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任何一种兴趣都是对这种事物有所认识或参与了某种活动经验到情绪上的愉悦后发生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巴尔扎克也说:“兴趣比一切人为的阻力都强”。可见兴趣是一个人勤学苦练的最佳动力。小学生往往是凭兴趣学习的。他们对不感兴趣的学科不会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去学,反而觉得是一种负担,很难学得好。但是,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培养的。
  作文的兴趣从哪里入手培养呢?按心理学的观点,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逐渐把“老师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愿自觉的要求。
  下面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处理好课本“两少两多”,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所谓“两少两多”指的是少讲、少做各种练习册,多读书、多背诵。讲的多了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做的多了(不是说一点不做)占用学生时间。在课本中自读篇目只提自读要求,我绝对不讲。多读。可以在读中求理解。多背,可以增加语言积累,不仅要求背诵的篇目要背,有些虽然没有要求背诵的部分,只要与写作贴近,也可适当适量地作背诵要求。
  应当承认小学生学习的压力很大,很少有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况且当前供小学生用的练习册、模拟题虽不少,但适用小学生的优秀读物我认为十分有限,反映到作文中自然就借鉴少、内容空。于是,我就推荐征订一些品位较高、结合写作又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如《小学生作文》、《小作家选刊》等。它们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他们的视野,既有利于语言积累,又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同时也为学生作文拓宽了道路。
  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每节课前,我都利用5—8分钟的时间,请几位同学来背诵一篇(段)美文、讲述一个故事,复述一篇课文(文章),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品味。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有所领悟,为以后的写作提供素材。当然,这种做法一定要锲而不舍,让学生们把这种兴趣慢慢培养成一种习惯。
  二、积极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目前,一方面是小学生作文大多缺乏真情实感,思想肤浅贫乏,不能深入挖掘客观事物的深刻内涵;思维向度、文章结构单一,为了“合乎标准”而不惜借用虚假的故事路数、对虚构的情节生搬硬套;由于片面地割裂了生活和写作的联系,课外涉及的知识较窄,因而写作语言的表现能力发展迟缓,相应地笔下也无法表现出同生活一样无限丰富多彩、无限复杂多样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一边热衷于大而无尚的章法技巧的训练,一边又拿“考场作文”的框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修枝剪叶;单凭手中的一支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单向的评价(通常学生只是注意老师给的分数、等级或者老师所给的盖棺定论式的评语)。在这种极端的形势下,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作文对学生也无法产生吸引力。例如:六年级时,学生对作文不喜欢,最主要的是他们觉得写出文章难。为什么难?主要是难题规定的框框太多,内容要求严格。写学雷锋做好事,拾金不昧啦、刻苦学习啦。即使写中的一些小事,尽管通顺流畅,真实自然,但由于中心不好,也打入冷宫。学生因而感到没写的。再者,教师对小的学生,也过早地指导他们如何开关结尾,如何过渡照应,用这些套子一套,学生写起来就困难了。最后,学生往往作文全班一个格调,读起来索然无味。针对这一情况,一次系列作文《我的小学生活》,我启发学生放手写,独立写,独立思考,让同学们说真话,写实事,抒真情,只要内容充实,人想读就行。为启发同学收集素材,我草拟了以下内个纲目让他们参考:
  ①家里的人,你最喜欢谁?
  ②第一天上学的情景。
  ③最喜欢(或不喜欢)哪个老师?为什么?
  ④最喜欢(或讨厌)哪个同桌?为什么?
  ⑤受过同学欺负或欺负过别人吗?
  ⑥最喜欢上什么课?为什么?
  ⑦有感动得或痛苦得让你哭了的事吗?
  ⑧得过什么奖(表扬)?受到过谁的批评,当时的情景记得吗?
  ⑨最要好的同学是谁?他性格怎样?
