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庸的现代意义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eng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全面概括了中庸思想的深刻内涵,指出中庸思想不仅是儒学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精髓。挖掘中庸思想可以为今所用的有价值的涵义,然后站在时代的高度对中庸作了全新的诠释,揭示了中庸思想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中庸
  
  庸是针对现实的入世进取,是积极拼搏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全面发展,有所作为的奋斗过程和努力实现成功的前进。东汉郑玄说:“庸,用也。”有一定道理,但是这样就把中庸的的内涵形而下为单一的器用层面,缩小了中庸的丰富的哲学思想。
  中庸并不是实用主义,哲学关照的是做为人何以为人,如何为人的一种精神和文化深层面的生存之根。中庸是哲学不是平庸和实用,胡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最初是因为白话文的通俗易懂和实用性,因具有时代的背景和需要而风行,但后来逐渐从西学东渐演化成了批判中庸哲学为核心的儒学的偏激的全盘西化。
  中庸包含着权变思想,不是走中间路线的模式。孟子有“嫂溺”施以援手的权变,也有讲究礼节的需求。“中庸之道”及后世的“有理有节”都只是一个原则,怎样才能使用恰当,那是必须分别不同事物而分别对待的。
  中庸的操作层面有很大的难度,需要高明的技术,甚至需要艺术性。决不是低下的折中,调和,老好人,“乡愿”。需要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至少中庸不走极端。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是一种艺术,避免了杀戮和人心的混乱。人的一生需要面对种种的抉择和各种意想不到的境遇,稍一不慎就要走错,付出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惨重的代价。当我们再次前进的时候一定会成熟起来,才会明白中庸的真正内涵操作决不是简单的中间路线。
  中庸就是避免极端。无论从中庸偏向了它两翼上的哪一端,损失都是一样的。但中庸的获得不是靠着消除“极”的存在,而恰恰是通过对“极”的价值的尊重与兼容。两极间的张力是走上中庸之途的必要条件。
  庄子说:“技进乎道”。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误会与摩擦其实都可以运用技术性的操作来避免和化解。从技术层面来看中庸也是一种很高明和高效率的方法和技巧,合理,有利有节,有争有让,但不会一竿子插到底,片面偏执和一面倒。中庸是一种务实的不争论的态度,是不断探索和不断完善的,保证不倾覆的周而复始良性循环的动态的前进。毛泽东说:“中庸是两点论”是中允的评价。
  中国共产党在初期政治路线的右倾和左倾给革命造成的危害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但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善于总结教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创新,未来的道路也必须吸取经验教训,中庸的难以企及与此更可见一般。文化大革命,资产阶级自由化,一段时期内的经济过热导致的通货膨胀等等,还是在延续着同性质的偏离和过激,而影响了国家的方方面面的前进的顺利,可能失去了很多好的机会。
  西方文化为中心的世界,恐怖主义成了最大的安全问题,从侧面反映出西方文化的无能为力和在某些方面的失败。中庸超越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无论是哪个民族和国家,也无论你是富翁权贵还是平民百姓,中庸都可以是日常践行的标准。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但人需要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平衡,否则就会成为追求欲望满足的机器,没有快乐和作为人的幸福,就会出现劳动工具,商品,名利对人的“异化”,在现代物质文明的高楼大厦里反而没有了自由,在人潮汹涌的海洋中却倍感孤独,甚至安全感都没有。而一旦上升为政治路线,左倾,右倾的错误和危害便是一种灾难,中国历史上由于政治思想和政策的失误造成的苦果,至今我们还能感觉得到。中庸很难以把握,而且还不是一次性的运用就可以完成的。中庸是动态的长期的一种最佳的前进状态,不是静止,固定的一个一次可以结束具体的行为客体。毛主席在摆脱教条主义和冒险主义的干扰,率领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丰功伟绩,但是也在和平时期,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中庸之道内含勇毅刚健之意而决不是软弱,很多文人在国破家亡之际,百折不挠,宁死不屈,如文天祥,慷慨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周易》里既有阴阳二爻不在中位时的“潜龙勿用”也有在中位即处于中庸的最佳时机的“龙飞在天”,更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又鼓励处于弱势的一方以柔克刚,孙子兵法也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策也”。在现代社会,战争的作用逐步次于综合国力的较量,以核武器,信息武器为代表高科技含量的武器比战争本身更具有威慑力。中庸之道的精髓就在于,外在常态的平常,与内在的勇毅进取的完美合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治国理念必然不会长久。
  中庸在当今中西文化的大环境下的意义在于,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不同的文化作为生活理念。中国文化从来不以金钱和利益为核心,而西方文化则很长时间在为之奋斗,以之为人生价值,同样的作为一个生物层面的人,除了肤色不同,内在的深层文化精神也迥异不同。中国文化更带有终极的价值追求,可以横亘千古,永不褪色,而西方则在一次又一次地在反思、在改变。
