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充盈着想象,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生的想象力培养是发展性、创造性的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着眼于基础,着眼于发展,使学生将来学习和工作有良好的素质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在帮助学生切实夯实听说读写基础的同时,要努力发掘他们的潜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利用课文的插图引导想象
  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羽翼,课文的插图蕴含着很多智力因素,抓住这些智力因素,就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这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鉴赏力。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其实反映课文重点内容的插图,直观、形象、显浅、好懂,学生喜见乐绘,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重要凭借。现行的各年级小学语文课文多是图文并茂的,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五年级语文(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在理解课文第一个自然段时,就可以指导学生细致观察课文的插图,抓住插图中河道交叉、码头热闹、小艇无数的画面,在理解“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时,知道此处的“大街”指的是河道,“汽车”指的是小艇,由此可见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在理解“小艇和威尼斯人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句段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谁乘小艇、做什么”进行图文对照,边读边想。青年妇女乘坐小艇到哪里去?去干什么?课文没有叙述,就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学生会想到可能是走亲戚的、看大戏的、逛商场的……再引导学生看图,想象还有哪些人也要用小艇作为交通工具去工作、学习?学生自然会想到老师、学生、医生、工人、农民……总之,各行各业的人出行都依靠小艇作交通工具,小艇是威尼斯人生活的一部分。
  教材中的插图是激发学生想象的载体。教学中要处理好“图”与“文”的关系,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达和审美的情趣。如在分析六年级语文(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救护车夫”时,引导学生看图想象:画面中半跪着的鲁迅先生是怎样救护车夫的?在那個凄冷的傍晚,难道发现这位受伤车夫的就只有鲁迅先生他们吗?学生脑海中会出现了这样的画面:鲁迅先生小心翼翼地夹着、一点一点地洗着、轻轻地敷着、一圈一圈地包扎着,在这个凄风冷雨的夜晚,鲁迅先生就这样半跪了很久很久,心中只想着救护这位素不相识的车夫。然而,过往的行人是那样的行色匆匆,是那样的视而不见,是那样的归心似箭,与电影特写镜头中“半跪”的鲁迅先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印证了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可见,在教学设计时,对课文插图进行适当的外延,可以取得一举两得、一石二鸟之效。当然,并非每篇课文插图都适合进行拓展想象力的训练。比如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李大钊的照片和《跨越百年的美丽》中居里夫人的照片就没有向外延展的必要。
  二、利用课文的空白处引导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而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中包含许多空白因素,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余地。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树立起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处处留心,时时观察,灵活运用教材,抓住课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课文的空白处往往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因素,是引发学生想象的重要凭借。在阅读教学中,一般可以采用“层层剥茧”的方法,深挖其内蕴,引导想象,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创造性和深厚性。如苏教版二年级《狼和小羊》一课,最后有这样一句话:“说着(狼)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结果怎么样,课文没作详细的叙述,抓住这个“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这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的说,狼力气大,小羊弱小,肯定把小羊抓住吃掉;但有的说,小羊早有警惕,一闪身避开了狼,一边跑一边呼救,小羊的妈妈闻声赶来对付狼;有的说,小羊机灵地与狼对撞,双双跌到河里去……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问:“平时应怎样对付像狼一样凶恶的坏人呢?”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剖析,激发学生的思维,既求异又求同,不但水到渠成地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旨,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利用课文的省略处引导想象
  课文的省略处,往往是作者根据写作需要,把要写的内容有意省去,使句子内容简洁、精辟。实际上,这是作者在巧妙地设置想象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一空间设计教学,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中有这样一段话:“她(桑娜)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教学这段话时,教师先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这是全文中表达最特殊、标点符号使用最特别的一段话,然后告诉学生:人,在感情特别丰富的时侯,内心就会有特别多的矛盾、感叹、疑虑。再次抓住“忐忑不安”这个词,理解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紧张、担忧,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又觉得不这样做不行的矛盾心理,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补充这段话中的省略号,最后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自己的所见所闻想象“忐忑不安”的种种情况,详细具体地补充说明“忐忑不安”的原因。学生能从别人知道自己做错事、家长约见班主任、没完成作业偏遇检查等诸多方面展开想象说话。这样的教学,开阔了思维,在拓宽想象空间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省略号连续运用的理解。
  四、利用课文的结尾处引导想象
  有的课文,故事情节比较强,读完之后往往意犹未尽,这时,正是引导学生根据情节展开想象的好时机,也是让学生发展语言、整合思维的好机会。例如,一位教师在教《草船借箭》一课后,设计以下问题:(1)诸葛亮如期交箭以后,会怎样总结这次挫败曹操的原因?(2)曹操会怎样总结这次失败的教训?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纷纷讨论,发言踊跃。有的模仿诸葛亮,表演非常精彩;有的扮演曹操,诉说教训。最后教师提出让同学们课后去看一看《三国演义》,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故事是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学生爱听故事,并产生编故事的强烈欲望。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故事情节的发展继续编故事,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故事的结局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续编故事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例如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的结尾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课文写到这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一说渔夫当时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西蒙的孩子到了桑娜家后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孩子们驰骋着自己的想象,续编了一个个内容不同的精彩的小故事。   五、利用课文的精彩描写引导想象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精彩描写,在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深刻内涵的描写之处,教师不要以冗长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要破解精彩描写背后的“密码”,给学生留下可供想象与补充的天地。如《詹天佑》一课中有这样的描写:“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一位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轰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如果你置身于这一场面中,能具体说说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景吗?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想象出这样的场面:消息一传出,顿时大街小巷、村头巷尾熙熙攘攘,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载歌载舞……学生的想象水到渠成,教师接着布置了小练笔《消息传出之后……》,要求学生先说后写。可见,通过分析课文的精彩描写,引导想象,读写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帮助学生理解了人物形象,那一刻,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
