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秋千意象探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w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打秋千是唐代清明寒食节日里常有的娱乐活动,唐诗中有提及。唐诗中的秋千早期毋庸置疑是一个节日意象,后来成了女性闺阁的象征之一。本文按照秋千诗写作的时间顺序梳理出了秋千意象发展的大致脉络:节日—少女—闺阁。在梳理过程中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了其变化原因,认为这种变化一方面与中唐之后齐梁诗风的复兴有关;另一方面与后期尤其是南方私家园林的发展有关,秋千搭建位置的变化创造出庭院秋千的组合。此后秋千与庭院、闺阁女子的融合表达成为了主流。
  关键词:唐诗;秋千;意象
  作者简介:张谧,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02
  秋千是中国古代一项娱乐活动,它的来历最早可考在南朝时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中,其引《古今艺术图》云:“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趫者。后中国女子学之,乃以彩绳悬木立架,士女炫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曰秋千。楚俗谓之施钩,涅盘经谓之罟索。”[1]
  秋千进入诗歌是在唐代,它成为了清明寒食节的象征之一。这个现象与玄宗大力推崇寒食节有关。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軰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2]虽然在唐以前就有秋千活动,但就目前可查找的资料来看,唐以前诗歌中并未出现秋千,究其原因,目前难以解释,此问题正文暂且搁置不论。
  本文以《全唐诗》中出现秋千的诗为样本,共计33首[3],先后考证其创作时间并按照创作时间先后排序,以此探析秋千在唐诗中的演变。
  一、第一阶段(开元到元和年间):节日象征
  从开元到长庆年间,与秋千有关诗作共计八首。
  开元到大历时期有五首,分别是《寒食篇》、《出入秦川路逢寒食》、《寒食城东即事》、《清明二首(其二)》、《寒食戏赠》。这五首诗中,诗题皆带“寒食”或“清明”,诗句中的秋千作为与寒食清明相关的节日意象出现,它是描写寒食清明习俗、景象的一部分[4]。
  元和时期有三首,诗题不再拘泥于寒食清明,诗句中秋千的存在感增强了,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泛指或者节日道具,这三首诗突出了秋千道具本身的特点。玄宗的“公子途中妨蹴踘,佳人马上废秋千”揭示了一个现象即男子爱玩蹴鞠而女子爱玩秋千,只是诗句中还未表现出秋千本身的特点。到了王建《秋千词》中,便是完全以秋千为主角了。同样从张仲素《春游曲》中也能直观看到秋千与女性的互动,“蒙蒙百花里,罗绮竞秋千”,百花丛中,衣着光鲜亮丽的女子争相打秋千,在这幅画面中秋千不仅仅只是春天可有可无的点缀了,正是因为秋千的存在,使得春天更显朝气。
  这段时期的秋千,地理位置均为北方[5]。这里强调北方秋千主要针对的是表格后面的“庭院秋千”,诗人在写“庭院秋千”时实际所处位置虽在北方,但经考证分析其诗句中的秋千当属于南方,故在这里简要说明。从秋千的搭建位置来看,这段时期诗中出现的秋千多建在户外,且多为公共场合,即人人都能使用的地方。可见这时的女性活动范围还是相对广阔的,从王建《秋千词》中可以明确男女都能在户外玩耍秋千。这和唐人开放的风度是分不开的。而唐时能出现“蒙蒙百花里,罗绮竞秋千”这样热闹明丽的场面,和当时寒食期间的游宴风尚息息相关。
  唐时游宴风尚盛于一时。《唐国史补》曰“长安风俗,自贞元侈于游宴。”[6]
  这一风尚上自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喜闻乐见。
  据宋代张舜民《画慢录》载:“唐两京省入伏假,三日一开印,公卿近郭皆有园池。以至樊杜数十里间,泉石占胜,布满川陆。至今基地尚在。省寺皆有山池。曲江各置船舫,以拟岁时游赏。”[7]
