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素质浅论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da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推行渐趋深入,素质教育的实施也是如火如荼,反观语文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高,社会对初高中毕业生的语文水平的不尽如人意反映强烈,而且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减。究其原因,语文教师的素质是重要的因素。现就新时期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略谈个人管见。
  
  一、语文教师应苦练教学基本功
  
  首先是语言。现在语文教师的队伍很庞杂,水平参差不齐,许多本不适应教授语文的教师仍在干语文教学。城市还好说,农村就差多了,许多教师非中文专业毕业,甚至不是科班出身,水平低下,或是连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也说不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能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授课是最基本的素质。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学生掌握规范的汉语语言,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如果用方言授课,则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美的享受就是奢望,人文精神的培养难免无从谈起。所以,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素质,就要从语言入手,刻意锤炼自己的普通话,不断进步,用自己纯正、流利的普通话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充分领略汉语的精妙,获得美的享受,增进语文素养。笔者建议教师多看“新闻联播”等节目,学习别人字正腔圆的标准普通话,不断矫正自己的发音缺陷。同时在课堂教学上,精益求精,反复锤炼自己的教学用语,向语文名师如钱梦龙、于漪和魏书生等学习,无论是教学用语、朗读、口语交际等,耳濡目染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得以提高。
  其次是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学能力。据笔者观察和研究,一些语文教师读书很少,教学就是依照教科书和教参,照本宣科。读书不求甚解,阅读量少,知识面窄,鉴赏能力差,令人担忧。语文教学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如果教师没有广泛的阅读,没有敏锐的语感,没有深刻的文学鉴赏能力,怎么能奢望教出语文水平极高的学生?所以,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博览群书,无论是经史子集,还是自然和社会科学名著,都要广泛涉猎,不断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人格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谈吐文雅,素质较高的人,这样才能使学生信服,达到亲其师,进而信其学的效果。
  再次,语文教师还应在其他一些基本功方面注意提高。如书写,部分教师的书写实在不敢恭维,还没有学生写得好,这样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形象难免打折扣。风格多姿、潇洒有力的板书,既能使学生感受到别样的美的艺术享受,还可激励学生模仿、超越。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多媒体教学一统天下,尤其是公开课,几乎达到了无课件不成课的地步,利用多媒体的教师,鲜有板书者,学生上课欣赏教师的书法简直就是奢望。这不能不说是个悲哀。教师苦练钢笔字、粉笔字甚至毛笔字,都应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常态的追求。
  最后,不能不说的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讲起写作来,那是滔滔不绝,俨然文学豪杰,可惜的是眼高手低,从不写“下水作文”,久而久之,竟下笔忘字,或感情寡淡,夸夸其谈,或言之无物,无真情实感,乏善可陈,有的语文教师甚至从教几十年竟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多读,多写,多感悟,在不断的写作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再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相信效果会相得益彰。
  
  二、注意学习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的知识
  
  面对新课程的推行与素质教育的开展,语文教师就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并将新的理念和技术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很遗憾,新课程在全国都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一些语文教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甚至有的竟连《语文课程标准》都没看过一遍,更别提对新课标能反复揣摩了。其实,作为语文教师,就应当人人案头必备《语文课程标准》,反复研读,领会精神,因为这是我们教学与考试的纲领性文件,虽然课标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与效果都有争议,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拒绝的理由。如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对阅读和写作也提出新要求等,这些都与过去的大纲不太一样,值得我们研读,深思,并努力实践。
  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于字、词、句、篇、章的机械训练,急功近利,为应试服务课堂教学,太重视科学化和技术化,远离了语文的艺术性,忽略了语言文学的情与美,过于重视工具性,忽视了人文性。现在我们认识到,语文课程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应该意识到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苦练内功,勤学多思,不断反思,搞好校本教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跟上课改步伐,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和科研型的教师。
  总之,在新时期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远不止以上所言,素质教育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课改的东风,我们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将不断得以提升。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踏浪而来,在“什么样的体育课才是适合于我们课堂教学的好课”这个问题上,众说纷纭。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笔者对我市共250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初中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状况  喜欢体育的学生为95.4%,可是喜欢上体育课的比例就明显降低了,只有78.5%。原因是多方面的:体育课上,学生只需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缺乏主动的探究、积极的思考和合作与创新。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领域中的改革有了长足的进展,取得了日益显著的成效.综观这些改革,无论是理论的,还是实践的;不论是整体的,还是局部的,也不论是教学模式的,还是教学方法的,一般是沿着一条“继承—引进—改革—创新”的路子和规律,不断演进、日臻完善的.在对传统教学的批判继承中加以改革,为今所用;在对国外教育精华的引进吸收中加以创新,为我所用.这是近十年来我市教学改革的经验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就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改革旧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与策略,优化教学过程,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与活动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谈一些初步的认识。    一、在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利用字词教学培养学生的
课改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吹进了农村山野,给农村学校带来了不少新鲜的气息。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三维目标”。“三维目标”除了承袭传统教学的知识与技能外,还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设备落后、现代教学资源缺乏的农村中学,如何才能根据现有的条件,开发出更多的教学资源,让课堂鲜活起来,这是一直困扰教师们的问题。广大教师常抱怨农村中学信息化的课程资源缺乏,感叹教
数学中的教学主体参与就是在数学教学中,把学生作为主体,结合高中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通过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措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 从教的方面看,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从学生学的方面看,数学教学主体参与就是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积极思考和实践探索,体验到学习
钻孔灌注桩有施工速度快、占地少、相邻干扰少、承载力大等优点,在水运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钻孔灌注桩受施工设备、供电等受多种因素影响,处理不好容易引起断桩,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