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梦”的构建与破碎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949423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是根据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上映后引起了人们对“美国梦”及“爵士时代”的广泛讨论和反思。该影片讲述了盖茨比一生的故事,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年轻人对“美国梦”——地位、金钱和平等的盲目追求,盖茨比最后的道德沉沦及生命的丧失,反映的则是“美国梦”一触即溃的脆弱性。盖茨比是美国尖锐社会矛盾的附属品,同时更是“美国梦”的牺牲品。本篇文章通过对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赏析,探讨在20世纪20年代的大背景下,“美国梦”的构建及最终走向破灭的结果。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构建;破碎
  【作者简介】卢凌煊,湖南省祁阳县第一中学。
  一、引言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的著名作家,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20世纪20 年代,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开始陶醉于纸醉金迷、贪图享乐的生活中。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的背后,展现的是年轻一代人精神的迷惘和道德的沦丧。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做着所谓的“美国梦”———憧憬着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机遇无限、机会平等,人人都可以成功的新世界。菲茨杰拉德也不例外,他本出生于富裕的中产阶级的家庭,却因种种原因而不得志,在经历了痛苦、迷惘、失败、成功后,金钱和地位至上的观念深入其心。他是美国梦带来喜悦却最终走向幻灭的典型实例,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经历故事正是他个人经历的缩影。
  由于抒写自己的切身经验,菲茨杰拉德成为 “爵士时代” 及“迷惘的一代”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反映了美国在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矛盾尖锐、人们道德沦丧的现状,揭示了人们道德败坏和 “美国梦”终将走向破产的事实。《了不起的盖茨比》以盖茨比一生的经历展开,生动的表现了他是如何因“美国梦”而成为有钱人,又是如何被 “美国梦”一点点摧毁的。
  二、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内容介绍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的是出身于美国西部的平凡男孩盖茨比一生的故事。盖茨比出身于平凡的人家,却爱上了“大家闺秀”黛西。在盖茨比的眼中,黛西活泼可爱,天真无邪,充满魅力。恰逢一战,盖茨比上了战场。当他立功回来时,却发现黛西已经嫁给了富家子弟汤姆。经过战争之后,美国的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开始追求金钱、地位和享乐。而盖茨比也信奉金钱、权力和地位至上的观点。他坚信,只要他好好努力,成为有钱人,就有机会赢得黛西的心。黄天不负有心人,在盖茨比的不断探索和努力下,终于凭借走私酒水和良好的机遇而发大财了。接着盖茨比开始策划与黛西的重逢。为了尽快吸引黛西的目光,盖茨比在黛西的住房对面买下了一栋别墅,从此开启了每晚宴会、夜夜笙歌的日子。很快,黛西就闻声而至。虽然五年已经过去了,但是盖茨比对黛西的感情却没有丝毫的减退,于是向黛西表达了他的爱慕之情。
  然而,黛西早已不是昔日的黛西。吸引她的并不是盖茨比,而是盖茨比那大笔的钱财。同时,她也没有勇气离开她的丈夫汤姆。汤姆得知事情的真相之后,与黛西大吵一架。盛怒之下,黛西不小心开车撞死了汤姆的情妇威尔逊太太。盖茨比深爱着黛西,于是为她顶了罪。但是,嫉妒心作祟的汤姆仍唆使威尔逊杀害了盖茨比。悲哀的是,在盖茨比的葬礼上,他曾经所谓的贵族朋友都没有出现,就连黛西也未曾露面,仿佛不曾认识盖茨比一般。盖茨比的短暂的一生就这样已悲剧收尾了。而这一切,都被盖茨比的朋友尼克尽收眼底,他成为盖茨比一生的起起伏伏的见证者。
  三、“美国梦”的构建
  1.“美国梦”的社会背景。“美国梦”,又被称为“美国理想”,是资产阶级提出的美好愿景,“美国梦”意味着自由、平等、进取和成功。人人机会均等,人人都能成功,人人也都可以成为奇迹的创造者。人们对这样的生活充满自信,当然,这种植根于于美国人心中的美好梦想历史渊源悠久。
  事实上,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在他完成的《美国史诗》一书中提出:“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国梦,这是我们迄今为止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这一观点,才使得“美国梦”成为人尽皆知的信念,从此家喻户晓。
  一战后,美国经济呈现“大繁荣”的景象,社会财富的迅猛增加使得人们对物质产生强烈的追求欲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美国人的价值观念也开始扭曲及裂变,他们不再信奉上帝,而是信奉金钱带来的好处。没有了上帝的“束縛”,道德观念逐渐被人们忽视遗忘。战争使得美国人担忧自身命运并对信仰产生迷惘,虚无颓废的生活及沦丧的社会道德使得传统社会秩序全面瓦解。“美国梦”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曾经追求精神的天平倾向了物质的一侧,对物质、金钱及地位的无底线追求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自此,“美国梦”演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梦。“美国梦”的实现以为着发财致富,跻身于上流社会。
  2.盖茨比的“美国梦”。盖茨比“美国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财富梦”,二是“爱情梦”。他活了三十一二岁,他这一生都在为这两个梦奔走,一生都沉浸在这两个梦的虚幻之中。
