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有方,引思有道” 打造高效体育课堂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or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有幸现场观看了部分小学體育课的展示,执教教师扎实的专业技能、机智的课堂教学组织、简洁明了的讲解、优美的动作示范、多样的教学方式与高效的目标达成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现就河南省伊河路小学段佳洁老师执教的《武术:少年拳第一套(1-4动)及体能练习》一课,谈谈观摩的感悟: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技能目标的达成
  执教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根据武术教学专业性强、内容枯燥乏味的特点,通过攻防意义的讲解并结合攻防演示等,将武术动作技能教学生活化,进而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借助平板电脑等多媒体,让组内同伴轮流对学习过程随机录像、及时回看并对练习动作进行自我反思,同时结合同伴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动作。平板电脑的使用,切合当前教学发展的时代需求,可以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分组练习中;同时为学生练习提供更多的时间,使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落到实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结合教师面向全体、小组及个别学生的动作示范与指导,使学生通过练习与直观地认知,形成了正确的动作表象并逐步掌握技术动作。
  在教学过程中,执教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深入到小组学习当中,引导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在突破教学难点上,执教教师通过脚靶拓展专项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动作的路线与发力点,使学生形成攻防意识,在突破教学难点的同时,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生长时间学习的“疲劳”,有效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练习效果。
  在“课课练”的体能练习中,执教教师精心设计了体能练习内容,将与武术动作相关的速度、力量与灵敏等体能练习游戏化、趣味化。吸引学生自觉投入到体能练习中。最后执教教师利用一套剑术结束片断教学,让学生对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充满了憧憬,再次点燃了学生对武术学习的激情。
  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笔者有以下两点思考与大家商榷。
  执教教师针对教学难点——动作路线与发力点,采用了专门性练习——打靶练习。对此,为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建议将脚靶练习前置到前面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通过1名学生练习1名学生持脚靶形成攻防对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通过脚靶位置的变化,让学生在攻防练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路线、找准发力点;通过攻防练习中的互动,动作过程的拍摄与回看、强化合作、主动探究,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
  在基本部分教学结束后,执教教师通过一套剑术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武术的魅力,但该教学活动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的帮助不大,剑术的展示可能对学生通过练习本次课的内容形成的动作表象形成干扰。对此,建议将动作的展示前置到课的开始部分,同时展示的内容以拳术套路替代剑术,通过拳术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武术的刚柔之美,激发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强调武术基础的重要性,突出本课学习内容,自然导入课堂教学。
  二、突出技能目标的核心位置,有效提高练习密度,发展学生的体能
  整个课堂教学,执教教师能紧扣主教材——《武术:少年拳第一套(1-4动)及体能练习》组织教学,强调动作技能目标的达成。能结合武术教学的特点,组织相关的诱导练习、辅助练习,保证主教材学习、“课课练”内容的有效性。如在主教材学习中,教师通过进行动作示范、讲解以及创编动作口诀,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认知;通过技术动作的集体传授使学生初步掌握技术动作;通过教学分组练习、平板电脑拍摄与回看、教师巡回指导与纠错,使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改进提高技术动作;通过打靶练习突破教学难点,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技术动作。在体能练习环节,执教教师结合武术动作的力量、速度与灵敏等素质要求及套路中的基本动作,精心设置了负重哑铃、弓步拉力、180°旋转跳马步接网球、“腰腹肌球练习”等四项素质练习,创意较好,效果也较明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教学结构清晰、队伍调动少、练习密度大,无论是在技术学习还是在“课课练”中,学生的体能练习得到了有效地渗透或落实。
  执教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课堂练习密度的提高、体能练习在技能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但以四列横队组织教学,执教教师的示范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为后排部分学生不能看清教师的动作示范,只能被动地模仿。同样,学生在练习时,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后面学生参与程度的判定也难以把握。对此,建议用“双扇形”或者“双八字型”学生前后错位站位的方式组织教学,练习一段时间后前后排学生交换位置,确保所有学生建立直观的感知,保证练习量与强度的同时转移学生的视觉疲劳,同时也便于之后攻防对练练习的组织,减少队伍的调动。
  体能练习环节,执教教师精心设置了四项素质练习,创意较好,但教学设计对场地器材使用程度的最大化、经济化考虑不足。小哑铃、小垫子、软排、网球等在技能教学过程中未曾试用,脚靶也只是在打靶练习中使用过1次。结合本课教学,建议上肢力量练习可以用俯卧撑成单撑转体等练习代替,而对于腰腹肌球、180°旋转跳马步接网球练习中的软式排球、网球可以用脚靶代替,而学生弓步拉力用的橡皮筋,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戴在头上、束在腰间,做好器材“隐藏”的同时渲染武术气氛,激发学生的学练积极性。
  三、注重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的实效,注重情感目标的有效渗透
