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和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网络审查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确有必要存在。本文开头对当今网络审查的存在背景进行分析,然后文章的主体分别从网络审查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两个方面存在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其中每个方面又分成三点来说明网络审查存在的必要性。
关键词 网络审查 政治安全 社会稳定
作者简介:宋明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3级公安学专业侦查学方向(国内安全保卫)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8-165-02
一、网络审查存在的背景
我国网民数量的增长虽然已经过了井喷期,但每年仍以较大的数量增长,早在2008年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网民第一大国。网络在给人类社会带来高效、便捷的同时,网上也充斥着黄色、暴力、谣言、邪教、种族歧视、恐怖主义等违法犯罪的不良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稳定。此外,国内外敌对势力也在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和传播不利于我国政治安全的信息,这些都给我国的社会治理和国家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同时,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意识到,网络审查仅凭市场监管或网民自律还远不足以保证网络安全,根据实际情况,一定程度上的由政府实施的网络审查还是有其必要性的,以牺牲部分网民少许网络自由为代价换取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保障绝大多数网民利益、促进网络健康发展还是值得的。
事实上,世界上不少国家也确实存在着不同程度上或以不同方式进行的网络审查,就连一向自诩“网络自由”的美国,在斯诺登事件曝光后,也无法再掩盖其背后对美国民众和其他国家的网络监控的事实。在地理位置上,不论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欧美国家,还是中国、印度、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在发展水平上,也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络审查,可见,网络审查已经发展成全球性行为,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和地区出于国家整体利益的考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规范和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对网络内容进行审查,以控制有关内容的网络传播。
二、网络审查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政治安全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论述,在涵盖11种安全的国家安全体系下,政治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根本地位得到确认,孟建柱同志也在2014年的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核心,政治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当前敌对势力不断挑战我国政治安全,试图动摇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而通过网络渠道发布、散播反动信息和言论,策划、组织反动活动成为这些势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有效地对互联网内容进行必要的审查就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
(一)网络审查有利于维护我国政权安全
政权安全作为国家政治安全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共产党领导的有效性及其执政地位的稳定性又是重中之重。近些年,敌对势力威胁我国政权安全的阵地和手段渐渐网络化,他们借助互联网平台捏造并发布反对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原则、丑化我国党政机关、激发党群矛盾等言论,同时,他们还截取一些事件部分的、残缺的、甚至是虚假的图片和音频、视频发布到网上,以先入为主的形式影响公民和部分媒体对某一事件的评判,造成一种国家和社会不公、非法行使权力的假象,企图弱化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动摇共产党执政地位。通过网络审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网络有害内容进行监管,一方面可以在较大范围内限制不良文字、音频、图片、视频等不同形式的网络内容的传播,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国家安全部门及时掌握有关敌对势力和组织的动态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减小对我国政治安全的潜在危害。
(二)网络审查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
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作为国家核心利益的一部分,也是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一环。时代发展到今天,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现实空间层面,其范围也得到了扩展和延伸,2015年7月1日表決通过的《国家安全法》第一次明确了“网络空间主权”的概念,可以看出,网络空间主权已经成为国家主权的一部分,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最新表现。新时期,在国内和国际上,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渠道挑战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尤其在网络上捏造和散播谣言,在我国国内,或策划活动或支持、煽动有关组织进行破坏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活动,我国的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以及暴力恐怖势力经常通过观看、模仿网络视频,从而进行分裂、破坏活动;在国际上,敌对势力还暗中拉拢我国周边国家,挑拨我国与邻国关系,不断制造事端,企图对我国进行封锁隔离,达到威胁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的目的。在这种形势下,通过有效的网络审查不仅可以及时控制有害网络信息的传播和恶化,防止不明真相的公民和组织被蒙蔽,还可以预防破坏、分裂活动的发生,对打击这些敌对势力和组织也有一定帮助。
