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仿词”与“仿生词”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一书奠定了现代修辞学的基础,这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力作,他在书中把修辞格分为三十八种,其中就有“仿拟”这种修辞格。陈望道先生说“为了讽刺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既成形式的,名叫仿拟格”。随着对“仿拟”这种修辞格研究的不断深入,一般修辞学家都倾向于把“仿拟”分为四个小类,即仿词、仿语、仿句、仿篇。仿词是比照现成的词语通过顺势或反势联想,更换其中的某个词语,临时造出一个新的词语。例如:
  (1)读者一定会觉得这是一条新闻,其实它是一条旧闻(毛泽东《质问国民党》)
  (2)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岂但读而已矣哉,据说还可以救国呢!(鲁迅《这个与那个》
  (3)作诗的人叫“诗人”,说作诗的话叫“诗话”,李有才作出来的歌不是“诗”明明叫做“快板,因此不能算是诗人,只能算板人,这本小书既然是说作快板的话,所以也叫做李有才板话。(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4)人民大众一起来,香港就变成了臭港(《刑场上的婚礼》)
  (5)希望大家积极支持文字改革工作,促进这一工作,而不是要促退这一工作。(周恩来《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
  “仿词”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指的“仿拟”这种修辞手法中的一个小类。第二种含义指的是由“仿拟”这种修辞手法所造出的词,我们称之为仿词,在本文中我们所要定义和区分的是第二种。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事物的出现,产生了大量类似于“仿词”但又不同于“仿词”的词语。比如说以前有失明、失忆、失聪之类的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思维科学认识程度的加深,现在又出现了“失思”这种说法,并且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有成为普通词汇的趋向。这类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失思”也不是“失去思维能力”的简缩,那我们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我们把“失思”这类新产生的词定义为“仿生词”。那么“仿词”与“仿生词”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我们先来看几种对“仿拟格”的定义,因为定义和区分“仿词”和“仿生词”离不开对“仿拟”这种辞格的认识。
  王福祥教授在《现代汉语辞格学概念》中说,“仿拟又称翻造,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表达的需要,模仿已有的语言形式,临时新创出一种语言形式的修辞法,可使语言明快犀利或幽默风趣。由于构思巧妙有时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王希杰教授在《汉语修辞学》中是这样定义的:“仿拟,就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模仿现有的格式,临时新创一种说法。”再比照陈望道先生给出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定义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仿拟”只是一种临时造出的用法,故用“仿拟”这种修辞格所产生的词也注定只是临时性的,只能在一时一地使用,甚至有的只能在特定的语境中或某一作家的作品中才能存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除了让人不知所云外,不会起到其它任何作用。打个简单的比方,“仿词”仅是词汇中的“化石”而已,它不具备任何活力,缺少能产性和稳定性,不能得到社会的公认,使用极少。如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这样的话,他说人有人格,狗有狗格。“狗格”一词我们除了在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外,在其它地方恐怕难以见到。
  说起“仿生词”,我们首先要谈到“仿生”。这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在这里我们指的是一种构词手法,即通过对“原词”结构的模拟,生成与“原词”结构相仿、语法功能相同的新词,并且新词与原词之间必须有且只有一部分语素相同,出现位置一致。这种造词方法我们称为“仿生法”。简而言之,这是一种词汇结构复制与类推的方法。如“硅谷”指的是位于美国旧金山的高新技术产区,“光谷”指的是位于中国武汉的光电子高新技术产区,这是仿造“硅谷”这一名称,利用“仿生法”造出的新词。“麓谷”是湖南长沙高新技术产区,“药谷”则是湖南浏阳的生物制药基地,它们的产生也是通过同样的途径。
