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m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于实践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面对新课改和新教材的实施,再新与旧交替的过渡阶段,教材、教育理念和教学形式应是新的。我认为处于旧的评价体系和新的教育理念中的数学教学,应体现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的的应用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看到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并不是空洞无用的东西,而是和我们的生活、工作紧密相连的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应用又可以反过来检验学生的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外,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使学生明确感受到数学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动因-过程-归宿,从而形成对数学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教学引入的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同时,生活需要数学,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要用数学去实现、去解决。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营造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情景中,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如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必修二“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一节时,可设计如下引入:
  师:出示一件商品如一本23元的书,找学生来猜它的价格,老师只根据学生的价格给予“高了或低了”的提示,看怎样才能猜中价格,并能很好地展示“二分法”中的逼近思想。
  从以上例子看出,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注意积累素材,大胆进行课堂尝试,学生的求知欲望一定能被激发出来,一定能够让学生树立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数学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设计的个性化
  为适应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做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究性问题。探究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实际背景,这对教师来说是严峻的挑战。所以,我对于每一节数学课都以教材为基点,认真翻阅查看相关资料,拟出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提前看书预习,提出质疑,寻求答案。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前动手,动脑环节。这样,上课时,学生对教师所讲述的问题已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就可以带着自己还未弄懂的疑难有针对性地听课,将过去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形成了施教的最佳环境。
  四、教学过程的活动化
  数学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活动结果的教学。”活动教学的主要内涵,是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主张学生在主动活动中的学习。活动教学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强调自主探索。所谓自主探索,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究的主体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究的独立性,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转化过程。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五、教学小节的学生化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处理得当是“画龙点睛”。课堂小结,应促进学生学会归纳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自我反思的意识。应将小结交由学生自己完成,首先,要留时间给学生自我概括总结反思,反思的内容可以是:这节课(1)你学到了什么?(2)你有什么收获?(3)你还有什么问题?(4)你还想知道什么?等等,让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其次,教师做适当引申与提高。最终让学生真正带着收获,带着自信,带着新的问题走出教室。
  六、教学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
  数学课堂教学,要从知识教学转向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情景学习,开放式学习,活动学习,探究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技能操作学习,交往学习,体验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数学调查和数学专题研究等,使学生在更广泛的空间体验数学的乐趣,发掘数学育人功能,通过更多渠道获取信息,通过与家庭、社会的充分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七、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随着新教材的实施,对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将是一种必然,对学生的要求必然是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以重复性的高强度训练为特征的应考模式将逐渐失去市场,同学之间、学校之间争名次、比分数、拼“比率”的现象将大大减少。新的学生日常评价体系不仅反映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而且反映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不仅反映学习的结果,而且反映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大胆尝试新的评价方法,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过程评价、家长评价、口试、建立成长记录袋、数学小论文、活动报告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让更多的人热爱数学、终身学习数学做出努力。
  中国的数学教育改革大方向是正确的,为了更好地促进改革,中国的数学教育应当把重点放在“教育”上,提倡“人人学数学,处处有数学”的大众数学,应当改革不配套的应试制度,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多元化的发展机会。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能否把新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的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从理念到实践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我们必须进一步学习新理念,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尽快调整自己的角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己任,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走向,真正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实践者。
其他文献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是伞形科藁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四川著名的道地药材,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川芎被广泛用于治疗目前困扰人类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其活性成分主要有以藁本内酯、川芎内酯等为代表的苯酞类化合物;以阿魏酸为代表的有机酸类化合物以及生物碱类化合物等。本文以2008年5月下旬采收于四川省都江堰石羊镇徐渡村川芎GAP基地川芎药材为实验材料,用超临
磺胺类药物(Sas)是一类广谱抗菌药,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还常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长期使用,但其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及其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日
摘 要: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位老师所向往和追求的。现代教学中,很多教师备课有章有节,有计划有目标,然而实际教学中却出现目标模糊,使整个课堂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究其原因,无非是教师没有发自内心地构建整堂课,对于教学目的不明确。本文认为应从教学目标的精准、教学内容的精要、教学方法的精巧和教学语言的精炼这四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 构建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 精确教学  一、精准的教学目标  精准的教学目
作文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训练,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创造性技能的教学和实践的重要任务,可见习作是多么的重要。对高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只有大约15%的学生喜欢写作,45%的学生有写作感,40%的学生不喜欢写作。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操作难度很难形成一个科学体系,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一直处于“游击”或应付的状态之中。  以高年级学生习作为例,一写“师恩”主题的习作
目的:按中药新药Ⅰ期临床药动学研究的指导原则,研究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Ⅰ期药物动力学,为该药的Ⅱ期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34名受试者男女各半随机分为3个单次(30 mg、45 mg、60 mg)给药组和一个(10人)多次给药组。用药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分别测定4组受试者不同时间点血样的药物浓度以及单次给药中高剂量组尿样中药物的浓度。经DAS软件处理后,求出药动学参数。结果:60mg剂
摘 要: 本文讨论了定积分与曲线积分之间存在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定积分作为最基本、最重要,以及应用最广泛的积分,为曲线积分的计算提供了坚实理论依据与可行性的操作方法.而曲线积分是将定积分积分区间推广到一段曲线弧,被积函数由一元函数推广到二元或三元函数的情形,它是定积分的拓展.  关键词: 定积分 曲线积分 特殊与一般关系  从历史上看,定积分是从几何与力学问题出发,在基于计算平面上封闭曲线所围平面
摘 要: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思维性极强的学科,数学学科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要学好高中数学也需要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的核心创新能力的竞争,而人的核心竞争力就与数学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下,越来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应试教育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摘 要: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非常重要。如何更好地提高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质量,是老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复习课 教学有效性  相对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有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明显感受到难度的增加。初中的数学语言一般都比较通俗易懂,数据对象一般为常量,概念比较形象,学生很容易接受。然而,高中数学表达比较抽象,要求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