  在教学中,执教教师通过同伴间动作互拍与回看、互评与纠错、脚靶的攻防配合等,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练习密度、运动负荷等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练习的参与度。另外,执教教师规范了行抱拳礼等武术礼仪,也将情感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始终。针对武术课教学,笔者认为师生要共同营造武术氛围,本课教学中,学生都是着武术服,而执教教师却着普通的运动服,与武术课堂教学氛围不协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听讲解与评价、看动作示范时的站姿都是自然站立,没能体现武术所特有的精气神,建议对学生的站姿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行抱礼拳应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
其他文献
一、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背景及价值追求  实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针对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促进全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关心、关注、重视学生体质发展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方面。  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等6个部门组织了自从1985年以来
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五小学有这样一位武术专业体育教师——张文宏,是珠海市武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0多年来,其带领的学校武术队多次参加省、国家、国际级比赛均获优异成绩,共获金牌93枚、银牌148枚、铜牌84枚,辅导的学校武术大课间活动连续四年获珠海市小学组评比第一名,学校形成了武术办学特色,先后被评为区体育傳统文化训练点、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中国青基会武术基地和省武术传统学校、全国特
一、运用动作对比  在快速跑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奔跑速度,强调步频是重点。如果单纯地说教,小学生的心智发展难以理解步频和速度的关系;身体感知的发育不够成熟,不利于体会步频的变化对速度的影响。体育教师可运用高抬腿跑与摆臂进行对比,让学生进行體验:快摆臂慢抬腿——慢摆臂快抬腿——协调配合抬腿摆臂。标准的高抬腿需要上下肢协调配合,改变二者频率后,不协调的动作会让学生“丑态百出”“笑料百出”,在欢笑中,学
研讨背景:校本研究作为校本活动,其体现了“校本”(“school-based”)所具备的一系列特征,即以校为本,基于学校,为了学校。由此而言,学校体育校本研究应该是以学校体育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体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体育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本次研讨,旨在通过一线体育教师的交流来探讨学校体育中如何开
一生中总有很多影响我们成长的人,他们催你奋发、促你奋进。回想为师26年来的成长历程,在不同的阶段我遇见了三位优秀的导师,引领我从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成为省市骨干教师、学校的管理者,令我倍感幸运。我由衷地感谢我的师傅,是他们用真情扶携我走过坎坷的岁月,用智慧引领我专业的提升,为我的成长搭建平台,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境界,让一个普通的“体育人”对未来有了更高的追求!  一、做一个有“爱”的教师  苏霍姆林
《中小学体育教学疑难问题会诊》 杨立国/著  定价:76.00元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汇聚了《中国学校体育》网络教研平台53期的教学难点、热点、焦点问题的“草根爭鸣”研讨成果精华《中小学体育教学疑难问题会诊》一书,已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該书分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群体活动、教师发展共7个版块,是参与《中国学校体育》“草根争鸣”研讨的全国各地中小学体育教研
广西体育中考历经坎坷,曾经不乏社会诟病。时至今日,体育中考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倍受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及家长的关注,然而,如何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效?中考体育具体考什么,如何考?全国没有对考试内容和标准作统一规定,一切由各省市和地市定夺。因此,基于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出发,制订一个纲领性的、适合当地实际的体育中考方案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实施体育中考的依据和标准,还关系到如何
体育课的任务是传授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通过掌握运动技术,提升运动兴趣,培养运动能力。在反复练习中,体能得到提升,技术进一步完善。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技术也就成了花拳绣腿。正如武术中的一句名言:“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学好技术的同时增强体能?本文以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优秀體育课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的浙江省的两节展示课为例,对“技体融合”设计进行分析与思考。本届评比活动上
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言语指导效果直接决定了区域活动的教学成效。笔者从分析幼儿园教师言语指导的普遍特点入手,总结了教师在言语指导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成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言语指导的普遍特点  (一)教师言语指导的开放性较强  教师言语指导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言语指导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开放程度较高的言语指导形式和内容不仅更易适应各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区域活动内
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初中组第三届教学研讨活动于12月19-20日在浙江省宁波市惠贞书院举行,此次活动由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主办,由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承办、宁波市惠贞书院协办。本届活动以“体育中考项目的教学策略”为主题,以三节展示课为载体,旨在深入研究《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适切性,探寻中考项目与《纲要》理念之间的融合,结合初中体育中考项目的教学策略进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