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的困惑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t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梁山泊人物中,宋江是个最复杂的形象,他的思想充满着矛盾冲突。这种矛盾突出表现在:身在衙门,却同情草野;加入绿林,却心怀朝廷。宋江的一生,始终是在激烈的内心冲突中度过的。
  开始时,宋江在郓城县衙当押司,为了结交江湖好汉,通风报信放走了劫取生辰纲的晁盖。没想到晁盖一伙却大杀官军,上了梁山。宋江因此事感到左右为难,陷入内心冲突的苦恼之中。
  晁盖上梁山以后,立即派刘唐送来信件和金条,以答谢宋江救命之恩。宋江只收感谢信而退回金条。回家不小心将装有梁山来信的招文袋遗落在阎婆惜手里。婆惜以此要挟宋江,宋江唯恐得了结交梁山“贼”的罪名,急忙之中杀了婆惜。他的内心冲突进一步加剧。
  杀惜以后,宋江选择了逃跑。但他不愿逃奔梁山,宁可舍近就远,躲到河北柴进的庄园。
  当宋江躲到清风寨,受刘高婆娘陷害,差点没命。后来他被救上梁山,却坚持不愿落草,宁肯流放江州。
  梁山好汉到江州劫法场,从刽子手刀下救了宋江。宋江上山之后,内心冲突并没有解决。一面是攻城夺府,扫除残害百姓的黑暗势力;一面却怀着犯了罪孽的心情,渴望有朝一日得到朝廷的宽恕赦免。因此,梁山军一次次打败官军的进攻,而作为梁山首领的宋江却向被俘的朝廷将领请罪,甚至向他们跪拜。
  在梁山军与朝廷的矛盾冲突中,宋江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他以梁山寨主的身份,掌握了梁山军的大权,把梁山军引向投降。受招安以后,宋江认为梁山军已变为朝廷的忠义军,效忠王朝、护国安民的愿望可以實现。但现实并没按宋江的主观愿望发展,朝廷、特别是掌握实权的高俅,并没有忘掉梁山军反叛官府以至朝廷的“弥天大罪”,仍然处心积虑非要消灭梁山军不可。最后特派梁山军南征方腊,让他们互相残杀,达到彻底消灭朝廷心腹大患的目的。
  为什么忠奸斗争多半以忠臣失败告终呢?《水浒传》里的宋江没有解开这个谜,《水浒传》的作者也没有解开这个谜。《水浒传》以“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鸱夷范蠡船”的无限感叹告终。
  大凡忠道之臣,在和奸贼斗争时,思想认识上往往很盲目。概而言之,有三点没有认识清楚:
  一、他们常以直臣之心度昏君之腹,不明了有奸佞必有昏君,有昏君必有奸佞的道理。宋江总是认为皇上至圣至明,只是受了奸贼蒙蔽而已。他不明白,既然至圣至明,为什么还会受蒙蔽呢?其实,倘若道君皇帝不是昏君,就不会重用高俅那样的地痞流氓。高俅等奸贼需要道君那样的昏君,昏庸无道的徽宗也需要高俅那样的奸佞。如果道君皇帝任用魏征那样的忠臣,向他不断进谏逆耳忠言,他还能钻入地道去找李师师寻欢作乐吗?宋江等人既然不明了昏君奸佞共生的道理,也没有采取反对昏君奸贼的实际行动,只凭一颗愚忠之心,怎能扳倒奸贼呢?
  二、他们常常以君子之心度奸臣之腹,不明了奸佞谗臣是耍弄阴谋诡计的行家。有学者探索秦桧害死岳飞的奥秘,发现岳飞一心想的只是直捣黄龙,迎二帝还京,在抗金战场上拼死厮杀十二载,而秦桧不研究这个,他研究的是宋高宗赵构心里想的到底是什么东西?赵构心里有个天平。一头放着万里江山,一头放着自己的皇位。“直捣黄龙”则江河统一,万里锦绣山河归故主,当然是一大欢喜,不过遗憾的是故主却并非自己这个小小的康王,而是放在金国羊圈里被掳的二位先皇帝。这位代理皇帝也碰上熊掌与鱼不可得兼的难题。于是这天平不免要晃来荡去。如果这半壁江山也坐不稳了,那么当然需要岳飞;如果金军全线崩溃,则不免心慌气短,生怕那姓岳的真的直捣了黄龙,把个老皇帝请回到汴京去。于是左右为难,终于让个人私欲战胜了国家大义。岳飞完全不懂赵构的心思,一心要“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秦桧却揣摸透了赵构的内心世界,他在赵构萌发杀机时,自己就找了一个“莫须有”的法宝,代替皇帝了却了一桩心头大患。忠直之臣既然不明了奸佞谗臣善于耍弄阴谋诡计,也就不能及时识破和揭露他们的阴谋诡计,更谈不上和这些野心家阴谋家做有力的斗争。
  三、他们常常以正人之心度小人之腹,不明了奸佞谗臣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会结党营私,狼狈为奸。高俅当上太尉以后,和蔡京、童贯、杨戬结为死党,被称为朝中四贼,把持了军政大权。宿太尉眼见他们为非作歹,祸国殃民,也无可奈何。宋江受招安以后,明知梁山将领受到歧视、排斥,也以忠臣自命,不愿联合正直之臣,展开反奸斗争。宋江有机会杀掉高俅,但他放虎归山;等到恶虎有机会吃人时,高俅并没有顾念宋江纵虎之恩。
  当代诗人北岛有句妙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
  (选自《水浒中的社会与人生》/刘烈茂 著/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9年11月版)
其他文献
魏猛克 (1911—1984),湘籍作家、画家。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留学日本明治大学习经济。热心于革命文艺活动,曾加入左联,创办或编辑多种进步刊物。自1949年始,历任湖南大学教授、湖南省文化局局长、湖南省文联主席等职。关于魏猛克与鲁迅之间的关系已经有过论述,但多过于简略,而各类民国资料库的日渐开放,为我们重新全面爬梳提供了便利。  魏猛克首次在 《鲁迅日记》 出现是1933年5月13日