  所谓“财富梦”,指的是盖茨比一生都在追求发财致富,跻身于上流社会,成为贵族的一员。在“暴发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社会背景下,盖茨比相信,只要自己肯付出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赚大钱的梦想,成为“暴发户”的一员。经过多种尝试,他发现了走私酒水的赚钱之道,并将所有的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抛诸脑后。他如愿发了大财,买上了豪华的别墅。每夜都邀请上流社会的贵族人士参加他别墅中举办的宴会,提供昂贵的酒水和免费的歌舞场地。这是他展现自己财富和成功的一种方式,也是他迫切想要融入上流社会的一种尝试。为了这个“财富梦”,他在沉醉中迷惘,在迷惘中沉醉。欢笑不断、奢靡自由的个人形象之下藏着的,却是一颗空虚的心。
  所谓“爱情梦”,指的则是盖茨比对富家小姐黛西的执着追求和相信他们能在一起的美好愿望。“爱情梦”是“财富梦”的拓展。盖茨比坚信,只要他能够暴富,他就可以重获“美人心”,再开“爱情花”。自幼年开始,黛西就成为盖茨比心中上流社会的完美女神,她纯洁可爱、自由美丽,是一切美好事物的代名词,更是盖茨比心中的“美国梦”,这个梦让盖茨比魂牵梦绕,难以忘怀。于是当盖茨比在再一次见到黛西后,便急不可耐地带她去参观自己那豪华的别墅和昂贵的家具。这一举一动,只是因为他想要以“富人”的新身份,重新让黛西回到自己身边。表面上看,盖茨比确实征服了她,黛西成为了盖茨比的情妇,事实上她看上的只有盖茨比的财富。在一段短暂的时光里,盖茨比心中充满了无限欢喜,因为他天真地以为他的“爱情梦”即将成为现实了。黛西对他金钱的喜爱和狂热,成为了他眼中所谓的“爱情”。   四、“美国梦”的破碎
  “美国梦”固然是美好的,确是岌岌可危、不堪一击的。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盖茨比做出了种种努力去实现他心中的“美国梦”,但最终却以被刺杀身亡收场。这场“美国梦”的破碎,既是他“财富梦”的毁灭,也是他“爱情梦”的消亡。
  1.“财富梦”的破碎。盖茨比出身平庸,但经历的一切告诉他:只要有了金钱,就可以得到很多东西,包括身份、地位以及失去的爱情,尤其是找回自己难以忘记的女人。在当时“淘金热”和金钱、权力、地位至上观念的影响下,他放弃底线,不择手段,非法倒卖酒水并最终一夜暴富。上流社会就像一个笼子,无论盖茨比拥有多少财富,总有一扇门挡在他的面前。因而当他试图融入他向往的贵族圈子时,却发现这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容易。他卑微的出身、拙劣的行为都成为名流贵族的笑柄。大家猜忌他的成功之路,也到处造谣。最终,汤姆还是当场揭穿了他的非法勾当。他苦心经营的一切,费力追求的“财富梦”,最终还是如玻璃一般掉到了地上,破碎不堪。葬礼上冷冷清清,昔日所谓的贵族朋友一个都没有出现,与昔日宴会的高朋满座、喧嚣繁闹形成鲜明的对比。所有的这一切都表明,盖茨比即使家财万贯,也并没有得到上流社会的真正认可,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盖茨比奋斗着、挣扎着、煎熬着,到头来即使是筋疲力尽也依旧是两手空空、毫无所获。对于盖茨比来说,这一切始于“梦”,也结束于“梦”。在梦开始的地方结束,死亡或许也是一种解脱。
  2.“爱情梦”的破碎。在盖茨比的眼中,黛西是一切美好事物的代名词。她美丽动人,天真活泼,浑身散发着光芒。但这只是盖茨比的美好想象。黛西因为他最初的穷而选择离开他,并很快与家财万贯的汤姆结为夫妇。经过战争的洗礼和社会变化的影响,盖茨比天真地认为,只要他进入上流社会,就能挽回黛西的心,重温失去的爱情。但他错了,错在看不清黛西的真面目,沉浸在他为黛西创造的美好幻象之中。黛西其实是个爱慕虚荣、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的女人。她因为盖茨比的钱财而与盖茨比“破镜重圆”,却对盖茨比的真情置若罔闻。她听了丈夫汤姆的建议,让盖茨比去为她顶罪,盖茨比被刺杀后的葬礼上,黛西也不曾露面。在她的眼中,真情一文不值,只有钱财最可靠,她任意索取,却也心安理得。盖茨比死去后,他的“爱情梦”也在顷刻之间化为乌有。那些曾经代表美好的代名词,也不过像泡沫一样不堪一击。
  五、结束语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热映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美国梦”及“爵士时代”的广泛讨论和反思。在影片当中,盖茨比与20世纪20年代的其他年轻人有着相同的追求,即“美国梦”——地位、金钱、平等和成功。为了他的“财富梦”和“爱情梦”,盖茨比道德沦丧,并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也证明,美国人构建的“美国梦”看似充满吸引力,堅不可摧,实则漏洞百出,不堪一击。在“美国梦”扭曲之后,像盖茨比一样的人们狂热地追求金钱和财富给他们带来的快感,虚妄迷惘的背后,是破碎不堪的“美国梦”。这表明,在20世纪20年代的大背景下,“美国梦”最终走向破灭是不可避免的。
  参考文献:
  [1]李梅菊.从《了不起的盖茨比》解读美国梦[J].名作欣赏,2016 (33):86-87.
  [2]王盛.《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碎[J].电影文学,2014(14):107-108.
  [3]曹晨,王晓晶.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4):49-50.
  [4]杜欣.评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5):80-84.
  [5]郭粒粒,陈欣.“美国梦”的当下困境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2013版《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作品评析[J].四川戏剧, 2015(5):108-112.
  [6]童彦.论菲茨杰拉德的美国梦———评《了不起的盖茨比》[J].电影评介,2014(Z1):100-102.
  [7]孙姗姗,王宏昌.论“美国梦”观照下的盖茨比的毁灭[J].海外英语,2018(16):185-186.
其他文献
【摘要】不单单以学生为主体的五味课堂的提出给了我们新的教学理念,一方面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顺其自然,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己,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的重要性也要体现,不单单体现在有效引导,还在于学会智慧的引导学生的身体活动,让课堂有序有效的进行下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融入课堂,由内而外的喜欢英语,主动学习,那这样的课堂就是成功的。小学英语的课堂活动设计对于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十分有效。作为小学英