(三)网络审查有利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政治安全中更是举足轻重,可以说,意识形态安全关乎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在思想层面上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多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以达到和平演变的战略目的,近几年,他们已经把意识形态渗透的主阵地转移到互联网平台上,并且有向移动网络发展的趋势,以变本加厉之势对我国进行自由、民主等西方价值观念输出,意图弱化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破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有关软件浏览和发布相关信息,其中不乏危害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从传统电脑的互联网平台到连接移动网络的平板电脑和手机,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传播速度即时化,有害信息传播的危害性也更大,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也更加突出。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通过网络审查可以对危害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信息进行过滤、屏蔽、甚至封锁,防止不明真相的公民受别有用心的势力蛊惑、蒙蔽,进而动摇对现存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三、网络审查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社会稳定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是百姓安居樂业的重要基础,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备条件,也是公安政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网络违法犯罪案件频频发生、形式和手段层出不穷,并且很多违法犯罪分子是通过网络进行联络、获取信息,此外,某些群体性事件也是由网络谣传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必要的网络审查对于防控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我国社会稳定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
(一)网络审查有利于防控群体性事件
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触及的利益群体的范围在扩大,社会矛盾愈发凸显,加之普通民众的仇官、仇富心理,以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怀疑,近几年,我国群体性事件进入了高发期,并且,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群体性事件呈现虚拟化趋势,网络群体性事件呈高发态势。由于网络快速、及时、交互等特点,网络已经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发表观点的主要渠道,这就难免会有少数心术不正的个人和组织利用网络散播不实、非法言论,意图煽动他人,形成群体效应,进而在更大范围内引起社会和民众的关注,已达到其个人或组织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前,有效的网络审查可以提前掌握有关信息,采取措施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利用网络审查也可以控制相关不实、煽动性信息在网上大肆传播,防止事态扩大,影响社会稳定大局。
(二)网络审查有利于防范暴力恐怖事件
近两年,我国暴力恐怖事件频发,从2013年的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到2014年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乌鲁木齐火车站爆炸事件、广州火车站砍人事件,到今年广州火车站再次发生砍人事件等等。更为严峻的是,暴力恐怖分子在事先准备暴恐事件时很多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国防大学教授就曾在《红旗文稿》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我国境内的“东突”暴力恐怖分子、法轮功分子就是利用“破网”软件,获取作案技术、进行联络及筹措经费的。这一方面说明暴恐势力的阵地部分向网络转移,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中国的网络确实还有不少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漏洞,给他们留下了网络生存空间,这种背景下,加紧加快发展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完善我国网络监管就显得刻不容缓。所以,如果在摆脱网络信息技术劣势的情况下,网络审查也会更具有效性,对暴力恐怖势力的打击的效果也会更明显。
(三)网络审查有利于打击“黄赌毒”
黄赌毒在我国法律条文中被明令禁止,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屡禁不止,正常生活的公民一旦陷入黄赌毒往往给家庭带来噩梦,严重的甚至影响他人生活,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近些年,黄赌毒渐渐走上网络,线上交易频繁。
一是“黄”,某些网站淫秽色情信息泛滥,招嫖卖淫、提供色情服务的链接比比皆是,有的经过包装的、看似正经的链接,点击进入后竟“别有洞天”,让人大跌眼镜。
二是“赌”,如今,线上赌博因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并且不易被公安机关发现等“优势”,已经慢慢成为嗜赌人群的最爱,不管是参与网络赌博的人数还是次数、赌资,都在逐年攀升。
三是“毒”,截止2014年底,我国吸毒人员登记在册的接近300万,实际吸毒人员估计已经超过1400万,即每百人中就有一人吸毒,吸毒人群覆盖了官员、明星、白领、工人甚至农民,恐怖程度可想而知,而买卖毒品的交易很多都是事先通过暗号在网上联系,此外,通过聊天软件聚众吸毒、在线吸毒也已经成为吸毒人群的“时尚选择”。这种情况下,有针对性的加大网络审查,压缩黄赌毒的网络生存空间就显得迫切而必要。
综上所述,在当前网络安全状况如此严峻的前提下和网络审查在全球普遍存在的形势下,一方面,我国网络审查对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其在捍卫我国政权安全、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保护意识形态安全上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国网络审查对维护我国社会稳定也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其在防控群体性事件、防范暴力恐怖事件、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时作用明显。总之,网络审查对于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而深远,其存在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王孔祥.互联网审查及其评价标准.网络法律评论.2013(1).
[2]人民网.新国家安全法首次明确“网络空间主权”概念.2015-07-02.
[3]赵周贤、徐志栋.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意识形态安全.红旗文稿.2014(24).
