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2009年中考作文试题,在内容指向上,以下几大热点较为明显:
时间热点:立足“今天”。我们所指的“今天”,不仅仅是指今日这一天,也是指当前、现在。在具体表现上,一是文题中直指“今天”的,比如“今天真好”(江苏南京题)、“今夜无眠”(新疆乌鲁木齐题)就聚焦今天,眼望当前;二是站在今天回忆过去的,比如“又是一年风起时”(山东济南题)、“亲切的怀恋”(辽宁大连题一)、“从那一刻开始”(浙江温州题)等,都需要考生回顾往事,叙写真实感受;三是站在今天展望、纵论未来的,比如“假如初三不再补课”(吉林省题一)、“中考后,我最想______”(四川南充题二)、“______并没有结束”(北京题)等,需要我们写未来的生活,但是其中必有今天生活的投影和延续。
地点热点:面向身边。比如“喜看家乡新面貌”(四川达州题一)、“这里风光好”(四川眉山题一)、“走在______ 的小路上”(湖北荆州题)以及关于本地留守学生生活及经历的材料作文(湖南怀化题)等,都是在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和自然资源基础上命制出来的好题,鼓励考生注意观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类题目,具有较强的人文特色。
人物热点:以“我”为主。大量全命题和半命题作文试题中都出现了“我”这个字眼。比如“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广东深圳题)、“我发现了______的美”(广东茂名题)、“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陕西省题)、“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甘肃兰州题)、“我们一起走过”(江苏南通题)、“那次,我和他(她)都是好样的”(浙江义乌题)、“谢谢你,为我助跑”(浙江丽水题)、“我和______ 一起______”(广东汕头题)、“______触动了我”(海南省题一)等等,其中有的要求考生写“我”,有的要求站在“我”的角度写“他(它)”、写社会,总的特点是要聚焦少年生活,说真话,抒真情。笔者以为,以“我”为命题着眼点的试题,可能会继续大量存在于2010年中考作文试题之中。
事件热点:聚焦经历。与2008年考前出现的抗击冰雪灾害、抗震救灾、喜迎奥运等重大事件不同,2009年中考前的时事热点,如抗击国际金融危机、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等,大多与少年学生的生活不直接相关。或许正是这样的原因,像2008年中考出现的“当地震发生后……”“战胜自己,坚强起来”等直面时代热点的试题,已经很少见了。
2009年的中考作文命题,要么是把时代热点安排在导语中,比如江苏泰州试题就用抗击甲型H1N1流感中的一个故事引出了全命题“懂得责任”:要么是暗含时代热点,比如“取暖”(浙江台州题)、“传递”(江苏常州题)、“不走寻常路”(浙江嘉兴题)、“春风吹又生”(湖南长沙题二)等。考生都可以写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从一个或大或小的角度折射时代热点。
当然,大量试题指向的还是少年的人生经历,比如“生日快乐”(山东淄博题)、“难忘的经历”(山东济宁题)、“放假了”(福建漳州题一)、“我们初中生的故事”(福建三明题)、“师生之间”(安徽省题)等,少年学生一看就能联想到自己的诸多经历,找到大量素材。总之,命题者努力做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便于他们找到得心应手的写作素材,鼓励他们“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情操热点:健康向上。中考是人生的重要经历,其作文命题在考查毕业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又要引导考生思想和人格的提升,这是命题者的一大追求。所以,命题者在文题内容牵涉的思想情操方面,必然是精挑细选的,必然是健康向上的。比如“ ______,太棒了!”(山西省题)、“自信”(湖北荆门题,话题作文)等试题鼓励考生自信地面对生活;“我很幸运”(江西省题)传达出知足、感恩等心理感受;“团队精神”(山东青岛题二,话题作文)、“伸出自己的手”(山东潍坊题)等教会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合作共赢;“我还缺少什么”(广东佛山题)勉励考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不断进取,完善自我;“逆耳忠言助我行”(河南省题一)、“走出自我小天地”(山东临沂题,话题作文)、“尽力而为就好”(湖北武汉题,材料作文)、写信劝慰同学正确对待挫折和压力(天津题)等,着眼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走向成熟。
以上作文热点,体现了试题与社会实际及学生经验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学习之余要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表达,写出真情实感。