  梁漱溟说中国文化是早熟文化,至少看到了这样的深层的文化差异。正因为有中国文化的这种底蕴,无论世界经历如何的风雨艰险,中国则一直屹立于世界。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探讨了县级机构改革给基层文化市场稽查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如:编制问题、经费问题、人员素质和执法质量问题。  关键词:县级机构改革;编制;经费;人员素质;执法质量    随着文化市场20年来的不断发展,各地稽查机构的组织建设,都在不断探索中发展,而且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从整体来说,发展的步伐不快,而且始终没有树立起应自的法定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
期刊
摘 要:社会所需要的会计不仅具有专业技能,同时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这就要求学校要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并举。教师,尤其是会计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非专业能力素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作为高职院校会计教师,应注意培养个人人格魅力。  关键词:高职;会计教师;人格魅力;学生素质; 影响    在越来越法律化、规范化的社会,会计不仅应具备专业能力的素质,更需要具有
期刊
摘要:我国个人教育收益率在经历了脑体收入相对倒挂的低收入阶段后,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逐年提高,论文从新就业人员的教育收益率角度做了实证研究,并从劳动力市场制度沿革等角度分析个人教育收益率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教育产品的供给、教育管理体制以及就业观念等三个因素对当前个人教育收益率提高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个人收益率;对策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社会环
期刊
摘要:20世纪中国的教育研究主要是科学和人文两大范式的争论,以复杂科学为代表的新理论将改变教育研究范式的这种二元对立,走向多元整合的综合性研究范式,回归到符合中国传统的教育研究方法论。  关键词:科学;人文;复杂性;综合;传统    一、中国教育研究概况  伴随着西方教育理论的传入和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建立与发展,中国开始了有意识有系统的教育研究。从早期生搬硬套的“目的——方法”为思维特征的教育研究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举例说明了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几种反映。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语言与文化的辨证关系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语言既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文化的重要内容。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同人类社会的文化息息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语言无不打上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化烙印。文化是一个包罗
期刊
摘要:传统教育体制下,学生被看作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客体。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日益受到重视。学生主体性受到重视的同时,教师教学观也受到了正面影响。  关键词:主体;主体性;教学观     文章虽然谈的是现代教育体制下的学生主体性问题,在这里我想就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学生的主体性问题作以简要回忆。时下国内外教育学者们对传统教育的持续时间界定在:从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到19世纪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中小银行发展的困境和有利环境以及实践情况,指出中小银行的发展必然要立足于中小企业,并且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中小银行;中小企业;发展    1986年7月,国务院批准恢复设立交通银行,以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中小商业银行自此起步。这些银行历史包袱轻、机制灵活、市场意识强、经营效益好,在近20年里,已成为银行体系中的一支生力军,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期刊
摘 要: 音乐的美离不开美术与文学的想象,本文就这一特点进行阐述。  关键词: 美术;文学;音乐    弹琴需要两只手,指挥需要两只手,就是唱歌,也需要两只手来协助传情达意——一只手伸向美术,一只手伸向文学。   音乐是有形象的,不但演奏演唱者心中要有形象,就是听者,心中也必须有形象。当演奏演唱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和听者心中的艺术形象相契合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才能真正产生。《列子·汤问》“伯牙
期刊
传染病学总论    传染病有病原体,相互传播宿主间,  传染病学重诊疗,研究具体传染病,  流行病学重预防,人群角度来研究。  构成传染三因素,环境因素能影响,  人体免疫为内因,致病外因病原体。  传染过程五表现,双方力量对比看。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    一有特异病原体,检出病原可确诊,  二有传染流行性,隔离消毒应注意,  三有地方季节性,诊断之时多参考,
期刊
摘 要: 本文回望了西南联大资金不足,校舍简陋,设备久缺,可师资阵容强大,群星灿烂的情景,对当日的教育理念,大学精神表示感慨,反思当今的“教育化”下,一个“钱”字让多少斯文扫地的尴尬局面。  关键词: 西南联大;教育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多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