  经过指导,同学们觉得要写的内容太多了,写作热情很高,写出的作品,即使个别语句尚缺火候,但句句发自肺腑,让他们读来真是都声情并茂,甚至还可透过个别作品观察到孩子纯真善良以及对知识渴望的内心世界。
  三、分析传统作文评改弊端,倡导民主评改。
  我曾与一些同学谈作文。一位同学说:“我生性懦弱,不敢放开手笔、放开思想写所见所思,每次作文讲评听得似懂非懂又羞于向老师请教,作文时绞尽脑汁得到的批语都不好,真不知怎样写才能使老师满意。”我发现相当多老师在作文的评改上程度不同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其一,不批改。或布置完作文题便万事大吉,或简单地划个“句”写个“阅”以示检查完毕,更有甚者,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名,不加引导,不做总结,全部作文交由学生互评。
  其二,批改不认真。批语无针对性,千篇一律写一些“内容充实、层次清楚、书写工整、态度端正、望继续努力……”之类无关痛痒的套语,学生读后并无收获。
  其三,批改不客观。对自己认为好的学生的文章褒奖有加,给出不切实际的高分和评价,对自己认为差的学生的文章又口诛笔伐极尽奚落、讽刺、挖苦之能事。
  其四,批改不科学。起早贪黑、殚精竭虑对学生每一篇作文都详批评改。从用字组词以及句子结构;从材料取舍、段落安排及至中心思想都大删大改,每篇文章圈点得密密麻麻面目全非。一切包办代替,文章改成了美文,学生都不以为然,全然不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以上现象都是由于教师对作文批改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考虑不够造成的。
  作文作为学生创造性劳动的成果,不批改、不认真批改无疑是对学生创造的漠视,积累起来会使学生的成就感受到挫折;一味地贬低与讥笑伤害小学生自我肯定的强烈欲望,严重的会造成师生感情的对立;批改中不尊重学生的创造,机械地要求所有学生都按老师规定的一个模式作文,必然与学生不断增强的独立性相抵触,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小学生有了相当的评价别人的能力,如果老师在作文批改中,不能公正地对待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业程度的学生,自然会影响到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较弱,大多数还不具备对照批评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文章得失的能力。一些低年级同学尚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批评中个别较抽象的概念。如,有的同学说:“老师批一‘文笔朴实’,下次作文我就拼凑一些华丽的似懂非懂的辞藻,我理解‘朴实’就是‘粗俗’;老师批‘内容不具体’我就东拉西扯地凑字数,我认为‘不具体’就是字数不够。”可见这些针对性差的评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我近年来尝试个别和小组的当面评改为主、课堂讲评为辅的评改方式,并坚持多鼓励、表扬,少批评原则,取得了较好效果。
  教师应熟悉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情况、作文基础及发展变化情况。写评语要做到从文章实际出发,抓住关键问题,对症下药,一次肯定一个优点,解决一个问题。
  对写得好的作文,当堂讲评,大力表扬,每次讲评都表扬一大批好作文或有进步的。写作能力差的同学的作文,哪怕有一段甚至一句写得好,也拿出来念给大家听,鼓励他们的积极性。比如一位作文很差的同学,一次写雨景有一句“天像一口大锅罩住了大地”很符合当时的情况,我就给予表扬。每次批改都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找到纠正错误的门路,满怀信心地去写下一篇作文。
  当面讲评要做到平等地和学生进行讨论,切忌“一言堂”和变当面讲评为当面斥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找出毛病,自己探讨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允许学生向老师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同一类型的作文,多几个学生一起分析或指出其共同的问题,或对比分析,批出其相互借鉴之处,即节省了时间又能兼顾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
  组织小组评讲,要发扬民主,启发得当,使学生心情舒畅,敢于并热衷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争论,使学生逐步学会全面分析别人的文章,正视自己文章的得失,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小学生有责任感,有求实精神,讨论中大家关心的是如何使自己进步并为其他同学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大大提高对作文的兴趣。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渴望成长在和谐高效的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多样的课堂形式,会给他们插上智慧的翅膀。我一定要搭建一个理想的课堂,让孩子们在这里快乐成长,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汲取无尽的营养。  【关键词】浅谈 小学 数学 课堂 快乐 数学  小学教育处于基础教育基石的地位,决定了小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应关注学生内在的情意,帮助学生在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快乐的体验、成功的信心和再探索的
【摘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与之相对应的,目前使用的几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都很好的体现了
前言: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较高,患者最终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面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过于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学习效果不佳,也影响了学生的实用技能以及未来的发展。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的软实力。本文笔者就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论述,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进行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初中 数学 创新 思维 培养
【摘要】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可以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引导学生的情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浅议 初中 语文 掀起 课堂 教学 高潮  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的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采用某种措施,把课堂教学的某一阶段推向高度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呢?笔者根据以往的教学
当前,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基本素质,成为社会有用之材,“以人为本”的教育。个性一般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形成主要受人体先天禀赋,客观环境,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因素影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适合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校体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在
期刊
【摘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和对新课程理论的认识,从新教材的特点、教学方法和困惑三个方面阐述我对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在我县已实施两年多,通过两年来的教学实践、摸索,无论是对新教材的认识,还是在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及学习评价方面都有很深的感受,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一些体会。  一、新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体现了新的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人类社会,人们的处处都离不开数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和我们理想中的数学教学效果却相去甚远,过分地关注课堂教学结果,忽视了课堂的过程性、实在性和思想性,重理论的学习、轻能力的培养等等,使得小学数学教学一定
期刊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2012—2015年河北省和北京市两地三级医院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两地三级医院的具体差异,精准定位河北省医疗服务缺点,从而有针对性地与北京市三级医院进行合作,优化卫生资源的布局,了解河北籍患者赴京就医人数和两地发展差距的关系,为进一步转变医疗卫生发展的方式,创新区域医疗合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数据收集方法:河北省三级医院相关数据通过河北省卫生网络直报系统进行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