[4]新华网.全国实际吸毒人数:估计100人中就有1人.2015-06-24.
关键词 网络审查 政治安全 社会稳定
作者简介:宋明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3级公安学专业侦查学方向(国内安全保卫)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8-165-02
一、网络审查存在的背景
我国网民数量的增长虽然已经过了井喷期,但每年仍以较大的数量增长,早在2008年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网民第一大国。网络在给人类社会带来高效、便捷的同时,网上也充斥着黄色、暴力、谣言、邪教、种族歧视、恐怖主义等违法犯罪的不良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稳定。此外,国内外敌对势力也在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和传播不利于我国政治安全的信息,这些都给我国的社会治理和国家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同时,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意识到,网络审查仅凭市场监管或网民自律还远不足以保证网络安全,根据实际情况,一定程度上的由政府实施的网络审查还是有其必要性的,以牺牲部分网民少许网络自由为代价换取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保障绝大多数网民利益、促进网络健康发展还是值得的。
事实上,世界上不少国家也确实存在着不同程度上或以不同方式进行的网络审查,就连一向自诩“网络自由”的美国,在斯诺登事件曝光后,也无法再掩盖其背后对美国民众和其他国家的网络监控的事实。在地理位置上,不论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欧美国家,还是中国、印度、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在发展水平上,也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络审查,可见,网络审查已经发展成全球性行为,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和地区出于国家整体利益的考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规范和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对网络内容进行审查,以控制有关内容的网络传播。
二、网络审查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政治安全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论述,在涵盖11种安全的国家安全体系下,政治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根本地位得到确认,孟建柱同志也在2014年的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核心,政治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当前敌对势力不断挑战我国政治安全,试图动摇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而通过网络渠道发布、散播反动信息和言论,策划、组织反动活动成为这些势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有效地对互联网内容进行必要的审查就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
(一)网络审查有利于维护我国政权安全
政权安全作为国家政治安全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共产党领导的有效性及其执政地位的稳定性又是重中之重。近些年,敌对势力威胁我国政权安全的阵地和手段渐渐网络化,他们借助互联网平台捏造并发布反对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原则、丑化我国党政机关、激发党群矛盾等言论,同时,他们还截取一些事件部分的、残缺的、甚至是虚假的图片和音频、视频发布到网上,以先入为主的形式影响公民和部分媒体对某一事件的评判,造成一种国家和社会不公、非法行使权力的假象,企图弱化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动摇共产党执政地位。通过网络审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网络有害内容进行监管,一方面可以在较大范围内限制不良文字、音频、图片、视频等不同形式的网络内容的传播,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国家安全部门及时掌握有关敌对势力和组织的动态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减小对我国政治安全的潜在危害。
(二)网络审查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
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作为国家核心利益的一部分,也是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一环。时代发展到今天,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现实空间层面,其范围也得到了扩展和延伸,2015年7月1日表決通过的《国家安全法》第一次明确了“网络空间主权”的概念,可以看出,网络空间主权已经成为国家主权的一部分,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最新表现。新时期,在国内和国际上,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渠道挑战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尤其在网络上捏造和散播谣言,在我国国内,或策划活动或支持、煽动有关组织进行破坏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活动,我国的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以及暴力恐怖势力经常通过观看、模仿网络视频,从而进行分裂、破坏活动;在国际上,敌对势力还暗中拉拢我国周边国家,挑拨我国与邻国关系,不断制造事端,企图对我国进行封锁隔离,达到威胁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的目的。在这种形势下,通过有效的网络审查不仅可以及时控制有害网络信息的传播和恶化,防止不明真相的公民和组织被蒙蔽,还可以预防破坏、分裂活动的发生,对打击这些敌对势力和组织也有一定帮助。
