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易班文化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内涵和特征,充分认识它对校园网络文化的推动作用,从品牌塑造、主流文化的弘扬、品质提升、内涵创新等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易班文化建设,对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构建特色校园网络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 易班文化 特色构建
[中图分类号]K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228-02
高校的校园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传播载体,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结合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实际,我校积极引进易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构建了特色校园网络文化,对不断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和品质,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时俱进,颇具特色。
一、易班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易班(E-class)是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委托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发的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网络虚拟社区,它结合了网络新技术和新应用,融合了论坛、博客、微博、社交网络、邮箱、网盘和手机应用等功能。2009年9月,易班开始在上海部分高校试点,目前已涵盖了上海的50余所高校。我校作为沪外易班推广的西部地区第一所试点高校,目前已有班级1405个,班级成员43000余人。
(一)易班文化的内涵
从易班本身的性质来看,它是一个网络互动社区,其活动主体是高校师生。易班文化就是借助于易班网络平台,并在高校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中的特定群体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存在的基本条件——网络,校园使它同时具有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性质和特点,成为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这一点上,它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一致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与校园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以高校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为建设主体,以主体参与创建的数字化互动媒体,如论坛、博客、QQ群、手机短信等为载体,以发送和接受数字化信息为核心内容,以高校校园为聚合点的文化”[1]。借鉴这一点,易班文化就是以高校师生为建设主体,以易班网络平台为传播载体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
(二)易班文化的特征
易班文化除了具备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一些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1.“虚拟”的超越性
易班互动社区同其他网络社区一样,有虚拟的特征,高校师生也可以在虚拟的空间进行自己的活动。但是易班所带给高校师生的不仅仅是虚拟性,其更多的是虚拟环境下的真实性:一是易班文化的参与者信息的真实性,由于易班实行的是实名制注册,在易班平台上进行交流和活动的都是具有真实信息的高校师生;二是易班活动可以很好地实现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和相互支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虚拟空间的真实性,特别是班级事务管理、学习资源共享、班级活动开展和师生平等交流对话等活动的进行,让学生感受到这就是他们真实存在的生活。因此,易班文化将网络空间的虚拟同现实中的真实较好地结合起来,实现虚拟和真实的统一。这正是易班文化超越一般网络文化的显著特征。
2.参与群体的特殊性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参与者虽然是以高校师生为主体,但是由于网络的高度开放性特点,它无法保证其他社会人员不参与其中,因此,其参与者除高校师生以外还有其他的社会人群,其参与群体相对复杂。而易班文化的参与者由于通过易班实行实名注册,只有高校的师生才能通过系统审查成为其用户。它保证了易班文化参与的群体是高校师生这一特殊群体,非高校人员是无法参与其中的。
3.鲜明的导向性
易班文化是服务和服从于高校教育需要的,具有鲜明的导向性。通过易班平台,学校能够掌握易班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及网上师生的思想动态等各方面情况,对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各类教育文化及健康、积极向上的娱乐文化,学校大力倡导并在易班上充分展示。而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文化的传播和侵袭,学校也能及时发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正是易班的这种可控性特点,保证了在易班平台传递的文化,都是经过选择的,是和校园文化的主流价值观一致的,更有利于其导向功能的发挥。
4.班级文化的独特性
易班文化的参与群体都是分属于不同的班级,其建班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以行政班建班,有的则是以协会、社团建班,有的则是以工作性质建班,如辅导员班、名师工作室等。它和其他网络群体的不同之处在于班级的凝聚力较强,易班的建班是以行政班为主,成员都来自同一班级,即使不是以行政班建班的班级,由于都是在高校范围内,在高校特殊的文化环境和班级特殊的文化氛围内,使班级参与者形成高度的文化认同感,班级的凝聚力较强,班级文化得以彰显,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我校开展的易班优秀班级评选、优秀易班活动的评选,都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易班班级在参与易班活动的集体精神和团队意识,对班级文化的形成是有很大地促进作用的。
二、易班文化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易班文化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补充和延伸,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拓展了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途径
易班文化的传播载体—易班融合了论坛、博客、微博、社交网络、邮箱、网盘和手机应用等多种数字化互动媒体,大大拓展了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途径,增强了校园网络文化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同时,易班网络平台是针对高校群体而建立的,通过易班平台,高校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便利和直接,机会更多,高校文化的传播途径不断得到拓展,传播速度不断增加,影响不断扩大。各高校之间通过不断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促进了本校校园网络文化以及易班群体中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提升,扩大了影响,特别是一些名校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对其他普通高校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提升高校整体的文化水平,增强它们在社会文化中的影响力。 (二)丰富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