【摘要】兴趣是学好英语的最好老师,英语趣味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  【关键词】兴趣 兴趣教学法 心理特征 直观 语言技巧  学好语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母语如此,学习外语更是如此。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
【摘要】Jigsaw II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水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是英语专业教学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Jigsaw II教学模式发展演变,并以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论证了该方法能使学习过程更加可控,学生学习效果更加彻底。  【关键词】Jigsaw II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 教学设计  引言  Jigsaw II教学模式作为合作学习方式之一,其
Teacher education around the world emphasizes a move towards more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s with interactive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encouraged. When EFL teachers adapt the Western-based Commun
【摘要】“互联网 ”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互联网 ”开始成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互联网 教育,学校课堂将会变革成智慧校园、智能课堂,这是变革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战略选择。文章从开发利用移动学习平台、手机APP辅助教学工具及校园网移动学习平台等方面,探究了“互联网 ”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的变革。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英语 手机APP 新模式  一、引言  基于民族地区大学英
【Abstract】Commun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ety,governance is also an important content socially. If the community is governed well, the society becomes stable and harmonious. The construction
1. Ecological community resources behind is not sound  Over the years, though our country’s ecologic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has been improved, but its process and are also greatly inadequate, put fo
【摘要】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翻转课堂成为了大学教育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渐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应用。作为一种讲求高效和实践的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法和翻转课堂在教育理念上具有高度契合性。本文在分析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创新运用项目式教学法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创新运用的具体思路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大学英语 项目式教学法 翻转课堂  一、引言  大学英语是当代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重
【摘要】“自主”是相对于“被动”而言的,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地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也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通过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自主学习、课后自主应用三个大方面来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使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进而,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摘要】动态对等理论在翻译方面运用十分广泛,该理论最早由语言大师尤金·A·奈达所提出的,作为著名的翻译学者,尤金·A·奈达的这一理论为其翻译界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警察与赞美诗》这一出众的短篇小说在翻译过程中也会运用到动态对等理论,小说内容的鲜明艺术特征、高雅的艺术气息、细腻的语言文字都要求翻译者以高水平来解读文章,将作者所表达的真切情感、残酷现实表现出来,动态对等理论此时就发挥了其在翻译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