  当时的公共园林曲江,每逢春时便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寒食之际正是一年春好处,秋千之戏自然也就于热闹之中锦上添花了,故那时的秋千活动才那么生动活泼,显示出大唐王朝的风流盛世。
  随着安史之乱以后曲江渐渐颓败,虽文宗时期有过修复,但那样的盛世王朝已然回不去了,所以虽有“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之旧景,不过只是“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的喟叹。
  二、第二阶段(大和年间):少女象征
  这一阶段以白居易、刘禹锡晚年与元稹的“春深唱和”诗为代表。其中元稹的唱和诗已无从查找,只能从白、刘二人作品加以推测,元诗风格应当类似。表格所选元稹秋千诗时间暂不祥,从“忆得双文人静后,潜教桃叶送秋千”亦可知元稹诗中秋千带有了绮情色彩。
  白居易在长庆初所写的两首诗均与寒食相关,带有回忆性质,同第一阶段的秋千有相通之处,故此处不再赘述。
  白居易、刘禹锡在大和二年分别唱和的两首诗,以及紧接着李商隐的《无题》诗,就秋千意象本身的演变来说,有很大的意义。
  先是白、刘这两首诗中都突出了秋千本身形态上的飘逸,同时将这种飘逸与女子同样轻柔的身姿结合,细化了秋千与女子的联系。这个联系很具体,即女性身体、气质等的要求,例如“秋千细腰女”中的“细腰”。
  李商隐在大和三年的这首《无题》继续细化这种联系,不仅有年龄的限制,还通过秋千来表现少女青涩的情思。
  全诗如下: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帬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
  这首诗选取了几个经典场景来表现一个女孩从八岁开始慢慢褪去儿童的懵懂,有了爱美之心,接着情窦初开。这是一个女孩向少女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秋千出现在最后一句即十五岁时,这个时候秋千便不是一个无特指群体在春日里戏耍的工具了,这个秋千散发着少女既纯真又旖旎的美丽,这样的美丽青涩又迷人。这个秋千是专属于少女情感的寄托。
  秋千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变化,和当时的社会风气也是有关的。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元、白的艳情诗所描写的内容与当时社会风气有直接的关系[8]。“春深唱和”虽不及艳情,但亦趋近,带有齐梁之风。   齐梁宫体诗中没有出现秋千的影子,而随着中唐显现出有意或无意向齐梁诗风靠近时,秋千这一非常契合齐梁诗风的意象终于在诗人们的笔下焕发出绮丽的色彩。到了此后的五代与宋,随着更长于表现齐梁诗风的词体出现,秋千在其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展,由此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三、第三阶段(咸通年间):闺阁象征
  咸通年间秋千诗有十首左右,其中创作最丰者当属韩偓。从表中可直观看出:33首与秋千相关的唐诗中韩偓的诗占了6首之多,并且这6首里面的秋千表现出的意味非常相似。
  这些秋千渐趋脱离了“寒食”主题,被带入到一个相对可见的小空间(比之前面“蒙蒙百花”、“竞出垂杨”),与这个小空间的其他景象人事发生联系,带有了闺阁的色彩。
  那么秋千是怎样被带入这个小空间的呢?
  这就与秋千搭建位置的变化有关了。在晚唐时期,秋千已经不止搭建在城郊、江边、楼阁下了,它还被移进了众多私家庭院之中,正是因为秋千搭建位置的变化,使得诗人得以自然而然将其与庭院、闺阁女子相联系。
  庭院属于园林的一部分,而庭院发展情况就目前情况来说较难考证,而园林在唐代的发展确实有着相当的变化,故向上一级扩展为园林之中的秋千。
  这里的园林概念采用的是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中的说法,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自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9]
  在这个概念下园林的文化差异就表现在“游憩”与“居住”这两个方面。
