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发展使得企业管理的方式发展的改变,很多企业已经转变陈旧的管理理念,转而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所谓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指的是在日常管理中更加关注员工个人诉求,尊重员工的个人感受,凸显出员工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在分析以人为本管理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目前企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并且基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出了自己看法。
关键词:以人为本 管理方式 管理理念
一、引言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组成,也是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企业价值财富的体现,员工素质、忠诚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但是在一个企业中,员工的年龄、职业背景、教育背景、性格习惯等都有差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结合员工自身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企业管理者应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员工立场思考管理方案的可接受程度,以此才能找到管理工作的突破口。
二、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概述
1.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常见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情感管理。情感是驱动员工工作的重要因素,积极性上的情感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反之消极怠工的情绪则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降低工作的质量。情感管理指的是管理者从员工内心情感出发,不断激发员工内心积极的一面,消除员工的负面情绪。二是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协调管理者和员工的重要途径,只有实现管理的民主性,才能让员工找到归属感,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如果管理者始终坚持专制主义,则导致自己与下属的关系逐渐疏远,管理者的权威性也会逐渐丧失。三是文化管理。企业文化表现出了企业的价值观,员工只有在认同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才会努力为企业做出贡献。因此在员工管理中,也应当融入文化管理。
2.以人为本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企业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前提,也是广大企业员工的真实需求。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始终将员工放在企业管理的首要位置,管理方案和制度的制定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使员工处于相对轻松自由的工作环境中,以此来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员工的潜力,为企业创造奇迹。
三、企业管理现状分析
1.对企业管理缺乏正确认识。企业的管理方案是企业发展战略的组成,决定了未来企业发的方向。管理方案与企业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由企业的社会使命和发展目标所决定。但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并未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也未能及时转变管理理念,使得管理方案缺乏科学性。
2.企业管理缺乏具体方案。有的企业虽然为企业的管理设置了明确的管理目标,但是却忽略了对具体实施细则的制定,这使得许多企业虽然有着长远的目标,但是却很难付诸于实践,这使得目标难以实现。这也反映出了部分企业的管理仅仅是流于形式,还停留在规划层面,实践性不强。
3.管理模式单一化。很多企业尤其是刚刚建立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的管理模式多是照搬国内外大型企业,不可否认大型企业优秀的管理经验确实可以为这些新企业提供参考,但是这种生搬硬套的管理模式可能并不适用于每个企业,忽略了不同企业的独特之处,导致管理质量并不高。
四、以人文本的企业管理方式分析
1.以员工为本,转变管理理念。首先企业要转变传统“物化”的管理理念,采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管理工作。随着企业各方面效益增长,企业也应当适当投入更多的精力、费用在员工管理上,包括提升员工的工资福利、为员工提供外出进修机会、为员工赋予更多自我管理的权力等。其次应当转变以“物质”来评估企业的理念,转而以人来评估企业。企业应尊重员工的决策,发现员工自身价值,以员工的成长作为评判企业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
2.以员工为本,制定培训计划。企业的员工管理不能全部依靠向外企业挖掘人才,应当将更多力量投入在培养本单位人才方面。公司的员工通过日常工作来展现自己的才能,在得到专业团队的认可并且经过专业评估之后则可能晋升新岗位,这是企业应当为员工创造的发展机会。企业在前期选拔人才的时候就应当考虑员工的个人意愿、兴趣、个性特征,只有员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除此以外,在招聘环节还应当考虑员工的自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都是推动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
在人才的开发培养方面,企业可以采用专业型和综合型并用的模式。专业型指的是在专业领域设置不同的专业级别,比如普通员工、专家员工、高级员工等,员工通过自身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取得更高的等级,获得更高的报酬奖励。在综合型方面,主要考察的是员工的协调能力、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在这两方面能力培养上,企业应给予适当的经济、机会扶持。
3.以员工为本,完善考核方案。企业可以采用年度考核和日常考核并行的考核方式。员工的直接上级领导是评估的主要人员,人力资源部门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上级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对制定岗位描述,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迎合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员工在上级负责人员的指导之下,参加并制定年度目标的计划书,这也是最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参照。计划书应当根据本年度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任务,体现出任务的变化情况,每个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是日常考核的重要依据。如果在实践中任务和计划目标需要调整,应当及时记录在计划书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以人文本理念的指导之下,企业的管理工作应当密切关注员工的个人情感和利益需求,管理者积极与员工做好沟通交流,听取员工对企业管理方案的建议,为员工的自我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发掘自身的价值,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科学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稳步发展的关键,员工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对象,只有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才能凝聚员工的力量,带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秋慧.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创新[J].知识经济,2010(3).
[2]吴文琦.ERP给企业管理创新带来的契机[J].数码世界,2011(4).
