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地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新课程要求改变原有的课堂形态、转化传统教学方式的核心问题就是有效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一种应然状态。
   【关键词】有效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也就是说,新课程把教学过程定位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和互动能形成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能达成思想和智慧共识,能实现知识意义建构,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等。因此,地理新课程要求改变原有的课堂形态、转化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核心问题就是有效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一种应然状态。
   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应具有民主性、交流性、开放性、突发性等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民主、平等是有效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的平台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一言堂””的现象,教师高高在上,滔滔不绝的讲解着,而学生则索然无味的坐在教室中听。这样,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仍以教师“动”为主,教师“动”的时间远远多于学生“动”的时间,对学生“动”的关注也还停留在较低层面。为了实现真正意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师道尊严”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有效的进行师生互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教师把自己看作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尽可能给学生自由和开放空间与老师交往;把学生看作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的个体,容许学生在课堂中向老师质疑问难,容许学生有打破常规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容许学生用自己认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容许学生在课堂中放开手、放开嘴、放开思维,而不是“小手背背后”“小嘴闭闭紧”。这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之中,打破课堂的安静和沉寂,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之间你来我往的对话、讨论,甚至争论的话语交锋的交往过程、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场所。学生的主体性才会真正体现,教师才能真正发挥其在课堂中的组织、管理、引导功能。例如,在讲授初一下学期世界地理时,学生对于世界上主要的国家如美国、日本等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采取不用举手、不用点名、自动回答问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说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积极参与、交流是有效的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的关键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闹忙,实际上,此为“物理运动”,而非“化学反应”,即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例如,讲《地图》一课时,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坡陡谷深的地形图,问学生:山高不高?水深不深?学生回答:山高水深。所有这些现象,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缺乏深度的启发。师生之间没有交流,没有积极的参与其中,变得空洞、无味。地理源于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强调的重要理念。地理老师要多用心去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联系社会生活,将地理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疑惑,从而学生就会发觉这些地理现象离我们很近,我们也能发现,积极的参与到问题探索中,进行师生交流或生生交流,去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气旋时,可引用《三国演义》中火烧葫芦峪的故事;讲密度流的时,可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利用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德军潜艇经常出入直布罗陀海峡袭击盟军的故事;讲到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可引用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的寻找石兽的故事等。如此,使理论性强、抽象的地理知识在具体的情境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使本来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引人入胜,活跃了课堂气氛,开拓了学生思维。
   三、多样、开放是有效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的保障
   地理学科文理兼容,具有空间性、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要让整个地理课堂有效的完成教学,教师必须创设多样的、开放的教学情境,如:辩论、知识竞赛、科学实验、野外考察、调查研究等,让教师不局限于三尺讲台,而是走下讲台,绽放笑容,甚至走出课堂让学生不局限于坐着听,而是说起来,站起来,动起来,参与讨论,动手实践,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地球运动,一直是地理教学的难点,他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空间概念,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在课上画了一张地球公转示意图,对照图就对着学生开始讲授太阳直射点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学生当然一无所成。但是,把他变成一节实验课,就不同了。准备好一个手电筒、一个地球仪就行。教师一边演示讲解,学生也在下面进行实验,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认知意识和求知欲,在过程中,自己动手了解了现象,并且一旦发现问题就向老师主动提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解决问题,学习中的难点迎刃而解。又如:讲到“水资源”一节时,结合本地严重的水资源问题,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水资源是宝贵,引导学生调查河流的水资源状况,采访长辈们,了解过去的水资源状况,与现在对比,进而深入理解发展节水的重大意义,树立节水意识。
   四、突发、生成是有效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的催化剂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瞬息万变、不断出现各种具有与课堂课程教学资源有关的事件和信息,在传统教学中或在某些观点中也许就是妨碍课堂教学的各种不利因素,教师一般非常恼火,轻则不予理睬,重则批评、讥讽、严肃处理,而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些所谓“偶发事件”、“课堂事件”,恰恰是教学活动中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它展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教师只要抓住它,合理的利用,与学生互动,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开发新的丰富的课程资源。更是培养学生主动性、探究性学习,激活学生思维的极佳时机。比如在讲“温室效应”,关于“温带耕作业发达地区将退化为草原”时,就有不少学生非常兴奋的说:“那我们这儿变成草原多好,可以纵情地驰骋,还有蓝天、白云。” “我们可以整天喝牛奶,吃牛肉了。”“可以躺在草地上,享受阳光和蓝天,多舒服啊!”……我立即加以肯定,这确实是一种享受啊,好有诗意啊!然后话题一转,如果真是如此,还会出现哪些你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比如吃饭、工作,学生之间开始分化为两方:一方说可以大力发展畜牧业,吃牛羊肉、喝牛奶发展毛纺织业,制革业……另一方说吃牛羊肉、喝牛奶是好事,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是以吃米饭和面食为主的国家,牛羊肉够吃吗?还会有干旱问题、饮水问题、水产品问题、人口问题、沙尘暴、也没有了游泳的乐趣了……学生经过激烈争论,既活跃了他们的思想,拓展了思维,同时培养了他们综合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出了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的概念,人类要从整体上保护、利用、治理环境,发展生产。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在沟通和交往中有效互动,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多方面的满足,让教师在劳动中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课堂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看!在地理课堂上, 教师蹲下来了,学生站起来了; 教师走下讲台,学生走上讲台; 教师批评的话语少了,表扬的话语多了; 教师冷漠的表情少了,学生开心的笑容多了; 学生听讲的时间少了,交流讨论的时间多了; 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少了,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多了。师生互动,成为了地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9.11
   [2]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4
   [3]王献伟.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变革[J].教学与管理,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在当今“负利率”的时代背景下,投资者已经不再将储蓄生息视为积累财富的唯一方式,理财险逐渐代替银行储蓄成为保险投资的不二选择,发展态势渐趋繁荣的理财险是否能够真正为投保
教学《伤仲永》这一课时,就本文“先扬后抑”的写法,我与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颇有收获。  师:同学们,写作上“先抑后扬”的结局通常是喜剧,而“先扬后抑”的结局往往是悲剧。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一般要求立意积极向上,提倡构思“先抑后扬”;不过,作为一代政治家、文学家的王安石,他在《伤仲永》这篇随笔中,却反其道而行之,运用了“先扬后抑”的构思法,让方仲永由一个天生的神童,逐渐在人们的欣赏、赞扬和利用下“泯
在我校对《油菜种植的计算》进行同课异构后,作者基于自身的认识讲述了自己上这节课的教学设想和教学过程,力求在教学中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主席的讲话对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是我们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新境界的动力支持。  就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言,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本课内容比较浅显,但赶海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非常遥远的。如何借助文本,通过反复朗读来感受赶海的“趣”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趣”  1.课前我们欣赏了悠扬动听的歌曲(学生说)《大海啊,故乡》,每当唱起这支歌,作者便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在新课改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习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也逐渐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从而使得机械化生产与种植成为现实。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以水稻的机械化种植为主要研究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