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燃料能拯救地球吗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8056168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原油价格的暴涨和地球温室效应的日益加剧,迫使人类不得不去寻找最为合适的替代能源。应运而生的原始植物燃料开始锋芒毕露,它的横空出世,预示着——
  
  生物燃料的时代已经到来
  
  当下,受原油暴涨因素影响的行业和产业越来越多。在全球范围内高度重视生物燃料的普及应用已成为一桩迫在眉睫的大事。虽然开发生物燃料的呼声高喊了许多年,但实用化进程中却难以看到有什么重大起色。
  两三年前,石油价格飞涨的恐怖仍令人们心有余悸且不乏切肤之痛。此时此刻,处乱不惊的巴西某经营货轮租赁公司的老板罗萨德却十分超脱。罗萨德的货轮上共有12部小型柴油机,随着油料市场的暴涨,需要他立刻拿出对付燃油涨价的应急对策。因为,他每年得为燃料消耗多支付20%的油费。于是,他从一家名叫恩普拉尔的公司那里购置了一种原先用于巴西的一种命名为U—19型的飞机上的单引擎螺旋桨内燃机。该装置的最大特点是既可燃烧汽柴油,又能燃烧乙醇。
  这种命名“伊巴纳莫”的内燃机现在所使用的燃料,是以甘蔗为原料提取的乙醇。它比过去的汽、柴油燃料费用减少40%,而且根本不存在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问题。
  “看来汽油发动机的命运已到了寿终正寝的晚期阶段”,恩普拉尔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巴迪里说。
  在巴西,乙醇作为燃料使用一直是广受欢迎的汽车能源。目前,仅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的企业就达320多家。预计5年后将增加到370余家。巴西全国有2000万人(约占驾驶员的一大半)喜欢使用混有25%乙醇的汽油作为自己的汽车燃料。眼下,使用100%乙醇作为汽车燃料的各类车辆已越来越多。因为乙醇的价格还不到汽油的一半。
  巴西政府也相应制定出鼓励巴西的油轮大力开拓全球性乙醇贸易出口业务的政策。厚积薄发且蒸蒸日上的生物燃料生产业,使巴西近年来赢得了“乙醇产量的沙特”的美誉,意思是它现在的产业规模堪与沙特这个石油王国比肩。从根本上讲,以植物作为提取乙醇的生物燃料的市场与石油市场在性质上截然不同。由于生物燃料可以就地取材,故使得少数国家垄断油料市场的企图难以得逞。
  目前,泰国、印度、澳大利亚、马拉维共和国等30多个国家。正在大力开拓油棕树、大豆、椰子等作为燃油原料来栽培的植物市场。为实现从汽油往“下一代燃料”的转换,可以说这一工程或许刚刚起步。但另一方面,尽管生物燃料如日中天般地疾速普及应用且势不可挡,但与目前石油等化石燃料相比,它在市场上所占的比率仍是微乎其微。
  然而,面对原油价格的飞涨和气候异常所带来的恐惧不安,人类又不得不去未雨绸缪和居安思危。用生物燃料代替石油的可能性已毋庸置疑,至少会越来越走俏。加拿大的某份调研报告指出,“在今后100年内,人类所面临的首要课题是,怎样应对石油枯竭的无情挑战”。纵观全球,不难看出接踵而来的课题之一是——
  
  生物燃料供给体系如何构建
  
  在生物燃料景气的背后是人类社会强有力的支持。今天,世界各国政府都能认真对待值得痛定思痛的地球温暖化问题,并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生物燃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能够大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对策。此外,政府也增加了承担和鼓励生物燃料混合利用的义务。英荷石油公司和BP等石油公司根据各国的状况,作出了大量投资于生物燃料开发的实质性反应。如,英荷石油公司已在全球范围内创建了许多露天商店,专门经销世界上质量最好的乙醇产品。
  无独有偶。全世界从事农业和种植者们,也正在将视线集聚到大规模生物燃料作物市场的开发上。环境保护活动家们,对这种有益于地球生态的下一代清洁性燃料的粉墨登场,更是振臂欢呼,鼎力支持。
  生物燃料千好万好,但却在分配体制上存在着许多不可小觑的棘手问题。也就是说,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生物燃料取代了石油,那么,确立一个什么样的大规模供给体系才算公平合理且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一般说来,食用作物的生产是自由的,是不受压抑的,但如何确保用于燃料生产的作物农地的质量、数量和权利不受侵犯?如果没有优惠的税费政策和补助金做坚强后盾,经核算后油料农作物因天灾人祸出现亏损怎么办?另外,还存在贸易壁垒的问题。发达国家的农业始终有很有影响力和实权的农协组织撑腰,能对不公平现象和行为施加压力和抵御,但从诸如巴西和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来看,当各国从这些发展中国家进口生物燃料时,就会遭受发达国家农协组织的横加干预。
  