易班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网盘没有容量限制,用户可以无限制地上传很多学习、生活、娱乐等自己感兴趣的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数字化信息,使其文化信息的承载量不断扩大。同时,以易班为平台还开展了各种有特色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者有各个层面的——班级、院系、学校和高校联合;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班级、院系或学校特色、社会热点和学习生活困惑等。通过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易班特色活动的举办,不仅增加了易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
(三)促进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积极引导和加强网络监控是净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易班正好同时具有这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通过易班平台,大力宣传健康向上的文化,积极引导学生“绿色上网”;另一方面,可以实行对易班网络平台的有效监控和管理。易班是针对高校师生建立并实行实名注册的,参与人员范围及其详细信息可以掌握的,因此,对易班平台上传播的信息及其文化动态可以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易班网络平台的这种可控性特点,有利于高校对网络的监控和舆情管理,从而保证了易班文化传播环境的纯洁性,使易班文化能够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使校园网络文化能与时俱进而又能不偏离发展的轨道。因此,易班文化的发展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和正面的,有利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易班文化建设,构建特色高等学校校园网络文化
我校引进易班的时间不长,在易班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易班功能的发挥。同时,师生的参与度目前虽然较高,但如果不注重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它就会逐渐失去对师生的吸引力。因此,只有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易班文化建设,构建特色校园网络文化,才能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一)以校史校训为核心,塑造易班文化品牌
易班文化品牌的塑造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创建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品牌的创建是当前高校竞争态势形成的反映,是高校品牌形象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自然延伸,是高校提升知名度和增强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因此,易班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载体,展示高校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一定要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宣传。要打造良好的易班文化品牌,一定要注重高校的文化传统和学校特色。校史和校训正是这两方面的集中体现。校史是对学校办学发展历程的回顾总结,是校园精神文化重要的传承载体,是学校文化特色的重要体现。校训是学校长期的办学实践和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是学校文化的沉淀和凝练,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校史和校训是高校文化特色的凝练和精髓,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要塑造易班文化品牌,就必须以校史校训为核心,通过易班网络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展示学校文化特色,在建立和宣传学校网络形象的同时突出自身的特色和亮点。
(二)以文化育人为取向,弘扬易班主流文化
文化育人的取向是针对知识育人取向而提出的。学生进校接受学校教育,概括起来就是学习知识和文化。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重知识轻文化,导致了学生的片面发展,“文化育人优于知识育人的地方,就在于从文化源头上纠正了知识育人的片面性”[2]。因此,高校应以文化育人为取向,重视学生的文化教育,易班则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网络平台。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积淀,以此为基础,用时代精神构建易班文化,赋予它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品格和内涵,形成独具个性和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大力的宣传倡导,使其成为易班的主流文化。大力弘扬易班主流文化,不仅仅是学校文化的一种展示和宣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学校文化的精髓,从而内化为自身的文化品质并转化为行动,在实现了文化育人目的的同时,也促进了知识育人的发展。
(三)以网络思政为途径,提升易班文化品质
文化品质的提升,离不开参与群体的素质及文化品位。校园网络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外界不良文化的影响和侵袭,利用易班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两大优势:一是能够及时发现网络上传播的不良信息及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纠偏与防过的目的;二是网络思政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纠偏与防过,更重要的是正面引导,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去感染学生,使这些文化逐步内化学生的品质特性,从而使大学生群体的文化素质与文化品位得到提升,而参与群体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又会促进文化品质的提升。因此,有效地利用易班进行网络思政教育,不仅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而且对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网络文化品质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以时代精神为导向,创新易班文化内涵
文化的发展是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密不可分的,文化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和反映。校园文化特别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要吸引学生,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其中,就必须紧跟时代,赋予教育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品格和内涵。易班文化,作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以时代精神为导向,不断创新文化内涵,才能让更多的人热爱易班、乐上易班和宣传易班,成为与时俱进的易班文化人。
【参考文献】
[1]傅俊卫.网络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1(3).
