖以后,出现了一股文化复古思潮.在此影响下,文学、艺术、诗歌乃至器用审美等诸方面均出现了复古的倾向.对于书法而言,......
<正>2012年底,汉乐图像研究的新作《礼复乐兴:两汉钟鼓之乐与礼乐文化图考》(以下简称《钟鼓》)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隆重推......
吴大徵(1835-1902)是晚清著名的金石学家。因而研究吴大徵这一个案,不仅可以解释晚清金石学的研究风尚,也可以传达传统金石学向现代......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金石学最为兴盛的时代,出现了一大批研究金石文字的专家,刊刻了许多著录和研究金石文字的专著。在这众多有大成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