  发达国家已能生产出成本更低的生物燃料
  
  作为减少对原油输入依赖的重要手段,许多国家已将大力开发生物燃料当作一项战略性国策来实施。如泰国,以稻壳和甘蔗为原料,正在兴建10多座生产乙醇的工厂。在中国吉林省,已建成作为燃料供应的世界最大的乙醇生产基地。在这座工厂里,使用玉米作原料。在中国的其它工厂,也在使用木薯、甘薯和甘蔗等进行大规模生产乙醇的实验。
  欧盟目前也在厉兵秣马、拭目以待。欧盟的目标是在10年内使生物燃料比率占燃料总量的6%。这就意味着,今后10年内,欧盟必须将原油作物的生产量提高5倍,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在马来西亚,政府一直在将目光紧紧盯住德国市场,现正举全国之力大规模扩建油棕植物农场和兴建生物燃料工厂。
  若使生物燃料取代石油,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就是要确立全球性的生物燃料生产分工体系。从地理角度来看,位置偏南的是诸多发展中国家。许多国家一年四季都能够栽培和收获生物燃料,而且劳务费用更便宜。巴西的乙醇价格,还不足原油价格的一半,每桶25美元。而欧美各国每桶乙醇的价格普遍都在50美元以上。为了,用生物燃料替代车用燃料,每替代10%的原油,就不得不占用欧美各国约40%的农地来栽培生物原料。相形之下,在特别适于栽培甘蔗的南半球发展中国家,相同的农地占用面积,却能生产出最高为欧美各国5倍的生物燃料产量。
  据世界能源组织的布尔顿博士介绍,“在巴西和印度等的发展中国家,他们从甘蔗中提取乙醇产量,现已能够很轻松地满足相当于全世界10%汽油的需求量。”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等,都是特别适合甘蔗生产乙醇的国家。
  然而,生物燃料的世界市场,始终面临着深刻的政治问题。发达国家有政治影响力的农业组织,一方面摆出一副极其重视生物燃料的姿态,另一方面,却又毫不客气地坚守住维护本国利益的保护壁垒。“他们一只手挥舞着热衷于环境保护的道义大旗,另一只手则欲盖弥彰地想多多寻求补助资金”,生物燃料咨询中心的多拉里尔一针见血地指出。
  从全球经济实力上看,下一代的生物燃料会由北半球的发达国家来统霸市场。因为这些国家很可能会以比较低的成本生产生物燃料。据悉,发达国家不仅有足够的力量来开发那些含糖不多的植物,而且业已具备全面开发任何植物的技术优势。自去年秋季以来,加拿大的伊奥金公司发明了一种从小麦中提取乙醇并实现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继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工厂。该公司采用遗传工程学手法来获取酶,再将小麦的纤维素转变成葡萄糖,然后将它们进行发酵处理。目前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装备上,已具备大规模市场开发的能力。前不久,伊奥金公司从英荷石油公司获得了4600万美元的资金,计划于2008年再建几座规模较大的工厂并投入生产。预计投产后的工厂将具备生产20万吨乙醇的能力,每升的成本约为35美分。
  在德国,受德国大众汽车制造公司支持的科伦工业公司,也在不遗余力地研发从树木和小麦纤维中提取柴油燃料的技术。预计到2007年,大规模生产的工厂将正式运营。
  (徐新明 编译)
其他文献
我是在岭南大学的附属中学毕业的,陈寅恪先生1949年到岭南大学时,我正好升入岭南大学。他在政治历史系任教,我读的是历史专业。我们班只有三个同学,我、胡景钊、张观呼。有一个学期,是1950年,陈先生讲唐代乐府,当时只有我一个人修了这门课。陈先生是用诗证史,例如,他讲《秦妇吟》,讲这首诗里看到的唐代末年的情况:皇朝、节度使、交通路线等等,竟讲了差不多半个学期。陈寅恪画像  我本应是1953年毕业的,后
在璀璨的湖湘文化中,有一条脉络源古至今,绵延千年,古老而又神秘。它自成一派,似巫似道,尚武崇文,杂糅着人类渔猎、农耕及原始手工业发展的过程,近代学者称之为“梅山文化”,而其腹地就是位于湘中娄底西部的新化一带。  早在5000多年前,蚩尤及其部族就在新化一带繁衍生息,并长久地处于“化外”的历史,是“不与中国通”的神秘之地。至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梅山蛮”归化后置县,名曰“新化”,取“新近归化