  “仿词”的产生同样离不开“仿生法”。如从前文所举的例子来看,旧闻、狭人、促退、板人、板话、臭港是分别仿照于新闻、阔人、促进、诗人、诗话、香港造出来的。两者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为什么我们一看到“仿词”马上就认为它是临时性的呢?原来两者产生的目的不同,“仿词”运用于特定的语境中,必然是为了达到一种特定的修辞效果,或是为了增加语言的情趣性、新鲜感和幽默感,或是为了达到一种辛辣的讽刺效果,或是为了造成鲜明的对比,或是为了使语言新鲜活泼。总之,通过“仿生法”产生的新词必然是不合常规、出人意料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也正是因为这样,大部分“仿词”注定只是临时性的,极难进入普通词汇中。而“仿生词”则是为了得到社会公认并能够长期运用,如果不合常规就很难在社会中推广开来,难以取得进入普通词汇的身分。“仿生词”是语言的“动态单位”,能单独使用,极具能产性。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但是我们同时也能看到,有一部分“仿词”由于时间的推移,或是其它的一些因素使得其使用范围逐渐广泛,开始被社会接受,最终进入到了普通词汇中,也就转变成了“仿生词”。它脱离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不再具备原来的修辞功能,由非常规词变成了常规词。
  由上文可知“仿生词”是通过“仿生”的方法所形成的,是语言的“动态”单位,它必须具有稳定性、能产性、常规性,并要不具备修辞功能,而“仿词”是语言的“化石”单位,它只是临时性的,非常规性的,带有修辞功能。有的“仿词”一旦离开原来的使用环境,被社会接受之后是能够转变为“仿生词” 的。“仿生词”的产生是以结构的相似为前提的,这是一种新的构词手法,是新词产生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关科技术语方面的“仿生词”的出现是有条件的,它们以相关学科的发展为前提。例如“失思”是在对思维科学的更深层次的认识之上,依照“失明”“失忆”之类词而仿造出来的,人们原有的词不足以表达,或难以简洁地表达人们对事物新的认识,因此“仿生词”一般具有高度浓缩的信息量,或者具有特别的含义。
  “仿词”和“仿生词”是有原型词存在的,如“狗格”和“国格”都是仿照“人格”而形成,“人格”一词是它们的原型词。所不同的是“狗格”最终成了语言中的“化石”,而“国格”则由“仿生词”进入了普通词汇,转变成了“仿生词”。有的词是能够很准确地找到“原型词”的,如“科盲”“法盲”“电话门”“轿的”等。有的则难以确定究竟哪一个是原型词,虽然原型词是肯定存在的。“仿生词”可以分为如下两个大的类别,但我们不能错误地认为下列分类排在最前头的就一定是原型词。
  (一)偏正结构
  (1)中心成分相同
  可口可乐-非常可乐-汾湟可乐
  面的-轿的—板的—驴的—摩的
  战机-商机    铁饭碗-瓷饭碗-泥饭碗
  热饮-冷饮    紧迫感-压抑感-幸福感
  情商-智商-财商 书坛、画坛、排坛、雪坛
  白领-蓝领-灰领 硅谷-光谷-麓谷-药谷
  文盲-法盲-科盲 春城-花城-绿城-蓉城
  水门-电话门-拉链门-间谍门—虐囚门
  酒吧-陶吧-网吧-氧吧-水吧-布吧
  脱口秀-单人秀-双人秀-模仿秀-舞蹈秀
  学龄-党龄-琴龄-画龄-烟龄-酒龄-棋龄-婚龄
  (2)修饰成分相同
  空姐-空嫂    责任田-责任山-责任树
  主妇-主夫    商品粮—商品鱼—商品羊
  打工仔-打工妹  方便面-方便菜-方便粥
  富翁-富婆-富姐 国手-国脚-国粹-国格
  (二)动宾结构
  航空-航天 挂冠-挂拍-挂鞋
  露面-露脸 失明-失忆-失聪-失思
  “仿生词”的能产性差别较大,像以“龄”为中心成分的词,在词典里我们一下了能找到学龄、党龄、琴龄、画龄、烟龄、酒龄、棋龄、婚龄等几十个词。而“主妇”与“主夫”这两个则是相对产生的,虽然现在也有“主男”这种说法,但还没有进入到全民词汇中。“可口可乐”本来是音译过来的,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我们错误地把“可”乐当成了一个语素,由此而产生了像“汾湟可乐”、“非常可乐”之类的词。“面的”来自英语中的taxi,翻译过来之后,我们把“的”当成了一个语素,按照汉语词汇的结构而大量加以“仿生”,把与车沾边的词后头都加上一个“的”。“板的”不过是在农村使用的一种人力车,与现代化的车相距甚远,也毫无例外地给它加了一个“的”。“吧”和“秀”分别来自英语的bar和show,这几个语素有虚化的趋势,快接近于一种后缀成分了。最明显的莫过于“门”,众所周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是因为“水门”事件而下台,所以“水门”便烙上了严重政治事件的烙印,但是随着各种“门”的出现,它的这种意义逐渐淡化,所指的事件严重程度也越来越轻,甚至于现在一般的小的事件也随意可以给它安上一个“门”字。动宾结构的“仿生词”比较少,人们更趋向于替换偏正结构的一个成分而“仿生”出大量的新词。
  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仿生词”发展的程度不一,如以“坛”作为中心成分的词为例,有的已进入到全民词汇当中,如“书坛”“画坛”“排坛”“雪坛”等,而有的使用范围不是特别广泛,有待社会的进一步认可,如“举坛”“乒坛”“谜坛”,有的则在徘徊等待社会的接受和时间的检验,如“手坛”(手球)“麻坛”“辨坛”“邮坛”等。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王希杰在《汉语修辞学中》区分了词的“显义”(一个语言符号已经具有的意义,人们公认的意义,词典上记载着的意义)和“潜义”(一个语言符号本身可能具有的但是却没有被使用的意义,可以叫潜性意义),如“东坡肉”指一种食品时,是作为“显义”出现的,而指苏东坡身上的肉时则是作为“潜义”出现的。利用“显性词义手段”可以造出“显词”,而用“潜性词义手段”则可以造出“潜词”。如“面的”“轿的”“板的”“摩的”这些都是显词,有一些潜词还有待我们的开发如“吧”,我们可以开发出“菜吧”(菜馆)“游戏吧”等。但这些“潜词”能否成为“显词”要取决于社会的发展和认可度。20世纪90年代,“吧”还只是一个等待出现的“潜词”,目前,大街小巷各种“吧”已如雨后春笋。