[3]張一弛,黄涛,李琦.高绩效工作体系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结构整合与内涵回归[J].经济科学,20014(3).
关键词:以人为本 管理方式 管理理念
一、引言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组成,也是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企业价值财富的体现,员工素质、忠诚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但是在一个企业中,员工的年龄、职业背景、教育背景、性格习惯等都有差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结合员工自身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企业管理者应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员工立场思考管理方案的可接受程度,以此才能找到管理工作的突破口。
二、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概述
1.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常见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情感管理。情感是驱动员工工作的重要因素,积极性上的情感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反之消极怠工的情绪则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降低工作的质量。情感管理指的是管理者从员工内心情感出发,不断激发员工内心积极的一面,消除员工的负面情绪。二是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协调管理者和员工的重要途径,只有实现管理的民主性,才能让员工找到归属感,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如果管理者始终坚持专制主义,则导致自己与下属的关系逐渐疏远,管理者的权威性也会逐渐丧失。三是文化管理。企业文化表现出了企业的价值观,员工只有在认同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才会努力为企业做出贡献。因此在员工管理中,也应当融入文化管理。
2.以人为本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企业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前提,也是广大企业员工的真实需求。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始终将员工放在企业管理的首要位置,管理方案和制度的制定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使员工处于相对轻松自由的工作环境中,以此来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员工的潜力,为企业创造奇迹。
三、企业管理现状分析
1.对企业管理缺乏正确认识。企业的管理方案是企业发展战略的组成,决定了未来企业发的方向。管理方案与企业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由企业的社会使命和发展目标所决定。但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并未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也未能及时转变管理理念,使得管理方案缺乏科学性。
2.企业管理缺乏具体方案。有的企业虽然为企业的管理设置了明确的管理目标,但是却忽略了对具体实施细则的制定,这使得许多企业虽然有着长远的目标,但是却很难付诸于实践,这使得目标难以实现。这也反映出了部分企业的管理仅仅是流于形式,还停留在规划层面,实践性不强。
3.管理模式单一化。很多企业尤其是刚刚建立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的管理模式多是照搬国内外大型企业,不可否认大型企业优秀的管理经验确实可以为这些新企业提供参考,但是这种生搬硬套的管理模式可能并不适用于每个企业,忽略了不同企业的独特之处,导致管理质量并不高。
四、以人文本的企业管理方式分析
1.以员工为本,转变管理理念。首先企业要转变传统“物化”的管理理念,采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管理工作。随着企业各方面效益增长,企业也应当适当投入更多的精力、费用在员工管理上,包括提升员工的工资福利、为员工提供外出进修机会、为员工赋予更多自我管理的权力等。其次应当转变以“物质”来评估企业的理念,转而以人来评估企业。企业应尊重员工的决策,发现员工自身价值,以员工的成长作为评判企业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
2.以员工为本,制定培训计划。企业的员工管理不能全部依靠向外企业挖掘人才,应当将更多力量投入在培养本单位人才方面。公司的员工通过日常工作来展现自己的才能,在得到专业团队的认可并且经过专业评估之后则可能晋升新岗位,这是企业应当为员工创造的发展机会。企业在前期选拔人才的时候就应当考虑员工的个人意愿、兴趣、个性特征,只有员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除此以外,在招聘环节还应当考虑员工的自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都是推动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
在人才的开发培养方面,企业可以采用专业型和综合型并用的模式。专业型指的是在专业领域设置不同的专业级别,比如普通员工、专家员工、高级员工等,员工通过自身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取得更高的等级,获得更高的报酬奖励。在综合型方面,主要考察的是员工的协调能力、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在这两方面能力培养上,企业应给予适当的经济、机会扶持。
3.以员工为本,完善考核方案。企业可以采用年度考核和日常考核并行的考核方式。员工的直接上级领导是评估的主要人员,人力资源部门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上级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对制定岗位描述,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迎合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员工在上级负责人员的指导之下,参加并制定年度目标的计划书,这也是最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参照。计划书应当根据本年度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任务,体现出任务的变化情况,每个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是日常考核的重要依据。如果在实践中任务和计划目标需要调整,应当及时记录在计划书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以人文本理念的指导之下,企业的管理工作应当密切关注员工的个人情感和利益需求,管理者积极与员工做好沟通交流,听取员工对企业管理方案的建议,为员工的自我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发掘自身的价值,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科学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稳步发展的关键,员工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对象,只有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才能凝聚员工的力量,带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秋慧.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创新[J].知识经济,2010(3).
[2]吴文琦.ERP给企业管理创新带来的契机[J].数码世界,2011(4).
[3]張一弛,黄涛,李琦.高绩效工作体系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结构整合与内涵回归[J].经济科学,20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