那是一个让无数中国人无法忘记的非常时期。那是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疾病灾难。这种被称为“非典型肺炎”的恶魔,于2002年底在广东露面,肆虐一番之后便乘势而上,跨江越河,在北京,继而在全国,开始了它野蛮而又神秘的疯狂之旅。  非典流行,让正在建设小康的中国措手不及。由于它的神秘使一些百姓谈“非’色变。而每天几十例、上百例的非典病人也不断地强击着国人的神经。他国没有先例,世界无人知晓,就连对付病
我是1944年在山东嘉祥县参加战时邮局当交通员的,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许多对敌斗争的场景却经常在脑海里浮现,历历在目。  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20多个师计30余万人,向我中原解放区发起了突然袭击,从此,内战全面展开。在敌人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根据新的形势,7月下旬,冀鲁豫交通(邮政)七分局和所属济宁、济北、汶上、南旺、东平、嘉祥、昆山7个县交通(邮政)局分别再次转为战时邮局(简称“战邮局”),
刘迎芳没想到自己也会上新闻联播,而且有那么多记者要采访他。他的出名因为禽流感病毒。    挑战禽流感病毒    今年冬春,全国多个省份报告人禽流感病例,截至1月31日24时,已确诊8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其中5例死亡。这一数字比2008年全年仅有3例明显增加。  流感病毒曾给人类带来抹不去的伤痛,而禽流感很可能是一场新灾难的源头。有科学家甚至认为,每30—40年,流感将有一次“轮回”。自20
美国一家非商业性组织推出了一款可沿垂直墙面爬行的特殊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目前还没有获得正式的命名,研究人员只是将所使用的技术称为“柔性电子附着技术”。  这种新型机器人可借助静电产生的吸引力在垂直的墙壁上爬行。一系列测试表明,该型机器人不但能沿砖墙爬行,还可沿垂直的玻璃、树木、金属或混凝土爬行,至于爬行物体的表面是否导电并非必要的条件。除此之外,即使存在着大量的灰尘和垃圾也不会给机器人带来麻烦。机器
“液体式浮力世界钟”、“日晷指阳钟”、“环球国际钟”、“环带式多功能国际标准时钟”、“投射式世界钟”、“国际钟表表盘”、“世界时半球钟表”、“世界时全位指示”、“子母针两地时表”……走进张明德的办公室,琳琅满目的钟表世界让笔者眼花缭乱,仿佛置身于古今时光隧道之中。  张明德,18岁时就成为了上海染化十厂的一位操作工,这一干就是20多年。后来他毅然从染化十厂辞职,用仅有的1000元积蓄,办起了国利工
众所周知,美国为迫使日本投降,分别向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可事后有人认为,其实美国向日本投了三颗原子弹,长崎有两颗,其中一颗没有爆炸,最后神秘失踪。  据美国原子弹研制和生产的组织者,美国退役陆军中将格罗夫斯回忆,美国从一开始就准备了三颗原子弹,投掷目标分别是广岛、小仓、长崎。美国空军509飞行大队还准备了7架飞机,用于投掷这三颗原子弹。  第一颗原子弹轰炸广岛之后,美国又积极地进行了轰炸
机器人早就进入了人类的生活,并给人类提供了很多帮助;随着科技进步,机器人也在不断向智能化迈进。但或许你从来没有想过,人类会和机器人结婚?英国一位人工智能研究者日前大胆预测说,未来的某一天,人类将和机器人结婚!而且可能就在2050年。    机器人将越来越像人类    抛出上述惊人而又有趣结论的是英国人戴维·莱维,他是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主攻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最近,戴维刚刚完成他关于
冰棒、汽水、井水泡西瓜,捕蝉、抓萤火虫、下河摸魚逮虾。那些年,没有空调的夏天,孩子们这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