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板块”的《常见的化学反应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lwcsql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动态蓝图,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很多,但多数是采用外部分析的视角,而使一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即“应然”与“实然”状态之间存在距离感。化学课堂教学板块理论源于用系统论,采用了内部、综合的视角,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为化学教学设计理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关键词]
  板块理论;教学设计;燃烧与灭火;沪教版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设计理念
  1.板块理论透视课堂教学理论的新视角
  “板块”即地球的岩石圈中的构造单元,它被科学家们称为板块。板块理论认为,化学课堂是由几个“板块”构成的,每个板块还有自己精细的结构——板块的四要素:情景、任务、活动、评价],四者在一起回答了化学课堂教学中“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的问题。课堂按学科内容逻辑组织方式可分为:化学事实性知识、化学原理性知识、STSE教育知识、化学史知识、化学实验知识,它们分为几个板块,板块间清晰的“边界”特征主要有:直渡式、总结——问题式、任务式,板块之间可以以并列式、递进式、从属式逻辑关系联结。各个板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化学课堂教学整体,既相对独立,又浑然一体。
  2.教育目的透视课堂教学的依据
  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教育目的是这样界定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
  (二)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设计选取《化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王祖浩、王磊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5)第四单元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为内容,在2011年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其处于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二级主题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模块。
  课堂按学科内容逻辑组织方式,可分为化学原理性知识,它们分为三个板块:燃烧定义(狭义)、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板块之间联结方式为递进式,板块间的“边界”特征为总结——问题式。
  2.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抽象逻辑思维以经验型为主,理论型为辅;在情感上,自我意识明确,好奇心强,能够欣赏化学美的魅力;具备化学变化(反应)、一些常见物质(C、S、P、Fe)的燃烧现象、CO2无可燃性且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生活中灭火方法前科学概念;已具备简单仪器的操作技能水平;缺乏设计实验的能力,但对探究思想有少量意识;期望达到自主、能动地处理和加工、运用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用科学探究的思想去解决问题的学习状况。
  三、评价与反思
  杜威认为:“生活即教育。”化学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上的,在教学中形成的科学原理和概念,应该成为学生形成生活能力的一种保障,只有这样,科学教学才有更深远的内在意义。学生从熟知的燃烧物的燃烧入手,去探究燃烧的本质和灭火的原理,从而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自然界的一切规律又都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只有向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进行,才是合理的,运用板块设计理论使设计更具逻辑性和简洁性。
  四、基于“板块”的《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一)》教学设计模型
  [参 考 文 献]
  [1]杨开城.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2001(5).
  [2]郑长龙.化学课堂教学板块及其设计与分析——祝贺《化学教育》刊庆30周年[J].化学教育,2010(5).
  [3]郑长龙等著.化学课程与教学新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5]苏翰.对物质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10(2).
  [6]肖利辉.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几个实验的改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3).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摘 要]    化学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凝聚着编写组的智慧和心血,受到学生的喜爱,它应该成为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资源。阅读是学生通往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和神奇斑斓的微观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  [关键词]    化学;教材;阅读   近几年,可用于化学教学的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学视野得到了拓展。教材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教师可自己遴选素材,编写导学案,制作精美课件,这些都有力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形象大于思维,寥寥数语总是承载了诗人满腔的深情。文字只是一个载体,学生能通过文字领会诗人的感情,这是一个基础,但这还远远不够,要真正理解一首诗,必须完成情感的迁移。尤其是欣赏《乡愁》这一类抒情性很强的诗歌,最大的困难就是让从未曾尝过背井离乡之苦的学生进入到诗人所创设的感情环境中去。仔细看余光中的《乡愁》,从头至尾无一华丽的诗句,但诗行之间却充溢着荡气回肠的浓浓愁绪。而这种
[摘 要] TELOS教学模式相比其他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对学生的训练内容更细致,方法更人性化,照顾到了大多数学生特别是薄弱学生的“学”,真正做到了“因人施教”。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转变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的被动性和依赖性。  [关键词] 初中英语;TELOS教学;教学模式;课外阅读;学习方式   TELOS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
摘 要:对话教学作为初中英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依托语篇教学思想的对话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整体理解对话,激活对话的交际功能和语用功能。  关键词:对话教学;语篇思想;交际功能;语用功能  一、对话教学及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话教学作为初中英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就牛津初中英语7A教材而言,文本对话在教材中大量出现。每个单元,除了co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费厄斯坦就任务执行过程中的智力运作,提出了“认知地图”这一概念,它是一个表达智力行动的重要参与因素的理论。该理论可以为教师在设计任务、帮助学习者完成任务时提供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和实用性的工作模式。关于认知运行步骤,费厄斯坦提出了三步论:第一步,学习者必须选择、收集、吸收适当的信息,此为输入;第二步,学习者须以某种方式对输入的信息加以处理和利用,此为精细加工;最后,学习者需要将某种
摘要:怎样让一堂语文上得生动,怎样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提升,怎样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这是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有效教学需要探究的重要问题。追根溯源,只有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能的因素是什么,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和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主体,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看,也不能片面突出某一主体。本文从影响教
[摘 要]  培养数学选择能力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要对儿童数学选择能力的培养要从实践层面探索一条适合小学生数学选择能力培养的路径,促进儿童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给予儿童数学思维生长的智慧选择与现实关怀。  [关键词]  数学选择;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获得适合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以及基本的活
[摘 要]“1 1”整书模式,通过链接相关文本,打通课内课外的界限,由节选引向长篇作品,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思维空间得到进一步延展。通过聚焦“这一篇”的个性,探究“这一本”的共性,关注“这一类”的系统性,更好地实现课标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 1”整书模式  叶圣陶先生说:“课本里所收的,选文中入选的,都是单篇短什,没有长篇巨著。这并
[摘 要]  “怎样上好总复习课?”一直是很多毕业班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在很多课堂实践中,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只有知识点的练习巩固,没有了复习课的梳理。复习课要紧紧围绕“自主梳理”,通过唤醒记忆、自主构建、自主梳理,凸显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  复习教学;梳理;联系;知识网络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72~73页例1及例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整数、自
[摘 要]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留心观察、读写结合、勤于练笔、修改讲评等方面下功夫,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爱动笔、乐于表达、敢讲真话的写作习惯。只要教师能踏实训练,坚持长久地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就会有所提升。  [关键词]    写作习惯;能力提升;写作兴趣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