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分析,阐述了心理素质训练对于提高篮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以及临场发挥的重要性。
[关键词] 篮球 运动员 心理训练
1、前言
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篮球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因而运动员在场上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就越来越大,如何把握好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做到在心理上首先战胜对手,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状态的好坏,对运动员的体力,精神状态及全队的战斗士气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加强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对于充分发挥其技、战术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地位
篮球运动是一项技战术依赖性强,运动员身体直接对抗的集体项目,具有复杂性、多样性、激烈性、连续作战和胜负瞬间转换等特点。比赛双方运动员不仅要进行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之间的较量,同时也进行着心理素质的抗衡,对运动员心理品质的要求很高。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要消耗很大的体力,还要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谁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理智地面对紧张的赛况,冷静地预见、判断好临场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谁就能在比赛中赢的主动。在比赛场上,造成一场原应取胜的比赛最后失利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总结教训时,不但要从思想作风、技战术的发挥、人员的合理使用、指挥的失误等方面去找原因,还需从队员心理素质的优劣方面认识存在的问题。
3、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意义
在长期的训练和比赛中,身体素质是完成技术、战术的基础。随着比赛速度加快、强度加大,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不能达到比赛的要求。因而有些教练员,尤其是培养青少年的教练员为了获得比赛的胜利、加大了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培养,而忽视心理素质在比赛中的重要地位。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受心理因素作用,应有的技术、战术能力发挥失常、影响比赛成绩,所以加强心理训练研究有重要意义.
4、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作用
心理训练就是以运动心理学的理论为科学依据,有目的、有意识地对运动员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由于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心理训练也可以说是在训练中通过教练员有意识的安排,使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体内外的一定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逐步形成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并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在比赛中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的心态,正常发挥训练水平,取得优异成绩。
5、对篮球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训练的价值
(一)篮球运动是同场竞争的对抗性项目,又是以准确性为取胜前提的。因此,心理训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具有突出意义。全面地认识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价值,有助于摆正心理训练在整个训练中的地位,促进运动员身心发展。通过对篮球运动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心理训练,可以使他们的心理过程趋于完备,心理品质得到良好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心理发展适应生理、技能、技术的要求。(二)通过心理训练,可使运动员学会具体调节有碍技能、战术发挥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手段,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以便在赛前、赛中都能使大脑皮质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三)心理训练,能使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心理准备程度适应比赛的需要。比赛中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随意控制行为和情感的能力都达到最佳水平.(四)通过心理对生理的调节和支配,可以挖掘运动员的技能潜力,在比赛和训练中发挥出更大的运动能力。(五)通过心理训练可使运动员在比赛的关键时刻,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勇敢、顽强、果断和进取心。(六)通过心理训练可使运动员在干变万化的比赛中,表现出精确的肌肉运动知觉和准确的时间感、节奏感、距离感、速度感和空间感,具有在极短的时间里将注意力分配或集中于各种比赛动作,使之准确。熟练、并在比赛中随机应变,充分发挥机能、战术水平。可见,心理训练对篮球运动训练具有全方位的效用。
6、心理素质训练需因时因事而异
6.1重视对篮球运动员进行一般心理训练
篮球运动是一项较复杂的运动项目,它的专项心理训练难度较大,因此,要重视一般心理训练。一般性心理训练的内容很多,主要有感知的训练,专门知觉的训练,克服恐惧心理的训练,集中注意力训练,意志品质的训练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等。通过一般性心理训练,主要培养运动员对专项运动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特征。准确具体参加比赛的心理训练一般采用较多的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模拟训练、表象重视训练等。
6.2比赛发挥失常应从心理訓练上找原因
应当认识到,运动员失常,固然有许多相关的因素,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心理因素。是由于受到赛前、赛中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所致,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反应,也正是由于这种异常心理作用而导致人体某些生理机能的变化。如:情绪过高或过低,胆怯所带来的动作不协调、技术水平不能充分发挥、战术运用混乱、失灵、投篮的命中率降低等。出现这种失常的原因主要就是平时缺乏心理训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低。因此,对少年篮球运动员来说,注重加强其心理训练,尤其是打好一般性心理训练的基础,在赛前实施有针对性的具体心理训练方法,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6.3对受伤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
本人曾经也是一名篮球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过程中也经常受伤,本人自我认为应该受伤运动员在受伤期间除了进行一些低强度的恢复性训练外,主要应该以心理训练为主。在某种意义上说,受伤运动员由于肢体运动受限,心理训练的效果可能会超过日常的训练。根据实践经验可知,进行想象训练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比赛的实践证明,外界环境的刺激不可能完全消失,只有要求运动员必须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心态,以求稳定情绪,振奋精神,保持最佳状态,才是现实的。反过来,运动员发挥出最佳状态对其保持心理稳定又会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教练员必须通过心理训练和各种教育活动,磨练运动员的意志,陶冶运动员的性情,提高其文化素养,改进运动队成员间的相互关系,以保证训练取得良好效果,比赛获得优异成绩。
参 考 文 献
<1>江天来.谈高校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吉林体育学院院报.(J) 1996(3)
<2>体育心理教材组.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M)1984
<3>王素清.注意与篮球准确性的相关分析.锦州师专学报.(J)1995
<4>钟添发.篮球运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M)1989.113-120
<5>亚海.谈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湖北体育科技.(J)1997(3)■
[关键词] 篮球 运动员 心理训练
1、前言
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篮球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因而运动员在场上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就越来越大,如何把握好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做到在心理上首先战胜对手,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状态的好坏,对运动员的体力,精神状态及全队的战斗士气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加强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对于充分发挥其技、战术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地位
篮球运动是一项技战术依赖性强,运动员身体直接对抗的集体项目,具有复杂性、多样性、激烈性、连续作战和胜负瞬间转换等特点。比赛双方运动员不仅要进行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之间的较量,同时也进行着心理素质的抗衡,对运动员心理品质的要求很高。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要消耗很大的体力,还要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谁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理智地面对紧张的赛况,冷静地预见、判断好临场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谁就能在比赛中赢的主动。在比赛场上,造成一场原应取胜的比赛最后失利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总结教训时,不但要从思想作风、技战术的发挥、人员的合理使用、指挥的失误等方面去找原因,还需从队员心理素质的优劣方面认识存在的问题。
3、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意义
在长期的训练和比赛中,身体素质是完成技术、战术的基础。随着比赛速度加快、强度加大,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不能达到比赛的要求。因而有些教练员,尤其是培养青少年的教练员为了获得比赛的胜利、加大了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培养,而忽视心理素质在比赛中的重要地位。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受心理因素作用,应有的技术、战术能力发挥失常、影响比赛成绩,所以加强心理训练研究有重要意义.
