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岁月中的“战邮局”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k3do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1944年在山东嘉祥县参加战时邮局当交通员的,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许多对敌斗争的场景却经常在脑海里浮现,历历在目。
  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20多个师计30余万人,向我中原解放区发起了突然袭击,从此,内战全面展开。在敌人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根据新的形势,7月下旬,冀鲁豫交通(邮政)七分局和所属济宁、济北、汶上、南旺、东平、嘉祥、昆山7个县交通(邮政)局分别再次转为战时邮局(简称“战邮局”),担负前线与后方、军队与地方的通信联系。随着形势的发展,战邮局在邮路的各条干线上普遍增加了班次,并向野战军军邮局和军邮站派出了配有马匹和自行车的交通员,他们实行双重领导。我们主要负责报纸、文件信函、宣传品和通讯稿件的传送,并保证随到随发。我当时在嘉祥战邮局负责收发工作和行政事务管理,还兼任炊事员。
  国民党军队在8月陇海战役、9月定陶战役中吃了亏后,加强了对我解放区的进攻。我冀鲁豫野战部队撤到黄河北休整之时,根据上级指示,战邮局不能随着后撤,要在当地坚持斗争,以保证军地机关的联络畅通。10月上旬巨野战役结束后,国民党新五军等主力部队即向东嘉祥方向压过来,我们嘉祥局才于10月18日从嘉祥县城撤出,开始与敌人周旋。
  一开始,我们战邮局的十几个同志随县委机关先撤到城北王桥、杨屯一带,待县直机关、县大队和几个区的干部、区中队、武工队汇齐后,将全部党政军人员分成兩个梯队先后行动。我们出发后,刚到长沟(今属任城区),敌人就压了上来,我们只好改向北撤,最后在济嘉边境的长坦纸坊宿营。
  1947年初,蒋介石放弃了全面进攻,开始向陕甘宁和山东两个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我军主力和党政机关已撤至黄河以北,我们战邮局的部分同志也随军撤到黄河北进行轮流休整。为了恢复中断了的交通线,保持交通线的畅通,县委决定组织精干力量向敌后嘉祥回插,重建、恢复交通线,交通(战邮)局抽出我和李汉哲、狄建彪、孟凡举、谷志友、老田等6位同志,再次返回敌后。
  敌我双方犬牙交错,我们6人过黄河以后,插到了南旺地区以南的一个村子。拂晓时分刚要进村,却和敌人走了个顶头。由于情况不明,就且战且退。其间孟凡举断后时被敌人追上抓住了皮腰带,为了护着邮件,情急之下他使劲挣脱,在撕扯、挣脱中连匣子枪也丢了。
  由于天还没有完全亮,敌人也没敢远追,我们也跑散了。最后狄建彪等3人跑到了狄建彪家所在的狄楼村。我和李汉哲、谷志友到了狄庄村。天亮后,我们在村干部的安排下,分散到几个“堡垒户”家找地方分别藏起来,并强调不论哪一个万一被抓住,都不许说出其他同志的情况。天快黑时,房东把我们叫出来,然后找到狄建彪等3人,当晚统一了认识,继续向西南方向找组织。我们又紧走了一夜,第二天,通过情报站和嘉祥留守县委接上了头。

  1947年8月7日,鲁西南地区的晋冀鲁豫主力4个纵队分三路秘密南下,实施千里挺进大别山。国民党主力部队新5军等开进鲁西南,开始了向济宁地区的疯狂进攻,进行拉网式“扫荡”,我们战邮局仍然不能撤走,在当地坚持与敌人周旋。
  8月中旬,我们和济宁县的同志一起从嘉祥向西撤到了巨野西北的汉石桥,经巨野县长王绍一介绍情况后,一起向巨南转移。阴历七月初七那天,风雨交加,我们行军时几乎睁不开眼张不开嘴。因为大多数同志的油布要包文件,没有雨具,身上都淋透了。我们冒雨向南走了一天,天黑又随部队再向单东转移,天亮时分到达终兴集附近的一个小村庄。我们经过十几天的周旋,途经7个县的奔波,终于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由于淋了大雨,我开始拉肚子,一天要拉好多次,拉一次,队伍就撇下我老远,刚撵上队伍又该拉了,几天下来,我连走路的劲儿都没了,人也瘦得变了形。
  1947年11月30日,冀鲁豫邮政七分局为我记一等甲级功一次,由评功委员会主任、局长马赛签发功劳证一张。
  (责任编辑:齐风)
其他文献
“党领导一切”这个概念在我们党内最早于抗日战争时期出现。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时期。为应对残酷的战争环境,同时也为了克服这一时期党内出现的山头主义和分散主义倾向,中共中央在1942年9月1日通过了《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其中明确规定,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党是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与民众团体”。根据地领导的统一与一元化,应当表
