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札(五则)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操的兵法著作


  曹操有一本军事著作,称为 《孟德新书》,读过 《三国演义》 的人都知道。据 《三国演义》 说,西蜀刘璋派别驾张松到许昌,张松言语不逊,曹操不予礼遇,张松只好投向刘备,献出西蜀地图,又陈入蜀之策,在这段故事中,插入张松为难杨修一节。杨修取出曹操所著 《孟德新书》,說是仿 《孙子十三篇》 而作。张松看了一遍,立即朗诵出来,并无一字差错。又故意说此书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操盗窃而得。于是,曹操把 《孟德新书》 扯碎烧了,自此不传于世。
  这段描述自然又是有真有假。《三国志》 引 《益部耆旧杂记》 说:“(杨) 修以公(曹操) 所撰兵书示松,松宴饮之间,一看便暗诵。修以此益异之。”并没有曹操烧掉兵书的事。
  曹操确实有过军事著作,王沈 《魏书》 云:“太祖自统御海内,芟夷群丑,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这里出现了“新书”二字,“新书”者,别于古代兵书也。
  但是这部十万余言的“新书”又确实不曾流传下来,难怪 《三国演义》 有烧了的说法。曹操注解过好几种兵书。妣振宗 《三国艺文志》 列举有《太公阴谋解》 三卷、《司马法注》 (不知卷数)、《孙子略解》 三卷、《续孙子兵法》 二卷、《兵书摘要》十卷、《兵书要论》 七卷、《兵书略要》 九卷、《魏武帝兵书》 十三卷。后一种也就是 《魏书》 所说的 《新书》,出于自己著作,其他都是注解或抄撮古代兵书的。
  《新书》 固已不传,其他注解古代兵书的著作,现在也仅存 《孙子注》 一种,也就是上面说到的 《孙子略解》。清人孙星衍校刊的 《孙子十家注》 收录曹操的注文,这是曹操军事著作中惟一幸存的了。
  未看过曹操注 《孙子》 的人,也许以为其中有不少精彩的发明,其实相反,非常简略。例如 《孙子》 说“强而避之”,曹操注云:“避其所长也。”“怒而挠之”注云:“待其衰懈也。”“卑而骄之,佚而劳之”注云:“以利劳之。”“亲而离之”注云:“以间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注云:“击其懈怠,出其空虚。”这样的注解,可以说是注也如此,不注也如此,读了只有使人失望。

关兴、张苞是“好心人的产物”


  《三国演义》 写到关羽、张飞遇害以后,就用强烈的笔墨浓厚的兴趣来描写两员小将,一个是关羽的儿子关兴,一个是张飞的儿子张苞,在刘备征吴一役中,两小将冲锋陷阵,屡立战功,而又互相呼应,彼此救援,仿佛又是一对兄弟,写得颇为出色。读者真会以为这是实有其人,也确有其事了。
  关兴、张苞是实有其人,但却不是实有其事。
  关兴是关羽的儿子,但他不是一员武将。《三国志》 对他的记载很简略,不过是“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这几句。“令问”是好名声的意思,可知他早就有点名气;侍中是皇帝的近臣,主持朝廷礼节,保护皇帝安全,以及答复皇帝咨询等;中监军则是在京城监督军事的。这两种职务固然重要,但却用不着亲自带兵打仗。关兴二十上下就担任这两种官职,说明他是年少有为的人物,但死得太早,说不上有大的建树。
  张苞的记载更简单了,仅仅得“长子苞,早夭”五个字 (《三国志·张飞传》)。张飞的继承人是次子张绍,可知张苞死于他父亲遇害之前。他也没有当过什么官职;倒是他的儿子张遵官至尚书,后来在绵竹同邓艾作战时牺牲,不愧为名将的后代。
  古代说书人对于史书上这样简单的记载,显然是不满意的。于是他们大胆驰骋想象,再塑造两个小英雄来。正如 《说唐》 故事,既出现了罗成、秦琼、尉迟恭,就继之出现罗通,秦怀玉、尉迟宝林一样,《杨家将》 不是既有杨令公、杨令婆,一郎至七郎,这还不够,还有什么杨八姐、杨九妹,更有穆桂英、杨文广,乃至十二寡妇等等吗?《后水浒传》 也出现了一批梁山英雄的后代,在反抗金人中出了大力哩。这是说书人的心愿,也是听众们的心愿。他们总希望英雄人物也有个英雄的儿子,能够继承父业,发扬英雄传统,而不是窝囊废,更不是变成“衙内”。
  而且在刘备征吴这场大战里,少了这两员小将也实在显得寂寞。当时刘备手下实在没有什么名将,史书上只记载了吴班、陈式、冯习、张南、黄权五人;后来黄权投向曹魏,冯习、张南战死,吴班、陈式一生又未见赫赫战功。说书人对他们都不感兴趣,索性由自己来创造两个小英雄,于是场面热闹,听众也满意了。

