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篇相关论文
同学们一定喜欢读成语故事吧?许多我们熟悉的成语都来源于寓言故事。“井底之蛙”、“东施效颦(pín)”、“邯(hán)郸(dān)学步”、“朝......
文章对《庄子·内篇》联绵词的单音节化现象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先秦联绵词分裂出一批意义相同、语音相近的单音节词形式,它们具......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今年4月1日,教育部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
晏子与《晏子春秋》 提到晏子,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晏子使楚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故事中的晏子集勇敢、智慧、气节于一身,为后世所敬仰......
朱熹并不仅仅是一个注重于著书立说表明自己观点的人,他也是一个自己观点的积极传播者与推行者,在女性观的问题上也如是。朱熹的女......
每次考试,你的作文是否总在二类文、三类文之间徘徊?你是否经历过,写完作文自我感觉良好,结果分数却不理想的尴尬时刻?甚至看着自......
在樊瑀先生方寸之间展现的电影天地中,文革后的新时期电影应占较大区域的版图,不论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来评判,都要繁荣于昨天,这也是......
1931年6月21日,由中外合作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雨过天青》在上海新光大戏院试映。同年7月1日正式公映。这是为配合中国首部有声......
<正>二○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第七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由美国书法教育学会和首都师范大学......
《庄子》一书,注者众多,总其成者有陈鼓应先生之《今注今译》;虽称精审,微瑕存焉.本文指出其《内篇》注译之可商者十余条,并归纳其......
《庄子·内篇》记载、塑造各类“物”和“人”的形象,这些形象内涵丰富,意有所指,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本文试从动物形象群、植物......
5月16日下午,外交部领事司在京举行了《中国领事认证指南(国内篇)》首发式。外交部有关司局领导、各地方外办领导,在京其他部委及办......
“於”(下文一律写作“于”)字比较句是古汉语常用的比较句式,马建忠(1898)认为其功能是表示差比[1]。此后,吕叔湘(1942)[2]、太田......
由于古书年代久远且又经过众手多次抄刻,错误难免,必须认真加以校勘订正。同时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对古书做出实事求是......
更敦群培对翻译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精湛论述,这些译论对藏族翻译界,乃至我国翻译界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的翻译思想主要表现在......
1.而礼不使也《内篇一·二》:“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案:此处脱“其”字。《晏子春秋集释》(以下简称......
《庄子·内篇》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正是对赵兴明半生追求科研事业的最大写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他现在是同济大学教......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9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讽刺(56.2%)、辱骂(51.4%)和嘲笑(50.2%)被受访者认为是最常见的三种校......
作者简介:欧阳杨帆(1990-),女,汉,湖南邵阳,硕士,湖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
上之所为,民之归也。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上无骄行,下无谄德。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上者,民之表也。表......
關於《莊子》内篇,隋唐之際的陸德明在《經典釋文·序録》中説'内篇衆家並同'1。那麽,《莊子》内七篇——《逍遥遊》......
【引用】 “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正> 活动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庄子,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是一位大宗师。《庄子》三十三篇,原本是哲学著作,却被历代文学家......
《庄子》内七篇是一个思想整体,旨在阐述救世思想。对现实灾难以及人为物役、心为物役的现象,庄子有深刻的体悟。他提出的独特的救......
摘要:《庄子》成书问题一直是学界的重要问题,其中内篇的成书问题尤为学界所关注与探讨。但由于历史文献的不足,此问题很难从正面......
【正】《叔苴子》是明代庄元臣的著作,它从多方面发挥了道家思想,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过去很少为人所注意。作者庄元臣,字忠甫,江......
《庄子》作为我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其英译本多达二十几种,其中理雅各的译本一直以来都是公认的权威译本,且该译本呈现出明显的“......
《庄子》文章脉络断续隐约但讲究结构艺术,《齐物论》《养生主》是内篇中.最长和最短的二篇,《齐物论》结构宏复,层次井然,局部问题的论......
【正】 关于庄子哲学,近年来又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其中一些问题在不断深入着,但有一些问题,则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之所以出现这些......
《庄子》内篇和外杂篇总体上首尾相接,一贯之道,始终不变。内篇提出了最基本的原则,外杂篇则对这些原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是对内篇的发......
庄子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建构了“道止于一”的理想人生境界,通过顺物自然、无我丧我安顺天意,通过指引人们对“道”的追求,达到精......
唐钺先生和刘笑敢先生认为在《庄子》内篇中出现的一些单字概念,在《庄子》外杂篇中组合成为了词,如性、命合成为"性命",总共举出了"......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说明了地理环境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茶叶这种神奇的东方树......
《庄子》与“庄学”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庄学”在某些地方甚至走向了《庄子》的反面,但是,《庄子》与包括外杂篇在内的“庄学”......
大约自成玄英以后,学界多认为《庄子》内七篇之间"相因之次第"。然笔者认为,七篇之间的逻辑关联是以《人间世》为中轴线,向两边展......
笔者曾经指出唐钺、刘笑敢先生所用以论证《庄子》内篇比外杂篇早出的方法,存在问题。刘笑敢先生对于笔者的质疑作了解答,笔者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