[2]王继华.教育文化战略构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139.
[关键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 易班文化 特色构建
[中图分类号]K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228-02
高校的校园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传播载体,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结合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实际,我校积极引进易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构建了特色校园网络文化,对不断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和品质,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时俱进,颇具特色。
一、易班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易班(E-class)是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委托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发的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网络虚拟社区,它结合了网络新技术和新应用,融合了论坛、博客、微博、社交网络、邮箱、网盘和手机应用等功能。2009年9月,易班开始在上海部分高校试点,目前已涵盖了上海的50余所高校。我校作为沪外易班推广的西部地区第一所试点高校,目前已有班级1405个,班级成员43000余人。
(一)易班文化的内涵
从易班本身的性质来看,它是一个网络互动社区,其活动主体是高校师生。易班文化就是借助于易班网络平台,并在高校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中的特定群体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存在的基本条件——网络,校园使它同时具有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性质和特点,成为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这一点上,它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一致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与校园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以高校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为建设主体,以主体参与创建的数字化互动媒体,如论坛、博客、QQ群、手机短信等为载体,以发送和接受数字化信息为核心内容,以高校校园为聚合点的文化”[1]。借鉴这一点,易班文化就是以高校师生为建设主体,以易班网络平台为传播载体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
(二)易班文化的特征
易班文化除了具备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一些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1.“虚拟”的超越性
易班互动社区同其他网络社区一样,有虚拟的特征,高校师生也可以在虚拟的空间进行自己的活动。但是易班所带给高校师生的不仅仅是虚拟性,其更多的是虚拟环境下的真实性:一是易班文化的参与者信息的真实性,由于易班实行的是实名制注册,在易班平台上进行交流和活动的都是具有真实信息的高校师生;二是易班活动可以很好地实现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和相互支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虚拟空间的真实性,特别是班级事务管理、学习资源共享、班级活动开展和师生平等交流对话等活动的进行,让学生感受到这就是他们真实存在的生活。因此,易班文化将网络空间的虚拟同现实中的真实较好地结合起来,实现虚拟和真实的统一。这正是易班文化超越一般网络文化的显著特征。
2.参与群体的特殊性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参与者虽然是以高校师生为主体,但是由于网络的高度开放性特点,它无法保证其他社会人员不参与其中,因此,其参与者除高校师生以外还有其他的社会人群,其参与群体相对复杂。而易班文化的参与者由于通过易班实行实名注册,只有高校的师生才能通过系统审查成为其用户。它保证了易班文化参与的群体是高校师生这一特殊群体,非高校人员是无法参与其中的。
3.鲜明的导向性
易班文化是服务和服从于高校教育需要的,具有鲜明的导向性。通过易班平台,学校能够掌握易班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及网上师生的思想动态等各方面情况,对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各类教育文化及健康、积极向上的娱乐文化,学校大力倡导并在易班上充分展示。而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文化的传播和侵袭,学校也能及时发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正是易班的这种可控性特点,保证了在易班平台传递的文化,都是经过选择的,是和校园文化的主流价值观一致的,更有利于其导向功能的发挥。
4.班级文化的独特性
易班文化的参与群体都是分属于不同的班级,其建班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以行政班建班,有的则是以协会、社团建班,有的则是以工作性质建班,如辅导员班、名师工作室等。它和其他网络群体的不同之处在于班级的凝聚力较强,易班的建班是以行政班为主,成员都来自同一班级,即使不是以行政班建班的班级,由于都是在高校范围内,在高校特殊的文化环境和班级特殊的文化氛围内,使班级参与者形成高度的文化认同感,班级的凝聚力较强,班级文化得以彰显,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我校开展的易班优秀班级评选、优秀易班活动的评选,都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易班班级在参与易班活动的集体精神和团队意识,对班级文化的形成是有很大地促进作用的。
二、易班文化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易班文化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补充和延伸,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拓展了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途径
易班文化的传播载体—易班融合了论坛、博客、微博、社交网络、邮箱、网盘和手机应用等多种数字化互动媒体,大大拓展了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途径,增强了校园网络文化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同时,易班网络平台是针对高校群体而建立的,通过易班平台,高校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便利和直接,机会更多,高校文化的传播途径不断得到拓展,传播速度不断增加,影响不断扩大。各高校之间通过不断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促进了本校校园网络文化以及易班群体中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提升,扩大了影响,特别是一些名校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对其他普通高校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提升高校整体的文化水平,增强它们在社会文化中的影响力。 (二)丰富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