《三国演义》 的严重败笔—— 刘后主可曾怀疑孔明


  《三国演义》 有一段颇为读者不满的情节,那就是在第一百回里,杜撰了一段刘后主听信谗言,说诸葛孔明“有怨上之意,早晚欲称为帝”,又说“孔明自恃大功,早晚必将篡国”。于是“后主惊曰:似此如之奈何?宦官曰:可诏还成都,削其兵权,免生叛逆。后主下诏,宣孔明班师回朝”。于是孔明“仰天叹曰:主上年幼,必有佞臣在侧,我如不回,是欺主矣。若奉命而退,日后再难得此机会也”。于是班师回朝。
  这段叙述,在历史上是没有的。事实上,那年是建兴八年,即魏曹睿太和四年 (公元230年)。这一年魏国要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主动派了大军,由曹真率领,司马懿为副,分数路向西蜀进攻。曹真一队,由子午道 (长安之南通向汉中的小路) 南入;司马懿则从汉水上游进兵,企图与曹真会兵于南郑。还另遣军队由斜谷 (五丈原之南)深入,又以另一支军马,由武威 (南安郡西北) 南下作呼应之势。魏国此次决心很大,以为数路并进,一定收到战果。当时诸葛孔明闻讯,命李严率二万人守汉中,自己另带一支人马开到城固 (今陕西省城固县)、赤坂 (今陕西省洋县东) 一线,准备迎敌。是时正当秋季,汉中一带下了连绵大雨,一连三十日不曾停止,山路绝断,运输不继,于是魏军数路皆退。
  魏军撤退时,蜀兵并未前去追赶。这也是一种常识:大雨已一个月之久,加上山谷险阻,道路断绝,人马难行,即使追赶也没有什么收获的。而《三国演义》 为了热闹,却写孔明数路出兵攻击,大败曹真,又写了一封书信,把曹真活活气死。这便夸张得过了分了。此时又不好收场,便只有杜撰一个情节,说司马懿用计,使人离间刘后主和孔明的关系,而后主也居然相信了。   这是为了凑足“六出祁山”之数。事实上,孔明只有五出祁山。建兴八年这场仗,是魏军主动进攻,双方主力并没有交锋。倒是魏延另领一支兵马,西出雍州,大破郭淮于阳溪。这和出祁山是无关的。
  《三国演义》 作者为了弄出一个孔明成胜而又退兵的理由,就说刘后主中了谗言,硬把孔明宣诏回来。却不知道这就把历史上孔明和后主的关系破坏了。须知后主在孔明当政之时,对他是绝对信任的,一些宦官的讒言,怎能动摇后主的信心?何况孔明奉了托孤之命,是个事实上的监督人,后主也不可能随随便便把孔明调遣回来。这同对姜维完全是两回事。所以 《三国演义》 这一回书,不特诬了刘后主,连孔明的形象也受到贬损。说它是罗贯中的败笔,实不为过。