4、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作用
心理训练就是以运动心理学的理论为科学依据,有目的、有意识地对运动员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由于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心理训练也可以说是在训练中通过教练员有意识的安排,使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体内外的一定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逐步形成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并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在比赛中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的心态,正常发挥训练水平,取得优异成绩。
5、对篮球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训练的价值
(一)篮球运动是同场竞争的对抗性项目,又是以准确性为取胜前提的。因此,心理训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具有突出意义。全面地认识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价值,有助于摆正心理训练在整个训练中的地位,促进运动员身心发展。通过对篮球运动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心理训练,可以使他们的心理过程趋于完备,心理品质得到良好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心理发展适应生理、技能、技术的要求。(二)通过心理训练,可使运动员学会具体调节有碍技能、战术发挥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手段,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以便在赛前、赛中都能使大脑皮质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三)心理训练,能使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心理准备程度适应比赛的需要。比赛中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随意控制行为和情感的能力都达到最佳水平.(四)通过心理对生理的调节和支配,可以挖掘运动员的技能潜力,在比赛和训练中发挥出更大的运动能力。(五)通过心理训练可使运动员在比赛的关键时刻,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勇敢、顽强、果断和进取心。(六)通过心理训练可使运动员在干变万化的比赛中,表现出精确的肌肉运动知觉和准确的时间感、节奏感、距离感、速度感和空间感,具有在极短的时间里将注意力分配或集中于各种比赛动作,使之准确。熟练、并在比赛中随机应变,充分发挥机能、战术水平。可见,心理训练对篮球运动训练具有全方位的效用。
6、心理素质训练需因时因事而异
6.1重视对篮球运动员进行一般心理训练
篮球运动是一项较复杂的运动项目,它的专项心理训练难度较大,因此,要重视一般心理训练。一般性心理训练的内容很多,主要有感知的训练,专门知觉的训练,克服恐惧心理的训练,集中注意力训练,意志品质的训练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等。通过一般性心理训练,主要培养运动员对专项运动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特征。准确具体参加比赛的心理训练一般采用较多的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模拟训练、表象重视训练等。
6.2比赛发挥失常应从心理訓练上找原因
应当认识到,运动员失常,固然有许多相关的因素,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心理因素。是由于受到赛前、赛中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所致,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反应,也正是由于这种异常心理作用而导致人体某些生理机能的变化。如:情绪过高或过低,胆怯所带来的动作不协调、技术水平不能充分发挥、战术运用混乱、失灵、投篮的命中率降低等。出现这种失常的原因主要就是平时缺乏心理训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低。因此,对少年篮球运动员来说,注重加强其心理训练,尤其是打好一般性心理训练的基础,在赛前实施有针对性的具体心理训练方法,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6.3对受伤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
本人曾经也是一名篮球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过程中也经常受伤,本人自我认为应该受伤运动员在受伤期间除了进行一些低强度的恢复性训练外,主要应该以心理训练为主。在某种意义上说,受伤运动员由于肢体运动受限,心理训练的效果可能会超过日常的训练。根据实践经验可知,进行想象训练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比赛的实践证明,外界环境的刺激不可能完全消失,只有要求运动员必须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心态,以求稳定情绪,振奋精神,保持最佳状态,才是现实的。反过来,运动员发挥出最佳状态对其保持心理稳定又会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教练员必须通过心理训练和各种教育活动,磨练运动员的意志,陶冶运动员的性情,提高其文化素养,改进运动队成员间的相互关系,以保证训练取得良好效果,比赛获得优异成绩。
参 考 文 献
<1>江天来.谈高校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吉林体育学院院报.(J) 1996(3)
<2>体育心理教材组.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M)1984
<3>王素清.注意与篮球准确性的相关分析.锦州师专学报.(J)1995
<4>钟添发.篮球运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M)1989.113-120
<5>亚海.谈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湖北体育科技.(J)1997(3)■