  索绪尔曾经说过,“一切都不能论证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仿生词的大量产生是可以解释的,这主要是由于语言的类推规律在起作用。类化是语言创新的原则,类化形式是以一个或几个其他形式为模型,按照一定规则构成的形式。而所有“仿生词”的产生都是以原型词为“参照物”,经过类化而产生的,它们与原型词的结构相同,功能一致,可以说“仿生法”是类化的直接体现形式之一。
  “仿生词”的产生与社会心理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求新、求异的大众心理是“仿生词”产生的直接动因。由于社会的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人们在给事物命名时,喜欢从全新的视角,使用新颖的表达方式,讲究与众不同,最大限度地吸引别人的关注。“水门”事件赋予了“门”这个语素一层特别的涵义,即表示重大的政治事件,这层涵义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在表达重大的事件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往往把事件冠以某某门。虽然“门”用来表达重大事件的这层涵义被不断削弱,但由于汉民族思维“不计形式,注重意合”的特点,强调表意明确性与生动性,使得各种“门”依然层出不穷,使得“门”具有了强大的能产性,也使得这一类“仿生词”大量产生。
  
  参考文献:
  [1]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葛本华.现代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4]徐国珍.仿拟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5]旺 盛.仿拟新例[J].语文建设,1998,(10).
  [6]郑颐寿.比较修辞[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罗卫贤 赵 晶,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其他文献
“大学生”一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会造成任何理解上的障碍,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大学学生”。但是,如果外国人看到就会产生类似的疑问,“大学生”是什么样的学生,是年龄大还是学历高?很明显,“大学生”是“大学学生”省略掉一个“学”字得来的,那么被省略掉的“学”到底是“大学”的“学”,还是“学生”的“学”呢?为什么这个看起来很有问题的词,我们大家却又都在使用?同时我们还发现,类似“大学生”这样的词在我们周
处于改革转轨中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完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层次过多,机构臃肿,在内控体制方面相对于股份制银行存在更多的问题,其中内部稽核机制的不完善是一个
《中国青年报》近期报道“‘汉语盘点2006’字词征集活动日前宣布结果,经过近两个月的评选,得票最多的国内字是‘炒’!”[1](第二版)可见,“炒”是时下颇为流行的一个字眼。打开“中青在线”(http://www.cyol.net/node/index.htm)搜索引擎,轻轻一点,即找出529条“炒股”,3900条“炒作”,而带有“炒”字的文章报道更多达9374篇。为什么人们竟然会对“炒”及”炒”类
比喻是陈染小说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本文试图从意义和形式两大方面对陈染小说中的比喻设置作一次探索分析,以此来解读这位女性主义作家的内心世界。
我国是多民族、多方言的人口大国,语言不通、方言隔阂阻碍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规范化,是汉语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普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  普通话水平测试(PS
一、反义语素合成词产生的原因    在汉语产生之初,字词一体,单音节词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深入,语言也随之有了较大的发展,词所容纳的意义也开始逐渐增多,用法更为多样化、灵活化。这时仅靠数量有限的单音词己经无法满足语言交际的需要了,一个词负担的意义与用法过于沉重,造成义项的模糊和用法的混淆,在实际运用中一词数义、同音异义词大量出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
一、金融控股公司及其在中国的表现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联合会、国际保险监管协会发起成立的多样化金融集团公司联合论坛曾对金融控股公司做了权威定义:"金融按
相互倾听是相互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教师一味地说教,而是教师、学生之间彼此的倾听。要想改变现在课堂教学倾听缺位的现状,教师必须从课堂上做起,从教师自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