勇将马超的虚虚实实


  马超是 《三国演义》 所着力描述的勇将之一。
  他的出场是在第十回。写马腾,韩遂率领西凉兵征讨李傕,郭汜等四寇,“只见一位少年将军,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手执长枪,坐骑骏马,从阵中飞出。”马超一出场,就刺死王方,生擒李蒙,英风四射。那时才是十七岁。小说虽然只有寥寥一段,马超的英雄形象便已深入读者的心中了。
  再到第五十八回,写曹操杀害马腾,马超起兵雪恨。二十万大军第一阵大败钟繇 (钟繇是个文官,又是著名的书法家,小说说他能出马与马岱交锋,也是随手牵合),第二阵就攻入了长安,急得曹操放弃南征之议,亲自到潼关抵敌。这一回潼关大败,杀得曹阿瞒割须弃袍,险些丧命。接着在渭水交锋,曹操又被西凉兵迫入船中,一阵乱箭,幸赖许楮死战得脱。这两仗,马超更似生龙活虎,勇不可挡。
  第五十九回更写出一场热闹的戏来。许楮号称虎痴,是曹操手下一员大将,“目射神光,威风抖擞”。小说有意安排了马超与他的一场恶战。先是斗了一百余合,胜负不分。许楮性起,索性赤体提刀,与马超决战。又斗到三十多个回合,“楮奋威便砍马超,超闪过,一枪望楮心窝刺来。楮弃刀将枪挟住,两个在马上夺枪。许楮力大,一声响,拗断枪杆,各拿半截在马上乱打。”小说写到这里,真是笔酣墨饱,使人看了也眉飞色舞。当时历史上虽然未必有此事,小说却必须有此描写,方能充分显出五虎将的神威。至此,马超的动人形象,已在读者心中牢牢地树立了。
  但是小说作者认为这还不够,还要再掀起一个高潮。这就是在第六十五回的 《马超大战葭萌关》。
  本来,马超在潼关失败,逃回西凉,杀凉州刺史韦康,又被杨阜等人设计杀败,进退狼狈,只好投奔张鲁。在张鲁幕下,又被杨白等人猜忌陷害,就秘密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其中并无与张飞厮杀的事。小说作者为了再替马超重重勾勒一笔,于是又撰出了同张飞大战这一幕。张飞的性格,自然和许楮有相似之处,也是越杀越性起的。两人开头也是“约战百余合,不分胜负”,张飞“不用头盔,只裹包巾上马”,又斗百余合,“两个精神倍加”,同许楮之斗略有类似。但是小说作者下去就变了写法,张飞要点起火把,安排夜战;马超也大叫:“张飞!你敢夜战么?”阵上二马相交,“点起千百火把,照耀如同白日”,再战到二十余合,马超是暗掣铜锤在手,回身便打。张飞闪过,却拈弓搭箭,回射马超,马超也闪过。于是二将各自回阵。
  这一战是既显了马超,又显了张飞,同是不分胜负,却又和战许楮的写法不同。这是小说家的“移步换形”,手法颇为高妙。小说家之所以必须写马超两场大战,是因为马超入蜀以后,便很少有着手之处了。我们不妨从史实方面去看以后的马超。
  马超在汉中穷途末路,进退两难,只好归降刘备。刘备拨出部分兵力,让马超率领开到成都城下,吓得刘璋失魂落魄,只好开门投降。马超因功封为平西将军。这些都是史实,《演义》 照抄不误。可是马超以后却是非常寂寞的,终于郁郁而死。《三国演义》 这就不提了。
  以马超之勇,名气之大,归刘备以后,本应独当一面,在军事上有所作为。而其实不然。刘备得了西川,守荆州的仍是关羽,守汉中的是魏延,守巴西的是张飞,而马超虽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其实长期住在成都。刘备称帝以后,他升迁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但这只是空衔,兵权是没有的。
  封建时代,等级,内外的区别非常严格,马超不属于刘备的嫡系,所以他在西蜀,一言一行都小心谨慎。不料有一回有人居然劝他造反,这就更把他吓坏了。
  原来有个治中从事彭漾,原是刘璋时一个书佐,后来因受刘备信用,成为机要秘书,于是马上得意起来,把别人都不放在眼内。诸葛亮因劝刘备外调彭漾为江阳太守,彭漾心怀不满,临行时往见马超。马超顺口说:“以你的才干,大家都说应同孔明、孝直 (法正字) 诸人并驾齐驱,为什么被调到外郡呢?”彭漾愤然道:“老家伙越来越荒谬了,有什么可说。”跟着又神秘地对马超说:“你能到外面起事,我在内里策应,天下是不难定的。”马超听了,大惊失色,默然不答,后来还把彭的话向上报告,于是彭漾因罪诛死。
  马超“忧谗畏讥”,更怕彭漾是有意试探,自然要向上报告,这不能说马超干的不对。
  然而也可知他处境的艰难。他给曹操杀了满门二百余口,大仇未报,寄人篱下,无从施展,心情的凄苦可知。刘备称帝第二年,他就病死了,不过才四十七岁。他的一生是可悲的。
  《三国演义》 对于彭漾这段史实,有意作了曲写。第七十九回说,彭漾和孟达是好友,探知刘备暗中要处置孟达,便派心腹人持书暗报孟达知道。不料此人半路被马超巡军捉获,马超知道此事,就故意用计,让彭漾说出反叛的话,然后去报告刘备。这样,就被马超“忧谗畏讥”的真相掩饰过去了。这也是小说家为了维护刘备的苦心。

