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验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angd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中国外语课堂教学理论。为了检验其对于外语课堂人文教育的影响,本文展示了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实验设计,通过开放式问卷、半结构式访谈和反思日志收集并分析了学生、同行和笔者对这一教学理论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表明:“产出导向法”对外语课堂人文教育有显著效果,具有可行性,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也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教学实践;人文教育
  【作者简介】华莹,上海电机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全人教育”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那么如何使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切实渗透入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仅浮于形式?长期以来,我国的人文素质教育以讲授人文知识的方式进行,存在重输入、轻输出的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究竟将多少人文知识与思想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将人文精神注入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成为考量的盲点。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是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中国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产出导向法”秉承“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教学理念,与提倡教学活动服务于有效学习、学以致用理念直接关联,同时顾及学生的智性和道德情感,促进高等教育人文性目标的达成(文秋芳,2015)。“产出导向法”密切关注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产出过程和产出结果,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引导和管理,助其高效产出。
  如何将“产出导向法”投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学生和教师会有什么样的反馈和评价?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什么作用?基于这些问题,笔者尝试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通过一个单元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分析学生和同行的反馈及自身的反思。
  二、 教学实验设计
  笔者设计了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方案,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后投入教学,进行了为期3周的教学实验,每周2课时。教学对象为全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新生,班级人数为40人。笔者对教学过程全程录像,并邀请同行进行课堂观察。教学实验后,通过开放式问卷、半结构式访谈和反思日志收集学生、同行和笔者对这一教学理论的反馈和评价。
  1.教学主题。笔者选择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Unit 3“互联网”这一主题,因为当今社会是“互联网 ”时代,互联网和各专业背景都结合得很紧密;此外,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用户具有各种文化背景,其影响利于引发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跨文化研究,能有效达成《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在基本语言技能和高阶语言能力两方面。基本语言技能目标包括:1)掌握完成任务所需的词汇、短语、专门术语、句式; 2) “do”的用法;3) 运用暗喻(metaphor)等修辞手段;4)学会写因果关系(cause and effect)的语篇。高阶语言能力目标包括:1)学术语言能力:使用英语获取、处理和转换互联网知识;2)思辨能力:阐述、分析、评价、推理、反思互联网现象与影响;3)跨文化能力:理解不同文化下学生对互联网文化的不同认识,培养学生体验和观察世界的不同方式,并进一步分析导致差异的原因。
  3.教学流程。
  (1)驱动环节(1课时)。在这一环节,“教师呈现交际场景、挑战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说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其目的是激发学生产出的欲望,驱动学习。”(张文娟,2015)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向学生展示近期因网络而引发的真实热点案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魏泽西事件(Wei Zexi was diagnosed with synovial sarcoma, a rare form of cancer, in 2014. His family then learned about an experimental immunotherapy treatment at a Beijing hospital via Baidu engine search. The treatment, which uses cells generated by the patient’s own immune system to counter the illness, cost the Wei family lots of money. But the treatment was unsuccessful and Wei died on April 12. After Wei’s death, the public first put the blame on Baidu, criticizing its auction-based ranking system as misleading for users. ) ,并以問题开始驱动:“How do you view the practices of Internet enterprises? Whose fault is it?” 围绕这个问题,学生根据现有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角度各抒己见,头脑风暴。20分钟的小组内部交流后,由每组选派一位代表汇总陈述本组的主要观点。最后由教师作点评。教师呈现真实的且有交际价值的场景,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