时间热点:立足“今天”。我们所指的“今天”,不仅仅是指今日这一天,也是指当前、现在。在具体表现上,一是文题中直指“今天”的,比如“今天真好”(江苏南京题)、“今夜无眠”(新疆乌鲁木齐题)就聚焦今天,眼望当前;二是站在今天回忆过去的,比如“又是一年风起时”(山东济南题)、“亲切的怀恋”(辽宁大连题一)、“从那一刻开始”(浙江温州题)等,都需要考生回顾往事,叙写真实感受;三是站在今天展望、纵论未来的,比如“假如初三不再补课”(吉林省题一)、“中考后,我最想______”(四川南充题二)、“______并没有结束”(北京题)等,需要我们写未来的生活,但是其中必有今天生活的投影和延续。
地点热点:面向身边。比如“喜看家乡新面貌”(四川达州题一)、“这里风光好”(四川眉山题一)、“走在______ 的小路上”(湖北荆州题)以及关于本地留守学生生活及经历的材料作文(湖南怀化题)等,都是在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和自然资源基础上命制出来的好题,鼓励考生注意观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类题目,具有较强的人文特色。
人物热点:以“我”为主。大量全命题和半命题作文试题中都出现了“我”这个字眼。比如“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广东深圳题)、“我发现了______的美”(广东茂名题)、“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陕西省题)、“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甘肃兰州题)、“我们一起走过”(江苏南通题)、“那次,我和他(她)都是好样的”(浙江义乌题)、“谢谢你,为我助跑”(浙江丽水题)、“我和______ 一起______”(广东汕头题)、“______触动了我”(海南省题一)等等,其中有的要求考生写“我”,有的要求站在“我”的角度写“他(它)”、写社会,总的特点是要聚焦少年生活,说真话,抒真情。笔者以为,以“我”为命题着眼点的试题,可能会继续大量存在于2010年中考作文试题之中。
事件热点:聚焦经历。与2008年考前出现的抗击冰雪灾害、抗震救灾、喜迎奥运等重大事件不同,2009年中考前的时事热点,如抗击国际金融危机、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等,大多与少年学生的生活不直接相关。或许正是这样的原因,像2008年中考出现的“当地震发生后……”“战胜自己,坚强起来”等直面时代热点的试题,已经很少见了。
2009年的中考作文命题,要么是把时代热点安排在导语中,比如江苏泰州试题就用抗击甲型H1N1流感中的一个故事引出了全命题“懂得责任”:要么是暗含时代热点,比如“取暖”(浙江台州题)、“传递”(江苏常州题)、“不走寻常路”(浙江嘉兴题)、“春风吹又生”(湖南长沙题二)等。考生都可以写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从一个或大或小的角度折射时代热点。
当然,大量试题指向的还是少年的人生经历,比如“生日快乐”(山东淄博题)、“难忘的经历”(山东济宁题)、“放假了”(福建漳州题一)、“我们初中生的故事”(福建三明题)、“师生之间”(安徽省题)等,少年学生一看就能联想到自己的诸多经历,找到大量素材。总之,命题者努力做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便于他们找到得心应手的写作素材,鼓励他们“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情操热点:健康向上。中考是人生的重要经历,其作文命题在考查毕业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又要引导考生思想和人格的提升,这是命题者的一大追求。所以,命题者在文题内容牵涉的思想情操方面,必然是精挑细选的,必然是健康向上的。比如“ ______,太棒了!”(山西省题)、“自信”(湖北荆门题,话题作文)等试题鼓励考生自信地面对生活;“我很幸运”(江西省题)传达出知足、感恩等心理感受;“团队精神”(山东青岛题二,话题作文)、“伸出自己的手”(山东潍坊题)等教会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合作共赢;“我还缺少什么”(广东佛山题)勉励考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不断进取,完善自我;“逆耳忠言助我行”(河南省题一)、“走出自我小天地”(山东临沂题,话题作文)、“尽力而为就好”(湖北武汉题,材料作文)、写信劝慰同学正确对待挫折和压力(天津题)等,着眼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走向成熟。
以上作文热点,体现了试题与社会实际及学生经验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学习之余要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表达,写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