  总的来说初盛唐时多为皇家、公卿、寺观、公共园林,而这些皇家、公卿、寺观、公共园林,并不是用来长期居住的,它类似于某某避暑山庄等,主要的作用倾向于游赏。
  那时私家园林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园林本身需要的购买力很大,拥有者为少数。那个时候文人所能见到并且可进入的私家园林,其功用大多是读书、雅集等活动,相对来说是在一个大的、开放性的环境之中,并没有后来居住型私家园林那种私密性。
  晚唐五代时期战乱颇多,出现南迁现象,而到了南方,由于地理的差异使得居住型私家园林暴增。
  园林与古建筑专家童禽曾在其《江南园林志》序言中说“吾国凡有富宦大贾文人之地,殆皆私家园林之所荟萃,而其多半精华,实聚于江南一隅。[10]”江南地区山形秀美、水网密集,水域中又有天然石材以造假山,在这片土地上建造出来的园林比之北方园林虽少了积分宏大壮丽之气,却有着别样的精致柔美,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园林建造开始由开发变得封闭,追求一种“壶中天地”的审美情趣。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更加成熟。
  此后的江南园林便一直沿着唐代形成的这种精致淡雅风格和壶中天地审美情趣继续探索,到宋代益臻成熟。[11]这样的气质与秋千是非常契合的,因此秋千成为了构园时要考虑的一部分。秋千的搭建位置也相对固定下来。
  北方开放性园林的秋千是热闹的,它承载着大唐盛世的风流蕴藉,当昔日垂杨岸边那一排排壮观的秋千被带到南方时便被一个个拆分进一方方小小庭院,融化在水乡里的温柔和旖旎之中,甚至到了后来,庭院里住进了那些多情的女子,这秋千便成了诗人们新的表达,不管是粉墙下的欢声笑语还是疏雨中的寂寞空荡无一不充满南方的柔媚与绮思。
  与韩偓同时期或之后的秋千诗中并没有完全抹去秋千意象的节日、春日气氛,如此后郑谷有“村落清明近,秋千稚女夸”等诗句。后来词体逐渐繁荣,加上韩偓艳情诗对词的影响,秋千便顺着韩偓的表达方式走了下去。可见韩偓之于秋千意象演变的重大意义。
  此后秋千与闺阁女性“剪不断,理还乱”。晚唐只是一个开端,到宋时,随着女性生活习俗的巨大变化,秋千与闺阁女子便深深地绑在了一起。秋千似乎承载了一个女子的人生,它一高一低的动作就像女子人生轨迹的高潮和低谷,包含了强烈的情绪。
  注释:
  [1][梁]宗懔.宋金龙校注.荆楚岁时记[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2页。
  [2][五代]王仁裕撰.丁如明辑.开元天宝遗事十种[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第88页。
  [3]所选诗歌出自彭定求主编《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版,因该套书中录有晚唐五代的词,还录入了一些宋初诗人作品,而本文主要探析唐诗中的秋千,故删去词作和部分诗作共计33首。
  [4]在唐代寒食清明是挨着的节日,一般将两个节日放在一起说。
  [5]杜甫《清明二首》所写秋千虽为南方,但分析诗中“万里秋千习俗同”可知,他的参照物仍是北方秋千,故仍算作为北方秋千。
  [6][唐]李肇、赵磷.唐国史补·因话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卷下,第60页。
  [7]宋张舜民撰,丁如明校点画漫录.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551页。
  [8]陳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籍出版社.第四章《艳情与悼亡诗》.第85页。
  [9]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页。
  [10]童禽《江南园林志》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第3页。
  [11]参考魏丹《唐代江南地区园林与文学》,该文还以安史之乱为界把唐分为前后期,据作者统计唐前期的私家园林不到江南私家园林总数的10%,后期猛增至100多处,超过总数的75%(剩余为年代归属不明者)。
其他文献