易班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网盘没有容量限制,用户可以无限制地上传很多学习、生活、娱乐等自己感兴趣的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数字化信息,使其文化信息的承载量不断扩大。同时,以易班为平台还开展了各种有特色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者有各个层面的——班级、院系、学校和高校联合;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班级、院系或学校特色、社会热点和学习生活困惑等。通过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易班特色活动的举办,不仅增加了易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
(三)促进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积极引导和加强网络监控是净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易班正好同时具有这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通过易班平台,大力宣传健康向上的文化,积极引导学生“绿色上网”;另一方面,可以实行对易班网络平台的有效监控和管理。易班是针对高校师生建立并实行实名注册的,参与人员范围及其详细信息可以掌握的,因此,对易班平台上传播的信息及其文化动态可以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易班网络平台的这种可控性特点,有利于高校对网络的监控和舆情管理,从而保证了易班文化传播环境的纯洁性,使易班文化能够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使校园网络文化能与时俱进而又能不偏离发展的轨道。因此,易班文化的发展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和正面的,有利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易班文化建设,构建特色高等学校校园网络文化
我校引进易班的时间不长,在易班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易班功能的发挥。同时,师生的参与度目前虽然较高,但如果不注重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它就会逐渐失去对师生的吸引力。因此,只有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易班文化建设,构建特色校园网络文化,才能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一)以校史校训为核心,塑造易班文化品牌
易班文化品牌的塑造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创建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品牌的创建是当前高校竞争态势形成的反映,是高校品牌形象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自然延伸,是高校提升知名度和增强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因此,易班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载体,展示高校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一定要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宣传。要打造良好的易班文化品牌,一定要注重高校的文化传统和学校特色。校史和校训正是这两方面的集中体现。校史是对学校办学发展历程的回顾总结,是校园精神文化重要的传承载体,是学校文化特色的重要体现。校训是学校长期的办学实践和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是学校文化的沉淀和凝练,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校史和校训是高校文化特色的凝练和精髓,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要塑造易班文化品牌,就必须以校史校训为核心,通过易班网络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展示学校文化特色,在建立和宣传学校网络形象的同时突出自身的特色和亮点。
(二)以文化育人为取向,弘扬易班主流文化
文化育人的取向是针对知识育人取向而提出的。学生进校接受学校教育,概括起来就是学习知识和文化。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重知识轻文化,导致了学生的片面发展,“文化育人优于知识育人的地方,就在于从文化源头上纠正了知识育人的片面性”[2]。因此,高校应以文化育人为取向,重视学生的文化教育,易班则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网络平台。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积淀,以此为基础,用时代精神构建易班文化,赋予它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品格和内涵,形成独具个性和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大力的宣传倡导,使其成为易班的主流文化。大力弘扬易班主流文化,不仅仅是学校文化的一种展示和宣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学校文化的精髓,从而内化为自身的文化品质并转化为行动,在实现了文化育人目的的同时,也促进了知识育人的发展。
(三)以网络思政为途径,提升易班文化品质
文化品质的提升,离不开参与群体的素质及文化品位。校园网络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外界不良文化的影响和侵袭,利用易班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两大优势:一是能够及时发现网络上传播的不良信息及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纠偏与防过的目的;二是网络思政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纠偏与防过,更重要的是正面引导,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去感染学生,使这些文化逐步内化学生的品质特性,从而使大学生群体的文化素质与文化品位得到提升,而参与群体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又会促进文化品质的提升。因此,有效地利用易班进行网络思政教育,不仅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而且对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网络文化品质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以时代精神为导向,创新易班文化内涵
文化的发展是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密不可分的,文化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和反映。校园文化特别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要吸引学生,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其中,就必须紧跟时代,赋予教育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品格和内涵。易班文化,作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以时代精神为导向,不断创新文化内涵,才能让更多的人热爱易班、乐上易班和宣传易班,成为与时俱进的易班文化人。
【参考文献】
[1]傅俊卫.网络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1(3).
[2]王继华.教育文化战略构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