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违约的原因探讨及对策研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y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毕业生违约的现象从毕业生、用人单位双方入手深入分析违约的原因,并结合原因提出了减少毕业生违约的对策。
  [关键词]就业 违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219-01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关系千家万户的重要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一直比较大,与就业难相矛盾的是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违约现象呈上升趋势。为了更好地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需要认真分析高校毕业生违约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尽可能减少违约现象的产生。
  一、毕业生违约的原因探究
  (一)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1.就业目标不明确、择业心态不端正。在就业过程中,学生不能预测之后还会有哪些单位来招聘,在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争一个职位的就业压力下,碰到一个用人单位,不经过慎重考虑,为了“保底”先签下来,遇到待遇条件更好有发展前景的单位,就抛弃前者,提出毁约。这是典型的“骑驴找马”的心理。这种心理在毕业生中普遍存在,有部分学生签约时就已了解了办理违约的程序,为违约做好准备。
  2.考研、出国等因素的影响。考研、公务员、参军、出国的结果都在每年4、5月份才出来,在对录取没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错过就业高峰期,就找一个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等到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再向单位提出解约。
  3.毕业生缺乏对应聘职位的了解。毕业生在签约时缺乏对行业、企业和所从事职业的了解,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一旦发现一个较好的单位就一拥而上,草率签约,而很少考虑该工作是否真正适合自己,出现更适合的单位,就会轻易选择违约。
  4.毕业生诚信意识淡薄。毕业生在违约时只考虑个人的利益,而未考虑违约的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对毕业生和学校而言,它破坏了学校和毕业生本人的信誉,使毕业生自身的素质和学校的诚信教育遭到质疑,同时也抢占了其他同学就业的机会。对用人单位而言,增加了招聘的成本,打乱了用人单位正常工作。
  (二)用人单位的原因
  1.用人单位不诚信。有些用人单位为了吸引优秀的毕业生,在招聘中故意虚夸单位的现状、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许诺给予高工资、高福利。等毕业生签约后,才发现单位根本无法兑现他们的承诺,或者单位提出改变原来的承诺,导致学生要求毁约。
  2.用人单位的招聘流程有缺陷。部分单位采取校园巡讲的方式招聘,用一天或两天分时间段在一个城市的多所高校巡讲,要求毕业生在一天甚至两个小时内做出是否签约的决定,有相当多的毕业生就是在对用人单位和将要安排的工作岗位很不了解的情况下匆忙做出决定。
  3.履约时间过长。为了招聘到优秀的人才,用人单位校园招聘的时间不断提前,9月末就已成为校园招聘的高峰期。因课程还没有结束,部分同学签约后要很长时间才能履约入职,签约和履约这段空档期之间的时间间隔较长,就业意愿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就增大。
  二、减少毕业生违约的对策
  高校毕业生违约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何减少高校毕业生中的违约现象是值得我们考虑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下面我们针对毕业生违约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1.高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违约现象的增多,主要原因是毕业生对就业的前景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清楚自己的工作目标。因此,应在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他们了解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认知、职业导向、职业探索,尽早树立职业目标,避免盲目就业。
  2.毕业生应理性就业,慎重签约。毕业生应多方面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情况,在找工作时综合分析与权衡,合理评价个人能力,正确定位,有针对性地自主择业,慎重签约。
  3.构建毕业生就业诚信体系。构建就业诚信体系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诚信监督,比如建立诚信档案和违约行为网上查询系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可以互相查询诚信记录。对于违约的毕业生和恶意违约的用人单位进行监管以减少违约现象,维护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的权益。
  4.用人单位规范招聘流程。用人单位要规范招聘流程,提高招聘人员的素质,使招聘队伍专业化、招聘程序科学化。本着引进人才、诚信招聘的原则,招聘真正适合本单位的人才。
  5.加强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生活的始终,渗透到日常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使毕业生充分考虑违约对单位、学校、同学乃至对自己的负面影响。诚信就业、理性就业,避免主观违约现象的发生。
  总之,毕业生违约是个社会问题,是多方面因素所致,应充分分析违约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毕业生违约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宇莉.高校毕业生违约:愈演愈烈之势背后的冷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5(01).
  [2]徐晖.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现象分析及思考[J].教育研究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1.
  [3]林晓洁.高校毕业生诚信就业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10):637
  [4]刘玉芳,刘金祥,张春雨.浅析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违约成因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2).
其他文献
[摘要]国家机关在国家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起着枢纽核心的作用,列宁的国家机关思想为我国当前国家机关及其管理体制的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指导意义。  [关键词]列宁 国家机关 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096-01  列宁著的《宁肯少些,但要好些》这篇文章写于1923年3月4日的《真理报》第49号上,是《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的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型展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经济的浪潮中。当今会展业,已不再是过去单纯引资交流的平台,正承担着更多的任务和使命,其中,尤以政府主导型展会为甚。本篇论文,则以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为例,针对其担负的责任和战略意义,就其当前发展中的困境和未来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和阐述,希望对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政府主导型展会 困境和问题 思考和创新 
[摘要]实现国家现代化,振兴中华,是历代中国人的梦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中国实现现代化、振兴中华的不间断追求中开始和不断推进的,中国现代化也因此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核心和不竭动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在这新的历史性时刻,更加需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需要马克思主义以中国现代化为根本立足点和动力源进一步中国化,以更好地抓住和
[摘要]本文对艺术教育院校传统培养方式只重技能教育的弊端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对新型培养模式的设想,通过“由技入道”与“由理入道”的联姻,融入“艺术化生存”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艺术教育 美育 由技入道 由理入道 艺术化生存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199-02    对于以艺术教育为主的院校来说,艺术教育和美育在专
[摘要]《鬼谷子》是古代中国纵横术的开创性著作,对于当时制定外交斗争策略和处理国家间关系提供了大量的智谋与方略。《鬼谷子》的谋略硕果百出,其“揣”思想是《鬼谷子》外交处事思想的精髓之一。本文着重从《鬼谷子》关于外交谋略的方法论出发,分析并汲取其“揣”篇的合理成分,探讨其对当代外交实践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鬼谷子 外交实践 纵横术  [中图分类号]D8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摘要]《毕业生》中的著名主题曲《寂静之声》风靡一时,至今脍炙人口,在电影中反复渲染情绪,反映出当时年轻人的迷茫心理状态;音效与画面的相辅相成表现出蒙太奇叙事手法,塑造影片人物的精神挣扎;导演高超的剪辑水平通过两个毫无关联的镜头并置产生大于直接拼接的意义,从而丰满了镜头的情绪表达。  [关键词]电影 声音 音效 蒙太奇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
[摘要]易班文化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内涵和特征,充分认识它对校园网络文化的推动作用,从品牌塑造、主流文化的弘扬、品质提升、内涵创新等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易班文化建设,对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构建特色校园网络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 易班文化 特色构建  [中图分类号]K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
[摘要]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观察和检测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学习过程的变化,教学评价必须实现为教育教学任务服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课堂评价,使评价高效有用呢?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 小学数学 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150-01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
[摘要]文章从高校辅导员的身份定位、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工作特点等方面,具体阐述了作为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所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以及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从而为更好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辅导员 定位 工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207-02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之一,是开展大学
[摘要]近年来,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生源复杂、价值取向多元化、就业形势急剧变化等因素,致使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有下滑趋势,究竟如何保证规模与质量的同步发展,是摆在各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面前全新的课题。  [关键词]学位授予 地方院校 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243-02  研究生教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