于吉—— 一个大有来历的道士


  《三国演义》 中 《小霸王怒斩于吉》 这一回,读者只觉得这于吉无非是个兴妖作怪的道士,对他没有什么好印象。
  其实这个人是大有来头的,他同黄巾军领袖张角还有些师弟渊源呢。
  原来在汉顺帝时 (公元126—144年),这个于吉已在民间传道。他传的道,同张角一样也叫太平道。《三国志》 说:顺帝时,有个道士叫宫崇的,上了本书给皇帝,名叫 《太平清领书》。据说是他师父于吉在曲阳 (东汉曲阳在今江苏省沭阳县东。西汉曲阳在今淮南市东) 泉水上得到的神书,共百余卷。又 《后汉书·楷传》 说:这本书是“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觋杂语。”也就是用阴阳五行学说来占卜祸福,预测时运的迷信玩意。当时朝廷的官员看了这书,认为“妖妄不经”,把它没收了。不过此书也假借了一些天灾、星变的事,来劝告统治者“修德行善”,所以并没有治襄楷的罪。《襄楷传》 又说:“后张角颇有其书焉。”
  可见后来黄巾起义,也同于吉有些关系。张角自称“太平道”,它的宗旨就出自 《太平清领书》,这是可以肯定的。
  但是于吉和张角毕竟没有同走一条路。于吉不搞武装暴动,只是在江南一带传道。史书上说于吉在吴会 (今江苏苏州市)“设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有一次,孙策大会宾客于郡城门楼上,于吉却穿起华丽衣服,携一漆画的木箱子,从楼下走过。诸将宾客中竟有三分之二的人下楼去迎拜他。这就触怒了孙策,把他关了起来。信奉他的人都使妇女入见孙策的母亲求情,孙母也替于吉说好话。不料更激怒了孙策,终于把他杀了。
  于吉在顺帝时已经传道,至建安五年 (公元200年) 被杀,死时大约已九十多岁。杀于吉这事在当时是很不得人心的。所以孙策死后,就产生了于吉索命的神话,还说于吉的尸体半夜就不见了云云。
  看来于吉是个从事传教的教长,他的宗教固然曾影响了张角,对东汉末年那次农民大起义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他本人却没有参与进去。近人有说于吉是个游方道士或江湖医生之流,或说于吉是中途失败的农民领袖,恐怕未必很恰当。
  他的 《太平清领书》 又叫 《太平经》,原有一百七十卷,现只残存五十七卷,收在明代的 《道藏》 里,是中国哲学史很有价值的资料。
其他文献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在记录时代,照理说,该涌现出无数有价值的个性化史料。然而,现状却很让人失望,大部分文字满足于围观,与保存史料无涉。而琐碎的二手三手资料,我看,倒不如不记录的好,免得浪费笔墨。社会太大,时代变化又太快,记录和书写起来实在不轻松。近读几部民国自传,隐约发现民国时期曾兴起一阵“自传热”,这使我重新收拾不少信心,明白记录社会和时代似并不那么难。从民国“自传热”来看,最有价值的自媒体产品,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师们的共痛任务,合作学习也成为课堂学习的一种方法和常态。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达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的目的,文章从分组的科学安排、规则的具体制定、时机的认真选择这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2-28 文章编号:1674-1
天下善饮之人可分为五种境界。最无趣者,每有山珍海味,便欢呼着将酒拿来助兴。最糊涂者,无论佐餐菜肴是甚,均要来上三两二两。最清醒者,并无任何佐餐之物,与朋友对谈并对饮。最快活似神仙者,与镜面相对时大夸镜中人并且与之同饮。  最后一种人,一杯饮尽,略一闭目便小梦一场,醒后又饮,再梦再饮,如此不管天高地厚,其意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明白,什么都不明白,什么都得到了,什么都没有得到,酒即是自己,自己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是古典音乐在中国强势进入人们视线的一年。这一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连串世界级指挥家、演奏家和交响乐团访华,掀起阵阵热浪。从小泽征尔到艾萨克·斯特恩再到卡拉扬,通向古典音乐神秘百花园的大门就此向中国人完全敞开。小泽的“真情旋风”  1979年3月,小泽征尔率波士顿交响乐团前来中国演出,在音乐界掀起了一股热潮。那次演出的规模和影响范围远超以往,在北京的首都体育馆和红塔礼堂