(三)网络审查有利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政治安全中更是举足轻重,可以说,意识形态安全关乎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在思想层面上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多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以达到和平演变的战略目的,近几年,他们已经把意识形态渗透的主阵地转移到互联网平台上,并且有向移动网络发展的趋势,以变本加厉之势对我国进行自由、民主等西方价值观念输出,意图弱化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破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有关软件浏览和发布相关信息,其中不乏危害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从传统电脑的互联网平台到连接移动网络的平板电脑和手机,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传播速度即时化,有害信息传播的危害性也更大,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也更加突出。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通过网络审查可以对危害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信息进行过滤、屏蔽、甚至封锁,防止不明真相的公民受别有用心的势力蛊惑、蒙蔽,进而动摇对现存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三、网络审查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社会稳定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是百姓安居樂业的重要基础,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备条件,也是公安政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网络违法犯罪案件频频发生、形式和手段层出不穷,并且很多违法犯罪分子是通过网络进行联络、获取信息,此外,某些群体性事件也是由网络谣传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必要的网络审查对于防控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我国社会稳定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
(一)网络审查有利于防控群体性事件
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触及的利益群体的范围在扩大,社会矛盾愈发凸显,加之普通民众的仇官、仇富心理,以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怀疑,近几年,我国群体性事件进入了高发期,并且,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群体性事件呈现虚拟化趋势,网络群体性事件呈高发态势。由于网络快速、及时、交互等特点,网络已经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发表观点的主要渠道,这就难免会有少数心术不正的个人和组织利用网络散播不实、非法言论,意图煽动他人,形成群体效应,进而在更大范围内引起社会和民众的关注,已达到其个人或组织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前,有效的网络审查可以提前掌握有关信息,采取措施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利用网络审查也可以控制相关不实、煽动性信息在网上大肆传播,防止事态扩大,影响社会稳定大局。
(二)网络审查有利于防范暴力恐怖事件
近两年,我国暴力恐怖事件频发,从2013年的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到2014年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乌鲁木齐火车站爆炸事件、广州火车站砍人事件,到今年广州火车站再次发生砍人事件等等。更为严峻的是,暴力恐怖分子在事先准备暴恐事件时很多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国防大学教授就曾在《红旗文稿》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我国境内的“东突”暴力恐怖分子、法轮功分子就是利用“破网”软件,获取作案技术、进行联络及筹措经费的。这一方面说明暴恐势力的阵地部分向网络转移,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中国的网络确实还有不少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漏洞,给他们留下了网络生存空间,这种背景下,加紧加快发展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完善我国网络监管就显得刻不容缓。所以,如果在摆脱网络信息技术劣势的情况下,网络审查也会更具有效性,对暴力恐怖势力的打击的效果也会更明显。
(三)网络审查有利于打击“黄赌毒”
黄赌毒在我国法律条文中被明令禁止,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屡禁不止,正常生活的公民一旦陷入黄赌毒往往给家庭带来噩梦,严重的甚至影响他人生活,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近些年,黄赌毒渐渐走上网络,线上交易频繁。
一是“黄”,某些网站淫秽色情信息泛滥,招嫖卖淫、提供色情服务的链接比比皆是,有的经过包装的、看似正经的链接,点击进入后竟“别有洞天”,让人大跌眼镜。
二是“赌”,如今,线上赌博因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并且不易被公安机关发现等“优势”,已经慢慢成为嗜赌人群的最爱,不管是参与网络赌博的人数还是次数、赌资,都在逐年攀升。
三是“毒”,截止2014年底,我国吸毒人员登记在册的接近300万,实际吸毒人员估计已经超过1400万,即每百人中就有一人吸毒,吸毒人群覆盖了官员、明星、白领、工人甚至农民,恐怖程度可想而知,而买卖毒品的交易很多都是事先通过暗号在网上联系,此外,通过聊天软件聚众吸毒、在线吸毒也已经成为吸毒人群的“时尚选择”。这种情况下,有针对性的加大网络审查,压缩黄赌毒的网络生存空间就显得迫切而必要。
综上所述,在当前网络安全状况如此严峻的前提下和网络审查在全球普遍存在的形势下,一方面,我国网络审查对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其在捍卫我国政权安全、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保护意识形态安全上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国网络审查对维护我国社会稳定也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其在防控群体性事件、防范暴力恐怖事件、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时作用明显。总之,网络审查对于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而深远,其存在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王孔祥.互联网审查及其评价标准.网络法律评论.2013(1).
[2]人民网.新国家安全法首次明确“网络空间主权”概念.2015-07-02.
[3]赵周贤、徐志栋.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意识形态安全.红旗文稿.2014(24).
[4]新华网.全国实际吸毒人数:估计100人中就有1人.201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