  (2)促成 (4课时)。在促成环节,教师须充分发挥中介作用,指导学生围绕输出任务、选取合适的输入材料进行选择性学习,促成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师清晰描述产出任务,将撰写调研报告任务分解成三个子任务,使学生清楚了解完成产出任务的步骤和每一步的具体要求:   子任务1:明确调研目的和调研方案,讨论确定10个有代表性问题,用以评估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
  制定调研方案,调研方案涉及调研目的、调研对象、调研时间、调研方法、调研问题等。调研对象覆盖尽可能多的中外大学生,调研问题侧重于评估互联网对中外大学生的影响,可包括每天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上网学习情况、网红事件的影响、对网络游戏的关注度、对网络沟通的看法、互联网行为是否需要监管等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
  子任务2:对调查对象进行半结构访谈,选择适当的方法分析访谈数据。
  选择来自中西方不同文化的大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将访谈过程进行全程录音,访谈结束后转写成文字。在所记录的文本的基础上,写备忘录,通过找出因素法分析数据,从而来深刻阐释文化差异的作用。
  子任务3:撰写调研报告,每组做PPT汇报。在完成前两个子任务后,需要将收集到的数据及数据分析用英文表述出来。因此,调研报告的范式、描写数据变化的词汇、句式、撰写因果关系语篇的要点、区分事实和观点的阅读技巧将是教师主要选择性输入的内容。最后,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基于调研报告的主旨,每组选派一位代表进行PPT大班汇报。
  (3)评价(1课时)。产出导向法的评价环节旨在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帮助老师了解教学效果;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产出质量。因此,评价环节兼有“促学”的作用。学习评价标准的构建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务必取得共识。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评价,学生在最后期限前提交的产出成果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依据(文秋芳,2015)。
  三、教学反馈
  1.学生评价。笔者通过问卷网制作的开放式问卷向学生征集“对本单元教学方法的评价”、“完成任务的评价”、“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对教学过程的建议”等4个维度的反馈,最终收到34份有效答卷。结果表明,82.35%的学生对本单元的教学方法持正面评价:“效率高,学会了调研并写调研报告”、“第一次接触产出导向法,觉得很发散个人的思维,但是刚刚接触,还要多锻炼自己口语和思维能力”、“使师生互动密切”;70.59%的学生对完成产出任务比较乐观,认为有难度,但通过合作可以完成:“还可以,合作可以较好的完成”、“可以但有点困难”;85.29%的学生表示在产出导向法的实践过程中自己还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太敢展示自我”、“自己非常积极,而同组的其他同学有的不积极”、“产出成果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词汇量非常不足”;58.82%的学生给产出导向法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议:“建议加强词语使用的输入”、“建议增加训练泛读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希望老师能够保持下去”。
  2.同行评价。笔者邀请了本院的督导和同行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课堂观察,他们的观察记录以及对他们的半结构性访谈显示认同大于质疑。本院督导和同行在以下方面评价一致:“绝大多数学生上课很专注,课堂活动中积极性高,产出任务完成尚可,教学环节紧凑,课堂充满互动,教师善于启发。”本院督导还特别指出:“驱动环节的内容特别扣题,对学生吸引力大。”质疑之处在于,如何使产出导向法更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技能的发展,尤其是对于那些语言基础非常薄弱的来自中西部的学生,如何设定适合于他们的产出目标?
  3.教师反思。
  (1)显著效果。驱动环节是基于输出驱动假设设计的流程,所选取的内容是因教学主题——互联网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受事者也是大学生,因此这样的驱动问题自然牢牢吸引学生的眼球,现在他们以第三者的身份来评价同龄人遇到的问题,他们个个都非常亢奋,言无不尽。有几个小组甚至从魏则西及父母、百度、莆田系医院、政府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剖析了这一事件。展示并分析了教学目标和产出成果之后,学生对基本语言技能目标、高阶语言能力目标、产出任务分解子任务有了明确的认知。
  (2)困难。由于笔者所教的多为工科类本科生,其入学英语水平相当参差不齐,设定一个着眼于所有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统一的产出任务变得不现实。如何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度的均衡性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难点与重点。再者,虽然笔者意识到输入必须与各子任务一一对接,但如何确保输入的高效,给学生提供自主而又保证教师的支架作用,这有待行动研究的持续验证。最后,产出导向法认为应认真选择有利于人文性目标实现的话题,使产出任务、相应的输入材料及促成形式都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格外精心的選择和设计。
  四、建设性意见
  面对学生入学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提升所有学生学习动机的难题,笔者尝试进行了以下深入的思考:
  1.分级教学。新生入学后举行水平测试,参考水平测试和高考英语成绩,进行A、B、C分级。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分别设定A、B、C三级的产出活动、产出目标,精心设计具有“潜在交际价值”(文秋芳,2014)的产出任务。以内容为驱动,促进语言技能的提高。
  2.有效促成。促成是产出导向法教学流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不仅仅承担任务布置者和检查者的角色,应充当每位学生的“脚手架”,不局限于教材,为每位学生提供合适的输入材料并指导每位学生对输入材料进行“有选择的学习”,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文秋芳,2015)。
  五、结语
  通过对学生开放式问卷、同行半结构访谈、笔者反思日志的分析,产出导向法对外语课堂人文教育是有显著效果的,启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训练了学术英语能力。笔者在课堂上初步尝试了这一方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但鉴于实验时间短,更多的问题有待发掘,问题的解决有待验证,教学设计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1]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M].送教育部审核终稿,2016.