摘 要: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教师应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实践活动。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专题并没有很好地开展。文章作者将结合自己的案例阐述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现状;实践过程  一、剖析现状,状态百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受教
中国史学,非常看重地理,过去叫史地之学。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魏源 《海国图志》,都可反映这个传统。地理在中国是经世之学。  毛泽东是当代革命家,也是著名军事家。兵家都很重视地理。他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地理。革命五色谱  中国所谓“革命”,本来是改朝换代的另一种说法,历时几千年。  西人所谓“革命”是近四五百年的事,含义大不一样。冲击王权,冲击教权,目的是解放资产
1981年4月,宋庆龄不幸被确诊为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这时传来消息,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决定授予她荣誉法学博士学位。考虑到她的健康状况,有关部门建议,请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王炳南代表她接受学位证书。出于对远道而来的贵客们的尊重,宋庆龄拒绝这个好意,坚持去人民大会堂出席这一庄严仪式。  5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乐队高奏中加国歌,身着大礼服的维多利亚大学校长霍华德·佩奇博士將学位证书交到宋庆龄手里。佩
摘 要: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减负增效的好途径,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为了完成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文章作者对本单元的课后作业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究,从明确目标、整理资料、定活动方案、实地采访和成果分享等方面精心设计了有效的科学的课后作业。本次课后作业,学生以记者身份与各行各业的人平等交流,不仅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储备,了解了社会现状,也学会了分享、尊重与合作,更对社会
在宋庆龄北京故居的院子里,有两棵树龄两百多年的西府海棠。每到海棠花盛开的春天,宋庆龄经常邀请友人赏花并制作海棠花酱送给友人品尝。美国援华医生马海德夫妇就曾经在这两棵海棠树下和宋庆龄一起赏花饮宴。  在故居主体建筑二层卧室与书房之间,有一间小小的厨房,老式冰箱,台式电炉,一条棉布围裙,各種锅、铲、盘、碗一应俱全。宋庆龄喜欢在家里招待客人,有时还会下厨做上几样小菜。她的老朋友、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
摘 要:一堂好课离不开反复推敲,不断斟酌。课程设计的每个环节(如课题引入、探索新知、巩固训练、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等),都应更加合理、更加贴近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关键词:问题串;类比;课程引入;探索新知;课堂小结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4-0077-02  一、让精彩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