一  琳琳越来越觉得日子过得迷茫。  这天晚上,已是后半夜三点半了,丈夫于福祥在外赌钱刚回家。琳琳睡得正香,突然被惊醒,看了看钟,便问他:“怎么到这时候才回来,是不是又去赌钱了?”  “消停睡你的觉吧,这事不用你管。”于福祥历来认为老婆只不过是传宗接代的工具,除此之外不应多管男人的事。  琳琳说:“你说你把这些精力都用在管理厂子上多好,放着正道你不走,偏要去走邪路。”  于福祥半晌不说话,只顾脱自
期刊
方灵在大禹广告公司企划部做文案工作。她容貌端庄,才华出众,写的文案妙语连珠,宣传效果特别好。由于业务能力强,工作量自然也大,加班加点成了常事儿。不过累归累,收入当然也高。遗憾的是她已经二十八岁了,还名花无主,背地里被人称作精品“剩斗士”。  几个月前的一个周末,她在公司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灵灵,干吗呢?”  “妈,有个文案要得急,我在加班。”  “女孩子不用太拼,终身大事才是当务之急啊!你都二十
期刊
房间里点了盏油灯,火苗摇摆着,把床边升起的一缕缕烟也照了进去,四壁更是昏昏暗,只堪堪瞧见床上那年轻人的衣裳。深棕色的长衫,料子平平,包裹着的身体很瘦,身量并不长,显出一段纤细的腰身来。  这大概是个少年。天边忽而闪过一道惊雷,照得屋内宛如白昼。那人的脸也清晰地现了出来。然而只是一瞬。窗外的风愈发狂躁起来,夹着沙土不断冲撞着玻璃窗。不久雨就到了,少见的大雨倾盆。“还是瘫在床上最巴适。”一声低叹响起,
期刊
建生驼子的背是先天性驼的,二十多岁时,他的背就驼得差不多九十度了,劳动起来非常吃力。但是,建生驼子生来就吃得苦、耐得劳,田里的活儿、山里的活儿、家里的活儿他都干得很利索,种田种菜是一把好手。但他在生活上非常节俭,一条洗脸毛巾用了十多年,搓洗得成了纱布,薄得像层纸,他还舍不得丢掉,村里人都劝他买条新的,他振振有词地说:“旧的好用些,旧的好用些,习惯了,我用习惯了。”一九六四年搞社教的时候,工作队员都
期刊
某日下午,暴雨忽来,天地间突然一片朦胧。风吹雨打芭蕉叶,花草零落化春泥。雨后的天空,一碧如洗。放眼看去,万物纤尘不染。此刻,此景,就有了要出去走走的冲动。刚出门,未走得三两步,隐隐约约听到喵喵的叫声。顺着声音寻找,在院墙脚下草丛里发现了一只小猫。看到有人近前,小猫的叫声愈发激烈。我伸手将小猫抓了出来。这小猫浑身白色,巴掌大小,走路一摇三晃,还是个未满月的小家伙。  我将小猫带回了屋里。找到一条旧床
期刊
咱们抚松早些时候有很多人是渔民,松花江上就有不少捕鱼的故事。松花江边渔民的生机是从正月开始的,那时,渔民早起晚睡修补着渔网,希望在江上大显身手,水上捞财。待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打鱼的船只便络绎不绝地下水了,把个窄小的水面烘托得好一番热闹。春天从水上捞财最难,然而赚钱也最多,因为开江鱼最鲜,价钱比较贵。民间“四大鲜”中的第一鲜便是“开江鱼”,都不住地称赞,险些淌出口水来,那味道香醇,喝上一杯小酒,啥
期刊
那年盛夏的八月,我从丽江开车去香格里拉拜见一位藏族朋友,这位朋友是种植藏红花的专家。当时我在开发藏红花和艾叶,调制一种薰泡饼,但藏红花的药效一直不理想,我想知道是产地原因还是制法与工艺的问题。  香格里拉一直是我非常想去的地方,二〇〇〇年前后,那里的原生态一直保持得很好,植被覆盖率百分之百,我向往香格里拉的不是它的雪山也不是藏密寺庙,而是香格里拉雪藏式的寂静和与世无争的洁净!  巴桑家住在离香格里
期刊
爆竹的烟气缭绕在村庄的上空,傩舞“五将军”似乎带着神秘的力量从遥远的先秦时期一路南下,带着远古的图腾膜拜,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直抵大陆南疆的一座村庄。于是,每年村庄元宵节锣鼓喧天、打击乐器齐响,村民放下手中的农活戴上傩面具跳起傩舞。傩舞像藏匿着一股上古的魅力,带领全村人起舞……  这座村庄叫东岭村,全村村民均姓林,坐落在广东湛江市湖光镇,南海之滨,与海遥望。村谱记载,东岭村由其祖上在宋代由北方迁居福
期刊
年关一天天临近了,孩子要给我买衣服。今年单位刚刚换发了新制服,藏青色的西服,春节穿上是很适宜的。我让孩子陪我去超市买双鞋子,表达他们的孝心。心底里是找一找有没有我穿的条绒布鞋?因为我想穿当年娘做的条绒鞋了!  这些年,穿过各式各样上百过千块钱的名牌皮鞋、运动鞋,唯独记得娘给做的条绒布鞋最舒适最温暖。  那时过年,一家老小换穿一双崭新的布鞋是过年的标配,也是展现一个家庭妇女手巧的标志。大年初一一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