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mi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具体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衰退,对他人逐渐冷漠,自我成就感降低等等。
   它不仅会影响教师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困惑教育界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 、教师特定的职业特点
  圣人标准与常人心态的矛盾。也许在选择做教师的时候,不知道其中的艰辛,神圣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在知识文明的巨大背景下,教师同样是一个渺小者,难以担当无所不知的智者角色。“诲人不倦”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却是为人师表者最高的境界,一代先师孔子提出的这个为人师表的标准,数千年来自认为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赞誉与现实的背离。“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春蚕、是蜡烛”,充分彰显了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人们对教师工作的高期望。现实生活中,教师首先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平凡从业者,一样面临生存状况等现实问题;其次,教育工作的周期长,常面临教师高精力投入与低成就感的矛盾;再者,现实中一些不公平与非公正,造成个人对工作的灰心和不满。
  2、来自学校的工作压力大
  工作负担过重与教师承受能力有限的矛盾。作为一线教师,除完成每天的教学、教研任务,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从思想塑造到安全、卫生问题,无所不包;学校对各项考试指标进行量化考核、排队公布,教师提心吊胆,生怕在众人面前丢脸;作为毕业班老师,还面临沉重的升学压力等,新课程对教师的高要求与教师个人素质偏低的矛盾,对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的挑战性等,自然产生职业倦怠.
  3、付出和收获的反差
  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发展精神文明的使命。但可悲的是,毋容置疑,尽管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但就实际经济状况与社会地位,教师是不可比的。
  4、教师自身素质的原因
  职业倦怠源自于个人、组织与社会等方面。作为教师本人,更应清醒认识到倦怠首先是源于自己,一是专业水平低下,工作成绩不出色;二是专业态度缺失;三是不得志,滋生情绪,缺乏进取心;四是缺少创新精神。教师的自身因素成为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调适
  
  职业倦怠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质量和生存状态,如何努力改变自己,克服职业倦怠呢?
  1、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
  “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有人曾比喻,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不管当初是否因为职业性的或是理想的原因而进入教师队伍的,但若干年后,有的不愿当老师,有的却爱上教育工作。“因为爱,所以执着”,一个人若是能够选择自己最乐意做的事情,然后倾情投入,不但能够做出属于自己的最好成就,而且也将过得幸福快乐。矢志教育人生,提供让学生回味一生的优质教育,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的理想。我认为,教育虔诚第一,教育艺术第二,教师应该带着爱工作。什么是热爱,一个名师说得好,那就是:作为一个科任老师,讲到教育,讲到学生,讲到你教的学科,你的眼睛会发亮。
  2、调整心态
  有的教师一站到讲台上,就充满了情趣,充满了自信,就有一种英雄有了用武之地的感觉,放假的时候,就盼望上讲台;有的教师习惯了盼望工作之外的乐趣,一谈到工作就成了苦得不能够再苦的差事。其实这只是心态的问题。工作生活之中有烦恼、悲伤,有失落、有痛苦,这些暂时现象你必须接受。一个哲人说过:生活就是这样,你无法去改变它,只有去适应它。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学会情绪疏导。最好就是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可以为文、做事,可以读书、锻炼,可以活泼一点、朴素一点,可出可入,可庄可谐,总之挖掘出自身潜能,发现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在成功中你又有什么可倦怠呢。
  3、调整目标
  树立对教师角色的合理期望。每个教师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想让自己工作干得出色,但结果并不总随人愿。所以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努力过,对自己和他人都问心无愧,又何必自寻烦恼?因此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待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退一步海阔天空",这难道不好吗?
  4、提高耐压能力
  正确认识和驾驭压力。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会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为了给人生航程“清淤”导航,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作为教师,不妨学会理性的妥协、自嘲。职业倦怠首先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故作为教师本人,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需要以开放的态度来学习新的策略以便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压力。
  5、寄情教学
  教师劳动的收获,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个短期无法看见效益的收获,认识这个特点,你就能细细体会自己感觉到的成功和欢乐。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乐趣,将工作后所得到的报酬看成是一种副产品。看到满园桃李风光,收获爱与尊重,自身的价值得到体现,哪一位教师能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呢,在幸福中又怎么可能心生倦怠呢?
  6、投身教科研
  在投身教育变革的实践中,必将带来种种困惑,困惑带来教研话题,教研促进教学、成就名师,不断提升职业境界。坚持教学积累、教学反思和论文写作,把每一次挑战当成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机遇,才会有学习、提升的空间。
  教师常年披星戴月,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理应积极消除职业倦怠,追寻做教师的幸福。
  
  参考文献:
  [1]张军 《内心和谐 主观幸福》--教师职业倦怠预防的报告.
  [2]李 辉等《教师的职业倦怠》 (中国教育先锋网).
其他文献
一、利用音乐教学  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体育教育艺术的体现之一。体育运动生活气息很浓,从客观上给体育教学的讲解提供了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以简练的语言讲清动作的概念和要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体育教学可以利用儿歌和音乐来教学的方法正是如此。它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记忆,深受学生喜爱。  如齐步走的儿歌:挺胸抬头,摆臂有力, 横排对齐,竖行对正,自视前方,先迈左脚。前滚翻儿歌:下蹲低头手
摘要:本篇论文主要讨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回应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挑战,实现教师角色的成功转变,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被及时提出。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化;    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彻底变革了原有课程体系与课程理念,积极借鉴国外优秀教育管理经验,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现代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基本思路与最新成果。在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些与传统教育中教师熟悉并运用自如的理念有所区
在每年一届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一个重要项目就是科学论文评比。竞赛规则中规定,科学论文是指科学研究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以及探究性学习中优秀的课题研
我是一名在教学一线工作了23个年头的体育教师。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也是我成长和幸福的源泉,是我生命价值的体现。下面就体育课程标准改革有着自己的理解,也做了大胆的尝试,在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的前提,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举措之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重点、把握新课的内容,加强听课的针对性。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数学课前预习的几点看法。    一、精心设计预习问题,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它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我认为预习作为一种活动方式,在新课改理念的背景下,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注意表扬、鼓励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的成功感、自信心。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它是一门艺术。
我们的著名文学家巴金曾经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从小抓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做老师的首要任务,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的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将对孩子们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进行培养。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  在数学课上,学生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课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前
教师如能将体育教学活动处于创设的最佳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贴近生活的感受,这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功能,而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怜悦,并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我在“快乐体育”实验课中对怎样创设情境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让音乐进入体育课堂  体育教学的场地便是学生的课堂、要布置得赏心悦目,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新感受,喜欢上体育课。同时,从组织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因此,教学机智在当今课改新课堂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探究性学习,更多地表现为针对某一个教学环节的一种或几种教学预案,更关注幼儿的思维过程,更强调顺着幼儿的思维走。教师不但要有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而且要能够灵活果断的采用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