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训练点,有效提升语用能力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aphot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是语用课程,真正有用的语文知识主要是实践证明的能形成语用能力的言语运用知识。目前,新课程大力倡导“语言文字运用”这个观点,教师们对如何有效落实“语用”做了不同的思考与实践。笔者认为,找准训练点,是提升“语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阅读教学 训练点 语用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首要的核心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教学中“语用”,既有阅读内化的语言、写法的模仿、迁移和创造,也有阅读中融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认识的抒发与倾吐,更有利用说写叩击文本,进入语境进行对话和直白的过程……因此,找准语言训练点,是提升“语用”能力的必然途径。笔者认为,应站在“语用”的高度对教材进行透彻的解读,让每一篇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和写作特点成为“语用”训练点。那么,如何寻求训练学生某种能力的最佳训练点,来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呢?
  下面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4课《寓言两则》中的《揠苗助长》教学为例来谈谈笔者的实践体会。
  一、品味字词内涵。触摸人物
  寓言具有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它通过一个内容简短易懂的小故事,让人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因此,课堂上如何结合“寓言”的特点,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课文并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让学生读课文时,这样设计:
  1.课文写了几个人物?哪几小节写宋国农夫?写了他的一件什么事?
  生1:农夫和他的儿子,1~3节写的是农夫。
  生2:农夫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拔高。
  生3:农夫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就将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
  2.可见,农夫心里十分焦急。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农夫很焦急?
  在学生的回答中,归纳出故事中农夫的特点是“急”。然后,围绕“急”字研读文本,让学生自主读一读、圈一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巴望”;结合“焦”古文字,分析字形——上面鸟下面四点像火,如今这把火烧在农夫的心里。从而读出农夫之焦急,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二、巧借插图资源。读懂题意
  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是不可替代的优质课程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听、说、读、写的能力。合理有效地利用插图,将大大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为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炼重点,化解难点,引导学生看图、读图、悟图,笔者设计以下问题:
  1.看看书上的插图,出示:说说农夫是怎样拔禾苗的。
  生1:农夫在弯着腰、弓着腿拔禾苗。
  生2:他一边笑,一边手不停地拔着。
  2.从他开心的神情,猜猜他心里想些什么。
  生1:不能歇息,这样可以帮助禾苗快点儿长。
  生2:我们家的禾苗终于长了一大截,你看我,多能干呀!
  师:就这样他一边拔一边想,“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这么长时间没有休息,都在做着同一件事——将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这就是题目“揠苗”的意思。同学们反复读一读,感悟农夫之喜悦心理。
  3.农夫不停地干着,当他将所有的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完,想一想他会累成什么样儿。
  生1:他会累趴下,累得手臂抬不起,腰都酸了,骨头也散架了。
  生2:他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直观多彩的画面,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和表达欲望。理解“筋疲力尽”水到渠成,把这种感觉带进朗读中,更激发了学生情感的抒发。
  三、变换角色体验,明辨是非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点拨和指导。”因此教学中应努力还原言语中的形象,让学生的心灵亲近之、体认之,获得情感的、道德的体验。
  当学生读完农夫兴致勃勃的一段话,笔者这样设计:
  1.禾苗真的长了一大截了吗?农夫把小禾苗拔高了,小禾苗高兴吗?假如你就是小禾苗,老师就是农夫,把你拔高,老师对几个学生做使劲拔的动作,你会说什么?
  生1:请不要拔我啊,拔了我会死掉的!
  生2:不要拔我啊,我是慢慢长的,你想让我快快长的话,就给我施点肥吧!
  生3:离开土壤我会失去营养和水分的……
  2.你们说说,应该用什么方法帮助小禾苗生长?
  生1:禾苗需要拔草、除虫、施肥才能生长。
  生2:及时灌溉浇水……
  此时,文本的“情”与学生的“情”交融在一起,产生了巨大的“情感磁场”,在这个磁场中,学生的思维神经与语言神经得到激活,此时进行语言训练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在实践体验中,学生深深明白:农夫这种操之过急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顺应事物规律。
  四、有效拓展想象。明白寓意
  寓言故事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学时,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发散训练,指导学生想象农夫当时的心理活动、表情、动作、语言。
  课文开头:
  1.“天天”一词,你眼前仿佛看到田边有一位怎样“焦急透顶”的农夫呢?
  生1:一会儿到这边看看,一会儿到那边望望,一会儿跺脚,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又叹气,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生2:似乎听到他自言自语地说,禾苗啊,你快点儿长。
  学生在边读边想中,感悟到了此时农夫心急如焚的样子。
  课文结尾:
  1.第二天,他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结果?面对全部枯死的禾苗,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
  生1:农夫你要有耐心,才能有收获。
  生2:你看,一着急,把事情办砸了吧!
  生3:农夫啊,禾苗离开土壤,吸收不到营养会枯死,禾苗有它的生長规律。
  师引导:禾苗有它的生长规律,农夫这么一拔,就破坏了它的生长规律。
  学生用自己的言语表述对文本的理解,这就是故事的寓意。
  2.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类似于急于求成而办了坏事的事例?