李白诗歌想落天外、清新飘逸,被誉为“诗仙”。杜甫诗歌沉郁顿挫、浑厚典雅,被誉为“诗圣”。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却念念不忘长斋奉佛,诗歌富有禅理,因而被称为“诗佛”。李贺诗歌奇崛冷怪,且多鬼魅意象,所以被稱作“诗鬼”。骆宾王喜爱以数字入诗,被人揶揄为“算博士”,杜甫曾为他抱打不平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袁枚在 《随园诗话》 中说,宋子乔写诗好用生僻的典故,所以被称为“孤穴诗
摘 要:为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完善选修课对学生的培育功能,优化学校对选修课的管理,文章结合湖南省长沙市第六中学近两年选修课的开设、实施情况,对选修课程的设置、选修课程的教材开发、选修课程的教师授课安排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如何对选修课程进行有效管理。  关键词:选修课程;新课标;教育管理  一、选修课程的含义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选修课程是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可
我于1936—1940年就读于原中央大学中文系。岁月播迁,世易时移,昔日的青衿少年也早已白雪满头。当年亲炙诸师,多学界耆宿;同窗学友,谊同手足。忆及旧事,宛在目前。谨就记忆所及,写下一些片段,故曰琐记。王伯沆先生  我没有上过王伯沆先生的课,大概他的课是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我还轮不到去上。只是因他名气很大,同学们都说他的课讲得精彩,我就去旁听了一课。谁知我还没进教室,教室里已无插足之地。不但教室门
盖叫天家的新房子有一个花园,其迁入不久,即雇工用水泥铺了一方地,他自己练功在这里,教孙儿练功也在这里。花园的一端,在滴水檐下,放了幾张藤椅子,假使你清晨或黄昏到盖家做客,就会被盖老邀请:“上这儿来坐,他们练功了,请你看看。”他们,指的就是四个孙儿。  认真地讲,这四个孙儿不仅是在练功,同时是在排戏,是正正式式的排戏,他们都穿着行头,不过每一身行头上面都缀满了补绽。特别是二孙儿穿的那一身,破得最厉害
一九七六年十月六日晚,逮捕“四人帮”后,汪东兴即给在京的所有政治局委员打电话,请他们立即动身前往玉泉山九号楼参加政治局会议。委员们接到电话都很惊诧,为什么把会址选在离京几十里的玉泉山?但谁也没有去问,都纷纷调车,往玉泉山而去。  政治局委员们上山后,即被领到叶剑英下榻的九号楼的大客厅里。山道上、树林里、空场上、走廊里,到处都是持枪警戒的士兵。大客厅门口站着四名腰挂手枪的中年军官和四名手握冲锋枪的士
荔枝古人多写作“离支”、“荔支”,是史书上记载的最早贡品水果之一。《后汉书·和帝纪》 记载:“旧南海献龙眼、荔支”,意思是,旧例,南海郡 (今广东一带) 要贡献龙眼、荔枝等水果。  在古代,能与荔枝相提并论的热带水果,惟有龙眼,这两种热带水果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树形、肉色和时序来说,龙眼和荔枝均较接近。唐人刘恂 《岭表异录》书中称:“龙眼之树如荔枝,叶小,壳青黄色,形圆如弹丸大,核如木槵子而不坚,肉
一  1923年夏天,丁玲跟随挚友王剑虹由上海来到南京,试图在读“社会大学”的同时寻找理想的未来。8月下旬的一天,经沪上旧友施存统、柯庆施介绍,她俩认识了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来南京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瞿秋白,并很快被其英俊潇洒的风度和渊博幽默的谈吐所吸引。在秋白的动员和鼓励下,丁玲和剑虹于当年9月重返上海,进入当时由国民党和共产党联合办学,瞿秋白担任教务长兼社会科学系主任的上海大学
魏征历史地位的快速抬升出现在安史之乱以后。乱后重建社会秩序,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教化,崇尚实学。魏征所倡导的“王道政治”又重新彰显出历史价值。  唐德宗是安史之乱后颇有作为的一任皇帝。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十二月,朝廷檢勘武德以来实封陪葬配飨功臣们名迹崇高者,魏征居宰臣一等第五位,这是高宗以后官方首次明确给予的定位。  魏征历史地位的重新提升,给后裔们带来了命运的转机。如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
2014年12月“上海文学艺术奖”揭晓,获得“杰出贡献奖”的有著名翻译家、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陆谷孙教授。因编写词典而个人获奖的,似乎是破天荒第一个。虽然跟他不相识,但作为同龄人、同行,我在心里还是默然地向他祝贺。欣喜之余,不禁勾起我们参与编写跟 《新英汉词典》 为姐妹篇的 《法汉词典》 的那段鲜为人知的往事。四十七年过去了,《法汉词典》 的编写人员统统成了“70后”“80后”,还有“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