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相关论文
在中国传统乐律学中,"七音"和"七律"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国语》贾逵、韦昭注,即以"七音"解释"七律"。杜预为《左传·昭公......
本文根据杜甫和杜牧历史诗歌的不同侧重,论述两者“史笔”的不同,追溯艺术创作和作品精神的渊源在两位先生的祖父和先祖,论述先祖......
《左传译文》(中华书局一九八一年版)将“虽鞭之长,不及马腹”译为:“鞭子虽然长,达不到马肚子。”这很可讨论。 “虽鞭之长,不及马......
杜预是西晋名臣,也是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一位重要历史人物。本文从其家世和家族的文化特色入手,通过对其政治经历、军事功绩、文化成......
声训作为传统训诂学中的一种训诂方法之一,也是历来的训诂学家们所常用的一种训诂方法。它是指用音近义通的词来作训。杜预在《春秋......
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注例》中倡言“释《春秋》必以周礼明之”,使其《左传》学回到了汉代《左传》学的起点,对内找到了贾......
摘 要: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自问世以来,历代都不乏对它的研究。近十年来,对其研究更是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中国大陆、台湾和日本的......
水碓,又称机碓、水捣碓、翻车碓,是脚踏碓机械化之结果。水碓工作运用了水力、杠杆和凸轮原理。东汉孔融认为,水碓之巧,胜于圣人斫......
公元255年,经历了十几年未任用的尴尬,杜预迎来了自己的仕途第一份官职。而这份官职的背后,杜预走过的心路历程发生了系列的改变,......
什么是凡例?凡例,是说明著作内容和编纂体例的文字,语出杜预《春秋左传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
西晋著名的学者杜预所撰的为中国经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其著作贯彻以传释经的宗旨,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价值和情感取向,同时还吸收了......
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和孔颖达的《春秋正义》是两部非常重要的《左传》注释本。《左传》所初步构建的书法义例经由他们的层......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之以杜注为本,不取贾服者,究其根本,乃贾服杂取《公》《毂》说经,正杜氏所谓“不守丘明之传”,“於丘明之传,有所......
以杜预的一篇奏疏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对于地域开发进行的有益探索。在上疏中,杜预详细论述了当时淮北平原所处的......
<正> 鲜虞、中山的历史并存问题,已由何志刚在《中山国史杂考》一文中述及。而鲜虞国号的来历,何氏又在......
杜预的《春秋》义例学思想,相对于汉代《春秋》义例学发生了重要变化,它增强了《春秋》义例学的学术色彩,弱化了汉代《春秋》义例......
《春秋》书名语源,有从春夏秋冬中节取春秋二字的“错举说”,有保持传统仍称一年为春秋的“传统说”。考三代历法,夏有冬夏而无春秋,商......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于《左传》学多有发明,但其问世后所面临的批评也从未停止。宋儒刘敞治经专尚探究义理,因此针对杜预主“《春秋......
对于《左传》“例”的研究构成了杜预左传学中的重要内容。杜预在《春秋左传集解》和《春秋释例》中提出了“三体五例”及“五十凡......
双音词在汉语词汇中占优势是个渐变和积累的过程。注疏作为一种接近口语的语言材料,比文学典籍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更能反映当时语言......
杜预第一次建立了《左传》的经解系统。清儒集众矢于杜预对《左传》义理的阐发,并逐渐升级为对杜预的人身攻击。清儒用后世之价值判......
禹的一生,与涂山颇有缘——据传,他曾娶于涂山,又曾大会诸侯于涂山.文献于“涂山之会”外,又有“会稽之会”一说.事实上,二者是一......
杜预不仅在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具有丰富的儒家文艺思想。这些思想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一方面促进西晋简约清新的赋风的出现,另一方......
本文主要对杜甫接受其两位家族先辈杜预、杜审言影响的唐代的现实背景做了一些考论。认为,一,唐代贞观时开始,杜预被配享孔子庙堂,......
杜预、王济、孙绰、许询四人均是晋代的玄言诗人,钟嵘的《诗品》下品将四人合列一条:“永嘉以来,清虚在俗。王武子辈诗,贵道家之言......
综考《集解》,证之《释例》,杜预在学术理路上,原始要终、沿波讨源,论述了《春秋》由史而经的历史形成、《左传》本原《春秋》的经......
杜预著《春秋经传集解》首次提出孔子“遵周公之遗制”作《春秋》,《左传》五十“凡”就是“周公所制”的“旧典礼经”。其实,杜预“......
论述了3世纪时中国重要学者杜预(222-284)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工作.全文分为生平事迹和军事谋略、对农业经济的见解、对历法的研究、......
中国历史,常有乱世。“几微之间,祸患已成。”孔子所作《春秋》,旨在探讨祸乱之源,因而为后世所重视。汉晋经学,虽然有“五经”,但......
吐鲁番出土的《左传》昭公七年服虔注残片是迄今所知唯一的服虔注旧本。通过对残卷的考释以及与《左传》杜预注的比较研究,可知服注......
杜预是西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法学家、军事家和发明家。他生于名门望族,有着深厚的律学家传,杜预参与编修《晋律》,为《晋律》做......
《左传·隐公元年》"讥失教也"句为解经语,国内传世诸本均无异,而此句日本金泽文库卷子本并无"讥"字,结合版本、《左传》"讥"......
杜预藉《左传》总结的"三体五例"说包括"发凡正例"、"新意变例"、"归趣非例"三体和"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
学界对于《左传》文公十二年的"坐甲"、宣公十二年的"重获"、成公十五年的"敌利"、襄公八年的"无成"、襄公九年的"日知"、襄公二十......
《左传》中共见"无宁"用例4处,杜预皆注"无宁,宁也。"学者多从服虔、杜预、孔颖达、杨伯峻等之说,以"无"为语助词,无义,训"无宁"为......
孔子所修《春秋》是作者借以“道义”的政治学著作 ,而非历史学著作 ,汉魏以前史无异辞。在今文经学衰微的背景下 ,晋初杜预率先提......
“三体五例”问题是《左传》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它牵涉到对《左传》中解经文字怎样理解。当代青年读《左传》往往被其迷惑。......
钱钟书先生《管锥编》考释杜预"《春秋左氏传》序"所述"五情"(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惩恶而劝善)之说。其再释"尽......
《春秋经传集解》为晋代训诂大师杜预所著,他博采众家学说,使其成为唐以后《左传》官方权注本。本文以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中的义......
在《春秋》书法中,“以例解经”是一种重要解经方式,这种方式最早来源于公羊学。西汉末年,古文经学家刘歆为了证明《左传》是解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