  生1:爸妈为了让我不输在起跑线上,周末帮我报了好几个兴趣班,加上做作业,我都没有休息。
  生2:我比较瘦小,爸妈为让我长成高个子,总喜欢买各种各样的营养品,真的吃了有用吗?
  生3:妈妈为了减肥,连续几天都不吃饭,差一点儿饿出胃病。
  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道出自己身上发生的类似的事。教师说:“看来,你们的爸妈都犯了揠苗助长的错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无论学习,还是生长、减肥等事情,都要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违背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不然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糕。”
  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走一个来回”,本节课从语言文字出发,读懂人物和故事,再从思想内容出发,回到语言文字,明白故事的寓意,这也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体现。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找到富有价值的训练点,真正做到让学生有话可练。教学中相融相合,不经意间提升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审美表达是美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是整个美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言为心声,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是否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来了解。而对于农村小学美术课堂而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欠缺的。为此本文提出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提供丰富素材,强化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理解美术法则,帮助学生掌握美术语言;教师示范引导,指导学生学会审美表达;自评互评结合,训练学生主动审
[摘要]数学活动课不仅仅是数学课,而应该既有数学的味道,更要有活动课的味道,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精彩,了解数学的思想,拓展数学的眼光,从而培养数学的素养。《和的奇偶性》是一节数学活动课,几个数的和的奇偶性规律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被学生发现并学会应用,在此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合作的乐趣、探究的兴趣、数学的文化、渗透的思想和数学的素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 《和的奇偶性》 数学素养  《和的奇偶性》是苏教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应该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的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全过程,应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在课程内容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评价中,通过智趣合一的数学课程内容、智趣交融的教与学方式、智趣互促的手段和途径,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拓展学生数学视野,让数学的“智”与“趣”在学生的学习中真正地生长,实现以趣启智、以智激趣、智趣共生的愿景。一、“智趣数学”的开发背
孟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清朝中后期,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为代表的孟河医派创造了“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医盛时期,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孟河医派”就此成型。多年来,我校努力将“医道”和“教道”加以打通、融合、延伸与拓展,提炼出“孟河医派”的核心精神“博爱、诚信、博学、创新”,并用“孟河医派”文化引领学校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
1  漫山遍野,萤火飞舞。那些萤火在黑暗里特别的明亮,就像飞舞的雪花一样。有一点萤火飞到了赵小军的面前,上下地跳动着,像是有意地引诱他。他向前动了一下,那点萤火果然就向前飞一下。他停了,萤火就也停着,只是依旧在他的眼前上下绕飞着,就像是一只蝴蝶。  好奇心促使他跟着它走,还有小男孩内心的那种勇敢。山上到处是石头,大大小小的。树林里也到处是枝蔓,中间还有一些细长的竹子。月亮很圆。树林里光点斑驳迷离。
【摘要】美术教学中美术作业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课堂中教和学的聚焦点。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美术作业的设计缺少创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效果。本文试图通过四方面的美术作业变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改传统,适当地将一些合适的课程的一次作业变成分段多次;找创意,把常规的绘画平面作业变成生活化及有创意的DIY作品;改人数,让学生孤军奋战地完成作业变成团队合作;传承中
【摘要】培养学生文化意识、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可以使学生 运用英语更加得体。英语教学中可以运用单词教学,渗透文化内涵;巧用Story time,充分补白文 化情境;善用Culture time,深化文化对比。本文通过译林版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的教学实践 及教学设计来例证以上三个培养和锻炼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文化意识教学实践有效方式环境创设  在当前全
【摘要】少年儿童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传承者和接班人,他们的道德品德的养成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公民整体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而当下存在着道德课程设置单一、道德认同缺失、家庭道德教育缺位、社会道德风气颓丧等不利于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现状,我们必须调动社会、家庭、学校这三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并指导自己的行为,进而达到行知一体。  【关键词】道
1  我做梦也没想到我会爱上一个开战斗机的女飞行员,可以这么说,她好像一片云彩飘进了我的世界。  我们戏剧演员,一出场,先要亮明身份。那么我也自报一下家门。小生柳云飞,柳宗元之后,三九年华,尚未婚配。至于名气嘛,自己说了不算,前几年微博时兴,我也未能免俗,放的都是我的演出信息和剧照,点击量三千人次。后来,两个粉丝为我开了微信公众号,一天留言几百条,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喜欢我扮演的张生呀、贾宝玉呀什么
一  一拐上山路,小奥拓便欢腾了。路不太好,上下起伏,车上的人顿时有种骑马的感觉,一开始还用臀肌和大腿内侧肌暗地里使着劲,尽可能控制身体不被突然地弹出去,再后来,也感觉到了徒劳,干脆放松下来,软踏踏地耷在座椅上,任凭起伏的山路猛地将身体一次次撞向车顶。  罗庄子睡着了,呼噜声随山路起伏。几分钟前他还在滔滔不绝,用他所谓的“镜头语言”——镜头,对,镜头,在我们的上方,拉高,再拉高,就这样,一直凌驾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