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步芳要求小学生植树节要种树15棵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k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样是植树,西北军阀马步芳做得就明显过头了。
  马步芳1938年主政青海,在全省开展“植树训练班”,给各级政府机关和大中小学校安排植树任务,也给农民定下植树指标。他将植树当成青海最紧要的经济工作来抓:“生产之道多端,而造林尤为当务之急。”
  青海没有什么工业,马步芳发家致富买武器搞建设的经济源头除了征收田赋,就靠出售木材,大家都來种树,他才有树可卖。但是他太急于求成了:1938年要求植树三十三万棵,1939年增加到一百六十万棵,到1948年的指标竟然暴增到一千八百万棵!每年植树节,小学生至少要种十五棵树,如果种不了,则由家长代劳。
  在另一些省份,主政长官不像马步芳这么追求植树数量,但是又将植树变成了徒具形式的虚文。
  1942年3月12日,位于抗战大后方的成都市举行了一场植树竞赛:机关以四人一组,每组植树八棵;学校二十人一组,每组植树四十棵。四川农科所的技术人员和当地大学的农学教授到现场当评委,按照植树的快慢、培土的多少给参赛者打分,最后给高分者颁发金质奖章。一个月以后,竞赛活动中栽下的树基本上都死了,报纸上评价道:“政府花了多少钱,用了多少工,各地都是煞有介事的样子,而实际上是应酬一回劳动。一般公务人员和学生在指定的地点,把一株树苗安放在已经挖好的土窝里,就算大功告成,至于树苗活与不活,就没人过问了。”
  (选自《北京青年报》2017年3月14日)
其他文献
一九七六年十月六日晚,逮捕“四人帮”后,汪东兴即给在京的所有政治局委员打电话,请他们立即动身前往玉泉山九号楼参加政治局会议。委员们接到电话都很惊诧,为什么把会址选在离京几十里的玉泉山?但谁也没有去问,都纷纷调车,往玉泉山而去。  政治局委员们上山后,即被领到叶剑英下榻的九号楼的大客厅里。山道上、树林里、空场上、走廊里,到处都是持枪警戒的士兵。大客厅门口站着四名腰挂手枪的中年军官和四名手握冲锋枪的士
荔枝古人多写作“离支”、“荔支”,是史书上记载的最早贡品水果之一。《后汉书·和帝纪》 记载:“旧南海献龙眼、荔支”,意思是,旧例,南海郡 (今广东一带) 要贡献龙眼、荔枝等水果。  在古代,能与荔枝相提并论的热带水果,惟有龙眼,这两种热带水果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树形、肉色和时序来说,龙眼和荔枝均较接近。唐人刘恂 《岭表异录》书中称:“龙眼之树如荔枝,叶小,壳青黄色,形圆如弹丸大,核如木槵子而不坚,肉
一  1923年夏天,丁玲跟随挚友王剑虹由上海来到南京,试图在读“社会大学”的同时寻找理想的未来。8月下旬的一天,经沪上旧友施存统、柯庆施介绍,她俩认识了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来南京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瞿秋白,并很快被其英俊潇洒的风度和渊博幽默的谈吐所吸引。在秋白的动员和鼓励下,丁玲和剑虹于当年9月重返上海,进入当时由国民党和共产党联合办学,瞿秋白担任教务长兼社会科学系主任的上海大学
魏征历史地位的快速抬升出现在安史之乱以后。乱后重建社会秩序,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教化,崇尚实学。魏征所倡导的“王道政治”又重新彰显出历史价值。  唐德宗是安史之乱后颇有作为的一任皇帝。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十二月,朝廷檢勘武德以来实封陪葬配飨功臣们名迹崇高者,魏征居宰臣一等第五位,这是高宗以后官方首次明确给予的定位。  魏征历史地位的重新提升,给后裔们带来了命运的转机。如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
2014年12月“上海文学艺术奖”揭晓,获得“杰出贡献奖”的有著名翻译家、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陆谷孙教授。因编写词典而个人获奖的,似乎是破天荒第一个。虽然跟他不相识,但作为同龄人、同行,我在心里还是默然地向他祝贺。欣喜之余,不禁勾起我们参与编写跟 《新英汉词典》 为姐妹篇的 《法汉词典》 的那段鲜为人知的往事。四十七年过去了,《法汉词典》 的编写人员统统成了“70后”“80后”,还有“90后”
在梁山泊人物中,宋江是个最复杂的形象,他的思想充满着矛盾冲突。这种矛盾突出表现在:身在衙门,却同情草野;加入绿林,却心怀朝廷。宋江的一生,始终是在激烈的内心冲突中度过的。  开始时,宋江在郓城县衙当押司,为了结交江湖好汉,通风报信放走了劫取生辰纲的晁盖。没想到晁盖一伙却大杀官军,上了梁山。宋江因此事感到左右为难,陷入内心冲突的苦恼之中。  晁盖上梁山以后,立即派刘唐送来信件和金条,以答谢宋江救命之
马君武是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当年中国学术界有“三马”,即指马叙伦、马浮、马君武是也。其中马叙伦、马君武皆在政治舞台上担任过重要职务,马浮则为单纯的学者。  马君武是中国留德学生第一个取得科学博士学位者。这位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曾用旧诗格律译拜伦、歌德、席勒等人的诗篇,编译了《德华字典》 等书。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 《物种起源》 的中国人
斯大林发“红包”  发“红包”,即用封口的大信袋给党政军高级干部送一大笔钱。其钱数多少,按级别和“贡献”而定,通常为官员月薪的一至二倍。这“红包”制度,直到1956年才被赫魯晓夫取消。而据苏共元老、曾为第二把手的莫洛托夫回忆,它是二战结束后由斯大林亲自提议实施并制度化的。  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实行巴黎公社的“廉价政府”原则,官员薪金大体与工人的平均工资持平。如1918年列宁的平均月薪为807卢布,
1957年底,《北京日报》 记者田藏申联系上杨沫,说從作家出版社那里获悉她的长篇小说 《青春之歌》 即将出版的消息,因写的是北京地区的学生运动,希望能在 《北京日报》 上连载。这是第一家因 《青春之歌》 找上门的媒体,杨沫同意了,尽管小说尚未正式出版,她也并不确定是否能被广大读者接受。  次年1月,《青春之歌》 正式面世,与此同时,开始在 《北京日报》上连载。小说出版后反响很好,或者说可能比杨沫本
有天闲聊,一位研究心理学的朋友说,从一个人读书的方式能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和心态,比如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说明他的性格很散淡,不拘于一物,而北宋的赵普一辈子只研究半部 《论语》,则说明这个人性格很直。  我回了一句:“那诸葛亮呢?”  朋友不说话了。  《三国演义》 中说,诸葛亮曾跟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一起游学,后三人读书追求精熟,而诸葛亮“独观其大略”。按照这位朋友的理论,诸葛亮至少也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