  [2]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 (4):387-398.
  [3]张文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5(4):10-17.
其他文献
1. Ecological community resources behind is not sound  Over the years, though our country’s ecologic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has been improved, but its process and are also greatly inadequate, put fo
【摘要】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翻转课堂成为了大学教育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渐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应用。作为一种讲求高效和实践的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法和翻转课堂在教育理念上具有高度契合性。本文在分析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创新运用项目式教学法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创新运用的具体思路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大学英语 项目式教学法 翻转课堂  一、引言  大学英语是当代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重
【摘要】“自主”是相对于“被动”而言的,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地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也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通过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自主学习、课后自主应用三个大方面来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使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进而,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摘要】动态对等理论在翻译方面运用十分广泛,该理论最早由语言大师尤金·A·奈达所提出的,作为著名的翻译学者,尤金·A·奈达的这一理论为其翻译界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警察与赞美诗》这一出众的短篇小说在翻译过程中也会运用到动态对等理论,小说内容的鲜明艺术特征、高雅的艺术气息、细腻的语言文字都要求翻译者以高水平来解读文章,将作者所表达的真切情感、残酷现实表现出来,动态对等理论此时就发挥了其在翻译方面的
【摘要】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是根据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上映后引起了人们对“美国梦”及“爵士时代”的广泛讨论和反思。该影片讲述了盖茨比一生的故事,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年轻人对“美国梦”——地位、金钱和平等的盲目追求,盖茨比最后的道德沉沦及生命的丧失,反映的则是“美国梦”一触即溃的脆弱性。盖茨比是美国尖锐社会矛盾的附属品,同时更是“美国梦”的牺牲品。本篇文章通过对电
【摘要】“自然拼读法”就是根据语言发音的自然规则归纳而成的一种发音学习方法,它是根据“字母”本身代表的“发音”,以及不同“字母组合”的发音,找出相同的音源,做有条理,有系统的整合,学生可以通过认读字母及字母组合与其所代表的发音。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就对应英语中的音(sound),其中声母就对应辅音,韵母就对应元音。汉语中的“拼”音,就对应英语中的 blend(拼读)。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 汉
【摘要】英语作为高一必修的一门课程,对于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因此,在高一阶段重视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目前偏远地区高一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较低,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较差。作者以在四川省峨边中学支教经历为依托,主要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方面分析了偏远地区高一学生英语学习以及教师英语教学有效性较低的具体表现,并相
【摘要】人文教育是“成人”的教育,是中职英语课堂的必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及中职英语课堂的特点入手分析了人文教育融入中职英语课堂的必要性,阐述了人文教育融入中职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人文教育 中职英语 教学模式 融合  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既要从知识方面培养,又要从“做人”方面培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
【摘要】《虎丘中秋夜》选自张岱的散文集《陶庵梦忆》,散文借助简短明快的句式,构成了明朝苏州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气的一幅动人画卷。通过在实践中翻译该散文,得出结论:译者的任务是要做到译文中的节奏美、内容美、情感美和风格美的统一。  【关键词】《虎丘中秋夜》 散文翻译 韵律 意境 情感  一、散文的韵律  由声音和节奏组成的韵律是散文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志之一,韵律再现对于散文英译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散文虽然不
【Abstract】This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the translation of a tourist website called the London pass. The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is based on Jean-Paul Vinay and Jean Dar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