张郭炜《宋代何来【文艺复兴】?》  有学者认为“宋代也可说是东方文艺复兴时代”,笔者实难苟同。“文艺复兴”是一个欧洲史上的概念,《辞海》解释其为:“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一言以蔽之,所谓“文艺复兴”是基于欧洲古代文明曾经中断这一认识,人们将它称颂为划破中世纪黑暗的曙光。与欧洲文明发展史大不相同的是,中华文明虽有发展变化,但从未中断。孙中山也在《建国方略》中指出:“自庖羲画卦
陈立夫(1898-2001)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大半生纵横政海,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要职。到台湾后,他离开政坛,潜心研究中华文化,致力于中华文化复兴,并竭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本文作者常敏毅作为大陆中医药专家.因此而与他结缘——  2001年2月8日晚近9时,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在台中市“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病逝,享年103岁。新华社在他逝世的报道中,称之为“台
旅游充气棚    到野外考察旅游,累了,可以吹开旅游充气棚,象小屋一样,在里面美美地睡一觉,该多好啊!    催眠头套    催眠头套输出低频率的脉冲,使失眠者头脑冷静,控制交感神经系统以帮助入睡。同时头套内还有一个衬垫,里面装有催眠作用的等压氧化钠,增强了催眠效果。    智能花盆    家庭养花,浇水浇多了烂根,浇少了枯死。有了智能花盆,当你浇到适量时,它就会显示,解决了上述难题。    坐姿
我是《发明与创新》的忠实读者,尤其对《挑战与争鸣》栏目更是情有独钟,期期必读。可谓真知灼见,篇篇精彩。的确,科学要敢于创新,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思考重大问题,只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求真务实、明辨是非,科学才能繁荣与进步!2004年7月1日参考消息《在梯直达九重霄》一文中介绍了美国人布拉德·爱德华兹关于“太空梯”的构想,他说,15年之内就可以在离厄瓜多尔海岸1200英里的海面上建立一个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口头政治报告中说过:“工人的韩荆州(即韩朝宗,唐代政治人物,曾任荆州长史,以提拔后进闻名,受人尊敬。李白曾说“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是赵占魁,农人的韩荆州是吴满有,军人的韩荆州是张治国。”这里,毛泽东列举的工农兵“韩荆州”中,赵占魁是农具厂的司炉工,吴满有是逃荒到延安的农民,张治国当时是八路军警备第三旅七团七连一班的班长,三人都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  张治国
读古书原文时,你会发现,在明朝以前是见不到“原来”二字的,全都是“元来”。是古人弄错了吗?  当然不是。《尔雅·释诂下》说,“元,首也”,“元”字最初的意思其实就是“头”“脑袋”的意思。《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句;《孟子·滕文公下》有“勇士不忘丧其元”句,这里的“元”用的都是本义。  《说文解字·一部》说,“元,始也。从一从兀”,其实解释的是“元”的这个引申义。春联中有一个全
我是在岭南大学的附属中学毕业的,陈寅恪先生1949年到岭南大学时,我正好升入岭南大学。他在政治历史系任教,我读的是历史专业。我们班只有三个同学,我、胡景钊、张观呼。有一个学期,是1950年,陈先生讲唐代乐府,当时只有我一个人修了这门课。陈先生是用诗证史,例如,他讲《秦妇吟》,讲这首诗里看到的唐代末年的情况:皇朝、节度使、交通路线等等,竟讲了差不多半个学期。陈寅恪画像  我本应是1953年毕业的,后
在璀璨的湖湘文化中,有一条脉络源古至今,绵延千年,古老而又神秘。它自成一派,似巫似道,尚武崇文,杂糅着人类渔猎、农耕及原始手工业发展的过程,近代学者称之为“梅山文化”,而其腹地就是位于湘中娄底西部的新化一带。  早在5000多年前,蚩尤及其部族就在新化一带繁衍生息,并长久地处于“化外”的历史,是“不与中国通”的神秘之地。至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梅山蛮”归化后置县,名曰“新化”,取“新近归化
那是一个让无数中国人无法忘记的非常时期。那是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疾病灾难。这种被称为“非典型肺炎”的恶魔,于2002年底在广东露面,肆虐一番之后便乘势而上,跨江越河,在北京,继而在全国,开始了它野蛮而又神秘的疯狂之旅。  非典流行,让正在建设小康的中国措手不及。由于它的神秘使一些百姓谈“非’色变。而每天几十例、上百例的非典病人也不断地强击着国人的神经。他国没有先例,世界无人知晓,就连对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