  在阅读教学中,还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通过课文的重点段、重点词语、学生的有效参与、质疑问难、课堂练习来发掘学生的潜能,在巧妙运用教材内容的同时,诱发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文中写道:“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协调有序”这个词语的意思,再要求学生理解“协调有序”在课文里是指什么。通过启发,学生知道这个词在文中是指人们走搭石时步子协调有序,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动作模仿,想象和体会人们走搭石的具体动作,让学生直接地感受人们为什么要这样走;在这基础上再配乐朗读,让学生感悟这幅人与人、人与景构成的和谐画面;最后用“协调有序”造句,让学生再一次发现、欣赏身边众多的“协调有序”的美。这一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运用了词语理解、动作模仿、朗读体验、用词造句等方法,使“协调有序”这个词在学生的脑海是深刻的、饱满的,使这个词所承载的极为丰富而细腻的人文内涵不留痕迹地渗透到学生心间,让学生通过想象,从真正意义上懂得“协调有序”的秘诀在于人心的默契与合一,从而习得想象的方法,积累生活的经验,提升对生活规则的思考。
  实践表明,想象力的培养和形成,主要依赖于社会生活的实践(包括直接和间接实践)。然而,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实践经验不丰富,见识少,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生活,增广见闻,多阅读课外书,丰富他们头脑仓库的材料和各种信息,这样学生的想象才有良好的基础。另外,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从课文出发,想象要有凭借,教师的诱导点拨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貼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这样,学生的思维和头脑加工才有质的飞跃。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在线教育的逐步普及,新型教学模式——微课的应运而生,将对传统的语文教学产生极大的冲突。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微课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等特点,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有效帮助我们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如何在教学上让其效能最大化呢?本文将从微课的定义、作用及应用多方面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微课;应用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在这个数据大连接时代,中国教育产业正在
【摘 要】为推动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发展,培养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学生,适应新形势下专业发展的需要,本专业实行开放实验教学过程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模式。该方式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针对该模式建立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成果体系、协调关系,同时探索该评价体系与开放教学条件下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以便为我国种科专业及其它农科专业实验室的教学发展提供借鉴
为积极探索教育理念国际化,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拓展与国外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10月9日至16日,應美国红木市政府和加拿大卑诗省42校区教育局邀请,清远市教育局高湘琴副局长率团前往加拿大、美国进行了为期8天的教育交流活动。  交流活动得到了美、加两国当地政府及教育部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热烈欢迎,迈出了清远市与美国、加拿大两国多地的国际教育合作实质性和关键性的一步。与此同时,清远市
目前,惠州市特殊学校智障教育正在进行探索性的改革,“主题”和“家政”课是改革中设置的重点课程。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效果不大理想,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强训练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如何有的放矢布置课后作业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家庭作业。在启智教育中,家校联合的教育作用非常巨大,通过布置个性化的家庭作业,让家长可以更好地辅导孩子做作业,形成孩子在校有老师教
【摘要】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社会越来越需要综合素质型人才,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新课程三大目标理念,也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和过程、技能和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以三大目标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主要研究了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并探讨了在核心素养下实施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策略,以期实现新课程三大目标对初历史教学知识的要求,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
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公园  1841年5月25日(清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军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设司令部于地势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广州城仅一里,大炮可直轰城内。清军统帅奕山等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答应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但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烧杀抢掠。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
扎实有效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对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第二课堂应避免的“误区”  纵观现在的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另一方面,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走进如下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重视少数特长生,忽略全体学生。不少学校由于各种原因,把第二课堂办成了尖子特长生培训班,让第二课堂成了少数艺术特长生的专利,大部分同学无缘参与。  误区二:重视技能训练,忽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习总书记形象而生动的“扣子论”,不仅提出了每个青年学子必须思考的成长课题,也明确了教育事业必须回答的重大命题——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当我们身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现阶段的教育需求。教师可以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中,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究,这样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也会更加牢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会有较大的提升。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析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相关问题,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我国新课改倡导的是素质教育,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要
【摘要】结合农村小学的特定环境,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进一步整合阅读教学目标,形成方法策略,让学生最大程度上得到情感的熏陶,知识的积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农村小学有着农村学校及农村家庭的特定阅读氛围,受考试机制和缺乏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等影响,个别教师没有意识关注学生的阅读状况,更没有引导过学生的阅读行为,致使阅读缺乏有效组织引导,没能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因此,影响了学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