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辅助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0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实现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拓展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幼儿科学活动的目的是重视对科学活动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使幼儿能从问题出发,让幼儿联系日常生活,在探究中学习,应用中学习,把科学知识技能运用于生活实践。其次,考虑到科学活动自身的特点,应遵循幼儿学习科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幼儿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探究与应用,进而使幼儿获得对科学现象的理解。信息技术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转变了传统的信息单一的表现形式,化繁为简、形象生动。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把教学中较复杂的科学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在培养幼儿科学态度、建立活动兴趣、发展思维能力、建立科学价值观等多方面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教学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一、诱发探索科学的动机
  创设探索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幼儿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幼儿引入探索科学问题的情境之中,触发幼儿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幼儿求知的兴趣,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启迪思维。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幼儿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充分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中。如在进行科学活动《圆圆的和方方》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先让幼儿观察画面中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的车轮都是圆的,接着将它们的轮子换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等形状,幼儿看了后笑得前俯后仰、议论纷纷。此时,再提出问题:“为什么圆形的轮子就行,其它形状的轮子都不行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唤起了幼儿探究的愿望,诱发了幼儿参与学习的动机。这样,幼儿在积极的状态下,深刻地认识了圆的特征。
  二、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幼儿的科学活动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幼儿主动地进行探索交流,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要努力提供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有利沟通生活中的科学与课堂活动中的联系,从而丰富科学教学的内容,促使幼儿理解科学、爱科学、应用科学,培养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信息技术不仅能辅助教师的教,更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探索。如科学活动“认识青蛙”时,通过多媒体演示,从而使幼儿能直观、形象、具体地让幼儿了解青蛙的基本特征,运用多媒体,进一步启发幼儿思考:青蛙小时候是怎样的?然后引导积极思维,从而拓宽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利用动画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演变过程具体呈现在幼儿眼前,使幼儿有了更多的收获。
  四、多媒体技术辅助科学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正确看待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环境为幼儿自主探索性学习,拓展延伸创造了条件,但并不是所有的科学活动都适合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要根据科学教学自身学科的特点,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只能作为教学中的辅助手段,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时,需要注意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索和实践能力上。
  (二)不要忽略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使幼儿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成为现实,但也不能忽视教师在幼儿学习活动中的组织、指导和调控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对幼儿的自主、协作、探究学习实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使幼儿在思维遇到障碍、探索受阻时,在幼儿不能自控时,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有效的引导。
  (三)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科学教学,它需要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现代教育资源的合理设计、管理与使用的能力和对幼儿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设计、组织、指导的水平。教师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使用方法,还要对不同的多媒体素材编辑工具的性能,以及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所能达到的效果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势不可挡,我们要不断探索实践、努力研究,全面提高幼儿综合素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昆山市实验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摘要:本篇论文主要讨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回应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挑战,实现教师角色的成功转变,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被及时提出。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化;    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彻底变革了原有课程体系与课程理念,积极借鉴国外优秀教育管理经验,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现代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基本思路与最新成果。在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些与传统教育中教师熟悉并运用自如的理念有所区
在每年一届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一个重要项目就是科学论文评比。竞赛规则中规定,科学论文是指科学研究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以及探究性学习中优秀的课题研
我是一名在教学一线工作了23个年头的体育教师。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也是我成长和幸福的源泉,是我生命价值的体现。下面就体育课程标准改革有着自己的理解,也做了大胆的尝试,在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的前提,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举措之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重点、把握新课的内容,加强听课的针对性。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数学课前预习的几点看法。    一、精心设计预习问题,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它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我认为预习作为一种活动方式,在新课改理念的背景下,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注意表扬、鼓励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的成功感、自信心。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它是一门艺术。
我们的著名文学家巴金曾经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从小抓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做老师的首要任务,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的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将对孩子们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进行培养。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  在数学课上,学生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课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前
教师如能将体育教学活动处于创设的最佳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贴近生活的感受,这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功能,而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怜悦,并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我在“快乐体育”实验课中对怎样创设情境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让音乐进入体育课堂  体育教学的场地便是学生的课堂、要布置得赏心悦目,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新感受,喜欢上体育课。同时,从组织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因此,教学机智在当今课改新课堂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探究性学习,更多地表现为针对某一个教学环节的一种或几种教学预案,更关注幼儿的思维过程,更强调顺着幼儿的思维走。教师不但要有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而且要能够灵活果断的采用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具体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衰退,对他人逐渐冷漠,自我成就感降低等等。  它不仅会影响教师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困惑教育界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