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而为提升腰椎间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序开展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对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前来接受治疗的60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分析比对,并将其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即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个组别的患者均为30人,对研究1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对研究2组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手段对患者进行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长以及身体各项指标情况。结果: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比对后发现,研究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长以及血压、心率等各项体征均优于研究1组的患者,且两组患者的差异性显著,因此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康复护理可以缓解患者情绪,提升治疗效果,因此此种护理手段值得在医疗过程中大力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生存质量;影响
引言:
目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群逐年上升,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了不良影响,身体受到了较大的痛苦,患者生活质量被严重的影响。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多发骨科病,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为腰部或下肢出现明显疼痛,且患者具有较长的病程。保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首要的治疗措施,康复护理干预是治疗的关键过程。本文主要分析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基本资料
对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前来接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60名患者进行分析比对,并随机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即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个组别的患者均为30人。在研究1组的患者中,男性患20人,女性患者10人,年龄均在49-80岁之间,平均年龄(61.93±1.23)岁。在研究2组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人,女性患者5人,年龄均在50-79岁之间,平均年龄(61.89±1.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后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对研究1组患者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卧床静息、提高营养的神经功能药物及适当的牵引与推拿等基础常规护理。护理者要增强和患者间的沟通以及交流,对患者的诉说进行耐心的听讲,实时掌握患者在心理上的变化状况,针对负面心理情绪予以疏导式干预,且向他们介绍临床治疗的实施护理干预的重要性以及有效性等,进而稳定他们的情绪[1],以便持良好态度和心理对临床治疗、护理工作积极的配合。功能锻炼。待急性期之后对患者尽可能早期开始腰背肌的锻炼做出指导,依照患者具体状况,要先予以“5 点支撑法”基础锻炼,在5 天之后再进行“3 点支撑法”的锻炼,在 10-14天之后开始“飞燕式”的锻炼,逐一增加锻炼量,通常是 20下/次,3 次/d。患者處于康复期,护理者依照他们实际状况进行指导且实施保健操的锻炼。
研究2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内容为患者饮食上的护理、心理上的护理及康复后的指导。康复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要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腰背肌的锻炼,不要长期保持坐立姿势,可以通过五点支撑与三点支撑等方法进行锻炼。另外,要合理进行饮食,多食含钙量高和高纤维与蛋白类食物,保证营养成分的摄入[2]。若是患者比较肥胖,需要减肥且戒烟及控酒。患者在出院后的3个月之内,要尽可能规避重体力的劳动,规避椎管神经根出现受压状况,在 6-8 周渐渐进行体力劳动,且指导临床患者在排便时养成一个良好习惯,规避因用力排便进而升高椎间盘内压,以及加重了临床症状。在变换季节之时,要适当增减衣物,规避因寒冷气流的刺激之时肌肉产生痉挛升高椎间盘的内压。
(3)评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评分情况。生存质量的评分依据是利用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相对较好。
(4)统计学的方法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和t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若出现P<0.05的情况,则说明具有统计学价值。
二、结果
研究1组与研究2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评分情况,护理干预后,研究2组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情况显著高于研究1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0.05)
三、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LDH)在临床医学上有着较长的病程,有很高的复发率等疾病特征,在现代医学之中用于治疗的方式有 2种,即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经现实研究的证明,临床患者经手术治疗之后,会产生较大的创伤面积,在恢复中有较慢的速度,极易产生复发状况。所以,临床已广泛的应用于非手术的治疗方式。腰椎间盘突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以及工作[3],致使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包含:外围神经的敏感化、局部炎症都能致使其产生疼痛。椎间盘的神经末梢在变性后有着敏感的痛觉,负面情绪和生活环境的恶劣也会致使其产生中枢性疼痛。所以,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之中,不仅需予以常规护理,还需引领患者正确认知疾病,消除心理不良情绪,将疼痛感缓解以及对生存质量进行改善。
结束语: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与日俱增,给医生和患者都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和压力。因此为了有效提高腰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医护人员应努力突破传统护理手段的桎梏,将康复护理应用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同时加强和患者之间的交流,指导患者进行相关的康复工作。此种护理手段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紧张的心理,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临床效果。因此,康复护理手段值得在医疗过程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朱艺成. 康复护理措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05):31-32.
[2] 邹树红. 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J]. 中国临床医生,2015(04):47-48.
[3] 余巧灵. 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09):21-22.
关键词:康复护理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生存质量;影响
引言:
目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群逐年上升,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了不良影响,身体受到了较大的痛苦,患者生活质量被严重的影响。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多发骨科病,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为腰部或下肢出现明显疼痛,且患者具有较长的病程。保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首要的治疗措施,康复护理干预是治疗的关键过程。本文主要分析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基本资料
对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前来接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60名患者进行分析比对,并随机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即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个组别的患者均为30人。在研究1组的患者中,男性患20人,女性患者10人,年龄均在49-80岁之间,平均年龄(61.93±1.23)岁。在研究2组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人,女性患者5人,年龄均在50-79岁之间,平均年龄(61.89±1.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后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对研究1组患者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卧床静息、提高营养的神经功能药物及适当的牵引与推拿等基础常规护理。护理者要增强和患者间的沟通以及交流,对患者的诉说进行耐心的听讲,实时掌握患者在心理上的变化状况,针对负面心理情绪予以疏导式干预,且向他们介绍临床治疗的实施护理干预的重要性以及有效性等,进而稳定他们的情绪[1],以便持良好态度和心理对临床治疗、护理工作积极的配合。功能锻炼。待急性期之后对患者尽可能早期开始腰背肌的锻炼做出指导,依照患者具体状况,要先予以“5 点支撑法”基础锻炼,在5 天之后再进行“3 点支撑法”的锻炼,在 10-14天之后开始“飞燕式”的锻炼,逐一增加锻炼量,通常是 20下/次,3 次/d。患者處于康复期,护理者依照他们实际状况进行指导且实施保健操的锻炼。
研究2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内容为患者饮食上的护理、心理上的护理及康复后的指导。康复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要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腰背肌的锻炼,不要长期保持坐立姿势,可以通过五点支撑与三点支撑等方法进行锻炼。另外,要合理进行饮食,多食含钙量高和高纤维与蛋白类食物,保证营养成分的摄入[2]。若是患者比较肥胖,需要减肥且戒烟及控酒。患者在出院后的3个月之内,要尽可能规避重体力的劳动,规避椎管神经根出现受压状况,在 6-8 周渐渐进行体力劳动,且指导临床患者在排便时养成一个良好习惯,规避因用力排便进而升高椎间盘内压,以及加重了临床症状。在变换季节之时,要适当增减衣物,规避因寒冷气流的刺激之时肌肉产生痉挛升高椎间盘的内压。
(3)评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评分情况。生存质量的评分依据是利用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相对较好。
(4)统计学的方法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和t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若出现P<0.05的情况,则说明具有统计学价值。
二、结果
研究1组与研究2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评分情况,护理干预后,研究2组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情况显著高于研究1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0.05)
三、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LDH)在临床医学上有着较长的病程,有很高的复发率等疾病特征,在现代医学之中用于治疗的方式有 2种,即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经现实研究的证明,临床患者经手术治疗之后,会产生较大的创伤面积,在恢复中有较慢的速度,极易产生复发状况。所以,临床已广泛的应用于非手术的治疗方式。腰椎间盘突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以及工作[3],致使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包含:外围神经的敏感化、局部炎症都能致使其产生疼痛。椎间盘的神经末梢在变性后有着敏感的痛觉,负面情绪和生活环境的恶劣也会致使其产生中枢性疼痛。所以,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之中,不仅需予以常规护理,还需引领患者正确认知疾病,消除心理不良情绪,将疼痛感缓解以及对生存质量进行改善。
结束语: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与日俱增,给医生和患者都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和压力。因此为了有效提高腰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医护人员应努力突破传统护理手段的桎梏,将康复护理应用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同时加强和患者之间的交流,指导患者进行相关的康复工作。此种护理手段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紧张的心理,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临床效果。因此,康复护理手段值得在医疗过程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朱艺成. 康复护理措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05):31-32.
[2] 邹树红. 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J]. 中国临床医生,2015(04):47-48.
[3] 余巧灵. 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0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